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2020-09-24 10:11梁美芳马丹洁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金财务院校

梁美芳,马丹洁,陈 卓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200)

一、高职院校构建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优化新制度框架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全面试行,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正式开始实施,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这些制度的层层推进,在强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同时,也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的公益性和服务性特征,使其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别于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导向和构建原则应当呼应上述特征,从而保障高职院校在资金使用、核算方式及考评考量等方面符合政府、地方经济、学生等多方需求,以达到公益性、服务性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提升高职院校资金运用效率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是高职院校各管理层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高职院校资金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内部资源配置,发挥主体作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需要重新解构,职能部门的资金需求需要科学测算,财务预算的核定标准需要合理测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导向

(一)战略导向

现代企业关注财务战略管理,重视理论研究和规范总结,形成体系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高职院校可将战略管理规划理念引入财务管理,并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可实施的预算工作逐步实现。在战略管理应用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充分重视目标管理。在战略管理中强调经济目标的重要性,并且从经济目标、教育目标等多个方面突出战略管理。二是突出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在战略管理中,政府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投资者又是改革者。三是形成复合型战略管理理念。高职院校在进行战略管理时,既要从全局出发制定整体战略,也要从各个角度出发制定详细战略,并将整体战略细化至专业建设、教学教改等方面。只有将整体战略与详细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战略管理的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二)风险导向

财务管理过程中时刻存在风险,对风险进行研判、评价和防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财务风险类型分析、风险重点控制、风险保障体系构建、风险与效益对比分析等。风险导向的财务管理思想最大的意义就是在财务管理流程的全过程中贯彻风险意识,确保把财务使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从而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价值链导向

价值链导向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以价值为目标,保证财务的流动性,实现财务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从战略层面看,价值链导向体现在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上。从战术层面看,价值链导向体现在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方法的设计上。总而言之,在价值链导向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需要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控制、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注重社会效益

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教育事业,高职院校是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是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中应当将为社会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首位考虑,同时兼顾高职院校自身的微观利益。

(二)坚持以人为本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创造生产力的主体。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提升人才的知识素养与专业内涵。人才是否能在市场中创造价值与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息息相关。如何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使教师队伍能够发展壮大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财务及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保障人才的财务预算、使用、评价,辅助人才管理进行决策,并且推动高职院校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的高效实施。

(三)统一责权利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核心目的是为了使学校各项事务顺利进行,因此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应当坚持责任、利益、激励三种机制有机结合的原则。责任机制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责任机制的形成能够使所有工作者形成统一的目标。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激励的方式提升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资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利益机制是指投入与产出以及不同机构、不同单位之间的利益相互协调,以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通过利益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推动目标的实现。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这三种不同的机制都是重要且对管理的结果影响显著的,因此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完善需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考虑,在结合三种机制的同时实现有机统一,以提升管理效益。

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既要考虑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又要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工作中可操作的、易于理解的具体指标。通过把具体指标与高职院校财务工作中的工作流程、财务配置等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评价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战略目标。

(一)财务管理评价指标分析

1.财务安全管理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和监督,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12月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改。该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专用基金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等相关资金管理的条款。虽然高校资金管理部门树立了相关管理观念和法制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我国高职院校资金管理的风险仍然存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资金管理尚处在一个不断创新和探索的阶段,还需加大力度完善制度内容和优化执行效果。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资金安全管理仍是一个需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拨入。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投资比例相对开始出现紧缩,高职院校也受到影响。经费能否正常供应以保持自身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发展不得不关注的热门话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高职院校首先要从态度上摆正位置,减少或避免对政府经费投入的过度依赖,另辟途径或者优化改善经费来源的渠道,在合法范围内尽力筹集定额数量的资金,以维持高校财务机制的长久运行和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资金筹备活动存在较大风险,校方高层决策者必须把控度量,理智判断潜在风险,有效把控筹措时机,避免出现现金流量入不敷出进而财务状况恶化的后果。

2.资金收益管理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资金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对资金筹集渠道进行拓张以满足资金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是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辅以税、费、产等多方面的资金来源,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一是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收入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给院校运营使用的资金,包括院校基本建设资金以及院校科研费用资金、生均拨款、教育资金、专项资金等几个部分。当前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以这一方式为主。二是税费渠道收入。税费渠道收入是指政府税务部门为高职院校发展制定的产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设备购置退税优惠政策。在良好使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同时,院校还需及时关注税务政策的更新和改动。三是学杂费收入。学杂费收入具备稳定的特点,院校对于收费标准以及教育成本等需进行详细、准确的核算。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更多的技能培训增加学杂费收入,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四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指院校在对合作单位的背景、发展状况、单位信息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使用产学研合作或者订单培养的方式培育相关职业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为学院投资以改善学院人才培训的设施、基地等条件。这类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改善,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带来高质量人才,双方达到共赢的局面。五是社会资金。社会资金以接受社会或者校友捐款为主体。国外高校通常成立基金会,由专门的社会资金管理人员负责财务的管理和资金的使用。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重视这类资金来源,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募集和运用社会资金或校友资源。

综上所述,在资源、条件有限的环境中,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使用经费获取更多利益,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高职院校资金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3.内控效率管理

内部效率管理包括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的评价,以及面对这些评价指标学校在对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内部制度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举措和优化意识。目前高职院校面对快速增长的资金体量,制度建设亟待提高,管理者也需要通过制度的搭建对资金的流向起引导作用,例如利用财务制度中的“负面清单”来引导预算资金与学校各层面的任务匹配度。由于经济业务增加、财务职能延伸,高职院校内控管理与企业一样面临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分为单位层面建设和业务层面建设。单位层面的有效内控建设涉及机构设置、职权优化、针对学校“三重一大”目录清单和决策议事规则、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以及完善各项业务流程等。高职院校业务层面的有效内控建设通常为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业务控制、基本建设业务控制、合同业务控制、校企合作业务控制、科研业务控制、专项业务控制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者必须深知有效内控对资金活动的重要性。

4.财务效率管理

在优化内部业务流程中学习和成长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是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主要目的之一。高职院校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性组织,学习和成长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最主要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创办高质量的学习组织,营造学无止境的学习氛围。加强知识学习,提升管理效率,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革新竞争力。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对现有人才机制进行革新,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合作共赢的师资队伍。学校内部要对硬件文化和软文化进行交替传输,使得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上都有大的改变,在发展中立足根本,实现教育质量上的进步。

高职院校最终的竞争是“人”的竞争。无论教学质量、科研发展还是管理提升,最终需要高职院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人力资源来实现。所有的资金消耗都将由初级的物资消耗后沉淀到人才的培养。财务效率管理的终极考评目标体现在高职院校人才环境的优劣、人才竞争是否良性、人才考评是否适应时代需求。

(二)财务管理评价指标构建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财务工作者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评价从认知、设计到使用都有欠缺,尤其是制定关键指标和各指标系数上缺乏整体上和高度上的认知。高职院校上下需达成共识,并持续对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保证从预算编制到财务流向与高职院校的战略形成一致方向,才能避免“战略挂在墙上”“财务低头拉车”的现象。本文根据上述财务安全指标、财务收益指标、内部效率指标、财务效率指标来尝试进行一级指标的搭建。

表1.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量化指标设置

各高职院校所处阶段不一样,目标不一样,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一样,对价值评判标准也会随之不同。在对内管理中,二级指标及更细化指标需要不断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指标体系及其细分下的各个指标在绩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不一样。需要对各指标进行赋值确定权重,使不同类型的指标可以相互比较,实现绩效的导向作用。在处理权重时,可采用配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

五、结语

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中,应以财务战略和原则为依据,制定和优化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精准的会计核算和科学的信息分析,需要宏阔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视野,需要管理者具备独到的学术维度、活化的理论思维和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资源和资金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资金财务院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