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
【摘 要】目的:探讨对于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患儿应用中药方剂清气化痰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运用西医治疗方法,同期观察组患儿加用中药方剂清气化痰汤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84.21%,且P<0.05;2组患儿治疗前FEV1、PEF、FEV1/FVC比较中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P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于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患儿应用清气化痰汤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关键词】小儿哮喘;痰热壅肺型;中医;清气化痰汤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233-01
支气管哮喘即哮喘,该疾病在小儿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小儿哮喘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该疾病反复发作容易造成患儿气道不可逆狭窄,甚至气道重塑,也对患儿的生活、学习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中医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结合患儿的病理与生理等特点应用中药方剂可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价值,且安全性良好。以下将分析对于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患儿应用清气化痰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本院76例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即观察组:38例,男/女:20/18;年龄2~10岁,均值为(5.3±0.2)岁。对照组:38例,男/女:19/19;年龄2~9岁,均值为(5.2±0.4)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运用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对症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同时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0.9%氯化钠注射液,使其成为3ml的混合液行雾化吸入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年龄<4岁剂量为1ml/次,2次/d;年龄≥4岁剂量为2ml/次,2次/d;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剂量为0.25ml/次,2次/d。同期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清气化痰汤进行联合治疗,方剂组成如下:黄芩、杏仁和茯苓各为10g,陈皮、胆南星、法半夏和浙贝母各为6g,全瓜蒌9g,枳壳、甘草、槟榔片以及焦山楂各为3g。以上中药加水煎煮,约滤渣后取汁200毫升,患儿每日口服一剂,分为两次温服。2组患儿均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1.3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X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84.21%,且P<0.05。
2.2肺功能指标比较
2组患儿治疗前FEV1、PEF、FEV1/FVC比较中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P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
3. 讨论
中医学将哮喘纳入到“喘病”和“喘症”等范畴中,认为小儿常常存在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因此非常容易外邪侵袭而导致肺气上逆、肺失宣肃,使得痰气交阻,进而诱发喉间痰鸣以及咳嗽喘促,最终诱发哮喘疾病。患儿长时间喘息过程中耗气伤阴,再加上患儿燥热之邪,使得耗伤津液,因此临床中多以痰热壅肺型哮喘较为常见,在该证型患儿的治疗中还需坚持清热化痰的治疗原则。清气化痰汤当中包含胆南星、黄芩、陈皮、杏仁、全瓜蒌、茯苓以及焦山楂等12味中药材。该方剂当中胆南星与全瓜蒌的应用可发挥清肺化痰的治疗功效;应用黄芩可促进清热燥湿,且具有泻火解毒之功效;法半夏的应用则可促进燥湿化痰;应用浙贝母有利于清热散结,并具有化痰止咳的治疗价值;胆南星、法半夏以及浙贝母联合应用可促进化痰散结以及清热泻火;方剂中枳壳以及陈皮等均具备理气之功效,可促进理气化痰;茯苓则具有健脾渗湿的治疗价值;应用焦山楂可促进助脾运化,因此诸方可共奏清热化痰之功效[1-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清气化痰汤治疗,总体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在治疗后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提示,清气化痰汤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患儿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患儿应用清气化痰汤治疗,可显著提升療效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孙亚磊,袁斌,郑海涛,等.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8,40(9): 1432-1436.
[2] 李子明,陈慧.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进展[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9(4):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