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健,钱旭初,沈 悦,吴 杰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 210036)
社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作为社区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尝试了理论探索和试点建设[1]。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挂牌成立“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为更好地推进江苏省社区教育发展,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以江苏省社区教育发展重大问题为导向,以社区教育立项项目为载体,汇集省内各路社区教育大咖,激发各地社区教育从业人员积极性,挖掘更多社区教育资源,有力推进了江苏社区教育理论层级和研究水平。笔者就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立项项目情况及未来江苏社区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分析。
为充分响应学习型社会建设号召,2015-2019年间,江苏以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为抓手,通过课题立项、项目实验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各项研究,重点开展了体制机制、平台阵地、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大提升了江苏省社区教育内涵和品质。近五年来,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等各级社会教育管理者、服务者、志愿者、参与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江苏社区教育课题参与人员有了显著的提升,研究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研究载体更为广泛,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论文写作、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社区教育的大力普及,2015-2019年间,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在申报数量及立项数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各地开放大学陆续成立后,江苏开展了一系列社区教育项目及活动,孕育了一批社区教育优秀成果。随着实践层面的发展,各地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5年间总共立项课题327项,其中常州50项、无锡70项、南通60项、盐城62项……
表1.2015-2019 年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数量一览表
江苏近些年来在社区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数量激增的同时,理论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开放大学及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充分发挥各自阵地作用,从不同的视角开展理论研究,提升江苏社区教育研究水平。全省社区教育从业者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各类研究整体推动了江苏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社区教育研究队伍构成趋向年轻化;研究载体扩容明显。在近几年的课题研究中,理论性和政策性研究类课题逐渐减少,实践性和实用性研究类课题明显增多[2]。从课题研究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政策与理论研究、课程资源与平台建设研究、教学模式研究、体系研究、队伍建设研究、老年教育发展研究等六大方面。研究方向紧扣我省社区教育发展热点,研究内容新颖,质量较佳。
通过这几年对我省社区教育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教材编纂等方面的统计来看,从事社区教育研究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有相关社区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及开放大学系统。这类群体主要以高层次的社区教育政策与体系研究为主。二是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院、成人教育中心校工作人员。这类群体主要奋战于社区教育工作一线,掌握当地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以当地社区教育项目为依托,开展实践性研究。三是社会组织、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这部分群体主要围绕宏观政策发展、计划组织等方面进行理论性研究,从顶层设计上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三类群体从不同角度切入研究,如昆山开放大学张国翔教授团队的“20世纪江苏社会教育史料研究”,梳理了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末期江苏社会教育发展的历程及特点,为地域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参考;盐城龙冈成人教育中心学校的许亚东以当地农民社会教育需求为研究重点,进行了职业农民教育现状研究,从基层实践一线的角度对社区教育项目的设计、选择、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对于应用层面项目的开发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射阳县教育局戴启明研究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课题从政府主管部门宏观视野的角度出发,以行政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为研究热点,给出相关建议。三类群体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方案,相辅相成,形成有效的补充。从立项情况来看,社区教育中心及开放大学系统承担的江苏省社区教育立项项目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他社会组织及单位虽然也都在积极参与,但占比并不高。
不同群体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江苏社区教育进行课题研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丰富了我省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极大提升了江苏社区教育的品质。
2015-2019年间,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开展的社区教育规划课题立项共计327项,就研究成果的验收要求而言,主要是以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案例撰写、结项报告等形式为主。省社指中心对于课题结项的文章数量及质量都有着严格的标准,项目必须在知网公开发表两篇及以上研究课题相关论文。其中,有一批论文发表在国内社区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如《成人教育》《职教论坛》《中国成人教育》等。这些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江苏社区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也极大提升了江苏社区教育的影响力。不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这些核心刊物高水平论文的作者主要是开放大学系统内的研究人员,其他基层社区教育机构课题研究者公开发表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社区教育是社区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所开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响应了全民学习的呼声,为建设更加友好友善的社区环境增添力量[3]。而开放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与社区教育之间天生就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此,相较于普通高校,开放大学系统更能够深入一线、抓住社区发展问题的“命脉”去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研究,但在科研软硬件水平、高层次课题申报渠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对高质量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文章的内容主要涉及了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老年教育发展机制研究、社区治理与社区发展共融共建研究、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研究、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等几大方面。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社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对于后期课题申报者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年间,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项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以及实验研究这几类上。这其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是文献研究以及问卷调查研究,包括体系研究、政策创新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等。而一些示范区、实验区社区品牌项目课题则大多会选择比较研究、个案研究及实验研究方法进行项目开展。
相较于前几年,近两年来“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社区”等关键词始终是社区教育研究的前端领域。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开放大学等,一直是社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宏观话题。“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依然是被关注的重点,频次持续保持在前两位;与此同时,研究热点不断分化和细化,在宏观命题之下,衍生出若干细分研究领域,研究向纵深发展;并且从最初的理论探讨和概念界定,转向更多地关注实践模式和对策措施,“策略”“对策”“发展”等成为围绕社区教育理论的必要衍生和实践要求。结合近些年江苏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申报指南来看,2015、2016年,关于社区教育政策与理论研究及老年教育发展研究课题居多;2017年以后随着各地社区教育项目的开展,课题申报趋势也逐渐转向以项目为基础开展的实践性研究为主。
表2.社区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
近些年来,基于社会教育五级体系构建,江苏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为实践手段,在全省社会教育品牌打造、项目开展过程中倒逼社会教育的课题研究。通过近些年来江苏社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及热点方向,形成了上至宏观政策研究、下至具体实践层面的六大课题研究方向,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社会教育研究成果。
表3.课题数量分类统计情况(单位:个)
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共立项327项,体系研究项目立项共计101项,占据了近年来立项的较大比例(31%)。其中,关于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共同体研究、社区教育机构运行机制研究占据了大多数。其余则为社区教育建设模式、机构建设标准等方面研究。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门,其中包括了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参与共同体、合作共同体等各个细分领域。如常州王中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培育的研究》不仅是政府层面行政决策的需要,也是完善体系构建的需要。研究推动了社区学习共同体这种草根式学习组织形态的培育,特别是培育核心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政府供给的效率。昆山邹建明的《“乐学吧”市民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究》从具体实践层面以“乐学吧”项目为依托,为区域居民提供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及资源,提升了区域社区教育服务质量与水平,彰显了“共同体”引领下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态势与成效。无锡莫俊的《江苏社区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及效能研究》基于当下大数据的理念,提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思路与途径。
五年间,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共计102项,占比31%,有着相当大的比重。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变更升级始终是各类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社区教育也不例外。这类研究也是社区教育从业者的重点研究领域。其中,课程资源建设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社区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数字化社区学习资源研究、社区教育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等;涉及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内容主要有社区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方式研究、远程教育模式研究等。南京张圣兵的课题“立足南京本土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南京地区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现状与需求调查为基础,依托南京本土文化为主线,依靠新媒体传播为中介,开发具有民俗风味的特色课程。课题研究方向极具地域特色,对于今后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江苏开放大学辛永容老师的课题“江苏省社会教育无缝学习平台构建研究”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与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拓展和完善无缝学习平台的模型框架,构建一个包含学习需求信息库模块(包括挖掘与联结潜在需求学习者)、终身教育系统教育资源与社会个体教育资源整合模块、终身教育系统师资与社会行业师资整合模块、载体融合模块与管理者模块共五部分的无缝学习平台。该平台通过载体融合模块的有效管理进而消除学习需求者与教育供给者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通过PPP模式为社会人员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分层学习资源与师资力量,对各地社会教育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些年来,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中关于老年教育发展研究的相关课题共计34项。江苏作为城镇化进程较快、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对于老年群体的研究向来备受关注。这其中,又细分为几块:有针对老年群体养教结合模式的研究,也有对老年教育发展瓶颈及对策的研究,更有为退休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培训方向的研究。这些研究以江苏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终身学习支持及社区教育融入为切口,通过具体的案例及模型来进行研究。如镇江万碧波的课题“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需求与供给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镇江市辖区为例”,通过各辖区内具体案例跟踪及大量数据分析的形式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拓展了老龄化背景下发展老年教育的研究视角,而且从整个社会老年教育需求和供给的视野进行调研也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从老年人个体角度和基层单位管理服务者双重角度切入的具体调研分析,不同层面,互为映衬,数据更为详细,分析更加全面,见解更见实效。南通景圣琪的课题“继续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教育发展策略重构路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给出老年教育发展重构的三维模型,其课题的分析结果及对策建议将对各级层面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具有一定意义,对完善区域老年教育政策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于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政策与理论研究等领域虽然都有所涉及,但研究体量并不大,无论是在课题研究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在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研究上主要集中于志愿者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上。这类研究虽然对于特定区域内的队伍建设及素质提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受困于标准的不一及顶层设计层面的缺乏,在推广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价值。而关于政策与理论方面的研究,往往偏于抽象和宏观,且缺少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动。因此,在高质量课题研究成果方面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课题有所欠缺。
通过对近五年来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的社区教育研究氛围浓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长远来看,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的地方,比如在社区教育领域的实证研究方面、在社区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如何使社区教育更好地发挥线上功能等热点问题上还需要有更具创新性及先进性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社区教育一线从业人员能够发挥工作实践优势,参与到社区教育研究中来,用先进的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也通过社区教育研究这个平台将各地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当地的社区教育普及、发展之中,让更多地居民享受社区教育的红利,促进江苏社区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一份力量,也让江苏的社区教育经验发扬光大。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以项目化运行促进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反哺项目更好地开展是江苏今后社区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新方向。
项目化运作是一种被各类组织广泛运用的管理方法,是指项目管理者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以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运行所展开的全部工作加以科学、高效的管理,以“项目”为核心,作为独立的组织单元,通过项目的形式来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和管理的责任性,以目标为导向去解决问题。项目化运行一般具有目标确定性、成本约束性、过程实践性、实施周期性、价值复制性等特点。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及合作外包购买服务来拉动全省社会教育工作,打造品牌特色是今后社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社区教育项目化运作,就是把社区教育活动、课程、方案等视为项目来设计、打造,通过建立项目的计划、实施、考核、评价、总结等环节,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在建立和完善面向全体市民的社区教育培训机制基础上,在一定经费保障条件下,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广泛开展适合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活动,使社区教育在高效的环境下运行,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最终取得有质量的社区教育成果[4]。
随着合作、开放、多元的社会发展趋向,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外包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教育各类活动中来。有的以专业化运营团队的形式参与社区教育项目的开发,有的以课程建设开发为契机充实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有的以社区居民能力培训提升为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学……这些社会机构的参与为江苏社区教育的纵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可以体验到更为充实的社区教育成果。基于此,江苏社区教育研究在今后也将更加专注于社会组织的参与,更大程度地调动非政府及民间机构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组织更多的单位与个人加入到社区教育研究团队之中,不断提升江苏社区教育的研究规模,助力江苏社区教育更广、更深地发展。
通过近些年来江苏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可以发现,关于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特色项目的社区教育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比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社区教育项目的开展与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江苏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的打造将围绕区域特色文化传承与发扬而展开,社区教育的课题研究也将给予相关的引导和扶持,将更多地鼓励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一线社区工作从业者挖掘更多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项目,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在推广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及课题的研究也逐渐由传统的线下运行转变为线上自助式开展。对于今后江苏社区教育课题的研究,我们也将更为注重线上式互动展开,各地依托“江苏学习在线”平台,共享研究成果,以网上平台为依托,开展系列项目,各地共同参与研究,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江苏特色。
社区教育较之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发展较晚,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专业化师资还相对匮乏。这就要求各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以鼓励和保障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发展社区教育专业化师资建设也将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1.大力培育社区教育专职教师
根据对近些年来江苏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相关课题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社区教育一线从业的专业社区教育师资人才还极为欠缺,很多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院的教师大多为中小学及职业教育转借而来的兼职教师,真正从事社区教育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凤毛麟角。这就要求地方主管部门要推行持续性、系统化的社区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并针对不同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
2.完善社区教育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完善社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社区教育教师的考核,应该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过程、课后成果、学生评价几方面开展,通过对社区教师的考核评价,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教育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年来,江苏社区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后,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将继续以项目为抓手,以网上社区教育项目开展为重点,组织更多的社会教育机构及组织共同参与研究江苏社区教育热点问题,挖掘更多江苏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多方协作、人员互动、共同参与、成果共享的研究机制,为江苏社区教育研究工作不断贡献新的力量。
江苏对社区教育的推广与普及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较早,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全国也属前列。以“社区教育”为主题词、“江苏”为著作版权地在知网进行检索可以发现,江苏全省近3年来共发表论文234篇。其中,2017年发表论文77篇,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上发表7篇;2018年发表论文109篇,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上发表11篇;2019年发表论文48篇,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上发表7篇。另外尚有较多文章发表在未被收录进知网的各地终身教育杂志或者其他期刊杂志上,3年总量达到2196篇[5]。
虽然江苏社区教育研究近些年来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过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江苏的社区教育资源广阔,还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社区教育资源和优化空间。今后,在持续做好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研究管理的同时,将寻觅更进一步的加强宣传推广,促进更多领域单位间产学研的深入合作共建,让更多人共享江苏社区教育的研究成果,让江苏居民更充分地享受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