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莲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常州 213001)
开放大学教育中的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在专业的教学要求,将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提升学生专业研究素养,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的提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放大学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已由传统的面对面指导的方式发展成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远程指导为主、面对面指导为辅的方式。在连续五年跟踪调查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情况后,发现开放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改善。
开放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可分为写作准备、论文写作及论文修改三阶段。其中,论文修改阶段又分为答辩前修改与答辩后修改两阶段。为表述方便,本研究将答辩前修改阶段归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修改阶段主要指答辩后的论文修改阶段。
论文写作指导的准备阶段多是由校内的专业负责人结合论文审核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本校论文写作指导文本,并对相关要求与具体的写作流程予以细化。随后,专业负责人与辅导员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及本人意愿,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施计划初步确定论文写作的人员,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聘请具有相应专业论文写作指导资格的教师担任学生论文指导教师,并进行师生结对分配。从图1中可以发现,本阶段的核心在于学校的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在本阶段作为论文写作指导工作的推动者。
在本阶段,专业负责人首先要分别对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不同的培训,其中,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内容包含了毕业论文要求以及论文指导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培训中,专业负责人会进行一次集中的培训会议,以讲解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与答辩流程为主,也会强调与指导教师联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诸如时间节点等。其次,安排论文指导教师与相匹配的学生见面,一般是安排一位教师指导多位学生,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论文的写作进行联络,学生针对其论文写作中发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咨询,并参照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从学生论文选题到论文修改稿的审阅,均由指定的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解答、指导与评阅,直至论文达到可以参加答辩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本阶段的工作一般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限制内完成。从图2中不难发现,在本阶段中,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交互活动是本阶段的核心工作。
论文答辩稿完成意味着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了论文指导教师的认可,满足了参加论文答辩的要求。但能否达到论文审核单位的要求,还需要由论文答辩教师基于不同视角反馈毕业论文的修改意见和评审意见,帮助学生继续修改与完善。
学生在此基础上修改,再提交给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审阅,直至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后,提交学校专业负责人,由其按照要求提交论文审核单位审核。在本阶段,学生作为核心与答辩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和专业负责人之间进行互动。(如图3所示)
从上述论文写作指导流程可以发现,开放大学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与论文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答辩教师进行联系与互动,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不同因素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问题。
1.工学矛盾突出
开放大学的学生以在职人员为主,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开放教育,进行学习。由于是半工半读,受到工作条件限制,学习时间有限且不固定,要兼顾学习与工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乏完整、充足的时间用于资料查阅和论文写作。这是多数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无法回避的问题。
2.问题意识淡薄
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决定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1]学前教育本科的学生多数是已经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在职人员,但在进行论文写作之前对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主旨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不知道从何下手。偏题、题目太大、内容太少、问题不清等情况经常出现。
3.检索技能缺失
论文写作需要学生对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解,需要查阅相关文献。但由于目前开放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中,为了强调课程的专业性,专业课程开设较多,但除个别专业外,比较专业的文献检索与分析技能很少涉及。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专业的文献数据库是什么,只知道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检索到大量却缺乏专业论证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虽然能帮助学生对研究问题有些了解,但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甄别与筛选,过多消耗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导致学生对主要问题无法聚焦。
4.写作素养较弱
虽然经过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但要想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而除个别专业有一些写作训练外,多数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接受过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即便有些学生基于工作关系进行过一些小论文的写作,达到了一些期刊的发表要求,但这些论文的写作要求与毕业论文的学术要求相比是较低的。学术论文的要求不仅强调了论文的规范性和实践性,还有创新性的要求。很多学生日常工作中只是埋头干活,很少有人针对所做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思维训练较少,加之面授课较少,学生与各科课程授课教师交流较少,毕业论文写作素养较低,成为多数学生在毕业写作中途放弃的主要因素。[2]
5.学生意志力缺乏
毕业论文写作从开始至提交一般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与其他课程学习不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反复的修改与点评,有些学生由最初的跃跃欲试,慢慢变得耐心不足,坚持完成论文的决心逐渐消退,所以经常有一些学生在论文修改过程中放弃论文写作。
6.生生交流较少
目前开放教育提高了线上授课的频率,学生参加线下课程较少。由于学历进修途径多样,每一届参加开放教育的学生人数不多,学校考虑到教学成本,很多课程采取多个班级集中开课方式上课。这样直接导致学生之间线下接触不多,除了一些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学生,相互之间亲密度不足,交流较少。这样的问题在论文写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学生之间有组织的交流研讨较少,很多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单线联系,学习小组形式形同虚设。
1.论文要求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开放大学对于毕业论文的审核要求逐年提高,对于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和要求也在逐年提高,这对论文指导教师也是一种考验。虽然目前开放教育的教师入职门槛逐渐提高,但囿于一些教师自身科研水平有限,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也不高。
2.面授时间较短
突显远程特点,逐渐缩短面授时间是目前开放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虽然对于解决学生工学矛盾有一定的功效,但给一些课程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开放大学的师生在时空上处于分离状态[3],在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中,学生与教师之间面对面机会不多,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也显得较为不足,教师对于所指导学生的专业基础了解较少。为弥补远程交流的不足,开放大学一般都会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时间与自身时间安排见面的机会较少,所以很多论文指导教师多是采用集中面授方式与学生见面交流,这样每一位学生与指导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论文写作的时间较短。
3.网上联络较多
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间需要经常进行双向交流。考虑到开放教育的特殊性,为解决面授时间较短的问题,论文指导教师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QQ、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络与指导,虽然便捷性有所提升,但论文指导的不完整性明显,也缺乏系统性,指导的实效较差。[4]
4.指导过程监控较难
实施方案中设置了毕业论文的最低修改次数限制,并要求在进行论文定稿提交时,同步提交指导教师的修改记录和师生指导交流过程记录进行存档。但在有些教学单位,由于学生生源逐年减少,新晋教师不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外聘兼职较多,在论文指导上与专职教师存在差距,仅靠对论文修改评阅记录和师生指导交流过程记录进行检查,难以对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控。[5]
为提升开放大学毕业论文的质量,可根据开放大学毕业论文指导的不同阶段进行优化管理。
1.提前渗透,奠定论文写作基础
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综合考查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与能力。故而,如能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学生在选题部分就能提前缩小关注区域,有益于尽快确定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所以,毕业论文写作培养应前置在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而不是在论文写作之时再着手培养。[6]
2.双向选择,确保师生沟通无碍
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也承担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中,与某位教师接触比较多,如能在论文写作指导结对中,参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双向选择(如图4所示),不再完全由教师选择或者辅导员指派学生,而是专业负责人与论文指导教师、辅导员、学生一起完成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结对环节,确定最佳的师生匹配。师生间有了前期的联系作为基础,有助于化解在论文写作初期的陌生感,快速进入交流状态。在写作准备阶段,本校专业负责人仍然是本阶段核心,但学生不再置身事外,有利于后续沟通更为顺畅。
1.团队合作,协作完成论文指导
论文写作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但在指导过程中,很多问题仅依靠指导教师的个体指导是不够的。所以,在论文写作指导中,强调个体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不仅要将同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员组成一个论文写作小组,专业负责人与论文指导教师也组成论文指导小组,施行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论文指导,以便利用集体智慧及时解决论文指导中的问题。比如,在论文选题过程中,除了由指导教师协助学生进行初步选题,汇总后由本校专业负责人进行审核,专业负责人在与指导教师和学员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反馈审核意见。
2.重视培训,夯实写作指导基础
首先,在毕业论文写作启动会上,除了讲解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答辩流程、注意事项外,增加文献检索的相关培训内容,向学生讲解如何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进行学术文献获取,帮助学生解决学术文献获取受限的困难。
其次,考虑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科研素养、写作水平、责任意识等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在确保指导教师基本要求基础上,要尽可能选聘高水平指导教师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前培训,帮助指导教师明确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掌握毕业论文体式和结构,强调论文指导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3.依托平台,强化指导过程监督
互联网为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带来了诸多便捷,所以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毕业论文指导综合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指导过程与论文完成情况都可以在平台中进行互动和文本传递。专业负责人除了利用该平台进行指导过程的监管外,还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提醒、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的论文完成情况,并与指导教师一起回答学生的提问(如图5所示)。学生在该平台上,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论文进度,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相互沟通,进而形成相对浓厚的论文写作氛围,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
4.多重手段,保证论文指导顺利
远程指导能及时解决师生的时空差距,但考虑到不同学生对论文指导信息接受程度不同,根据学生的需求情况,可适当开展线下的面对面论文指导,以便于指导教师及时、方便地了解每位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情绪、压力,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安慰。此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互联网联系指导教师和专业负责人,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面授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一切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协助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1.反复修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论文修改阶段,在要求答辩前的定稿至少修改3稿的基础上,由答辩教师反馈论文意见进行修改,再由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评阅确定论文定稿后,专业负责人也将对毕业论文答辩后的修改稿进行答辩后的二轮审核反馈,以协助学生从不同视角完善论文,保证论文质量,从而推动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考核。(如图6所示)
2.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论文通过率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要保证内容科学性和前沿性,还要求文本的呈现具有规范性。因此,要结合毕业论文考核单位的考核标准与论文指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编写相关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案以及论文格式要求文本,细化指导教师选择与聘任、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以及答辩过程管理要求。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帮助指导教师和学生详尽且迅速地了解毕业论文的要求以及答辩的要求,规范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在减少毕业论文写作学生流失率的同时,提高毕业论文审核的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