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鸣
【摘 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的创伤骨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100例,其中50例患者只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进行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经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指标等临床评分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恢复的更明显(P<0.05)。干预前生活质量包括身体机能、睡眠情况、胃肠功能等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实验组比对照组的评分更高,效果明显(P<0.05)。结论: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疗效明确,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去面对生活,患者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132-01
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创伤骨科的科室中很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患者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运动不当导致的,如打篮球,羽毛球,跑步姿势不正确导致的,导致关节内的前交叉韧带磨损,更严重的可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目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前交叉韧带更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较好[1]。本次研究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治疗临床患者中,发现了更好的促进患者韧带恢复的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的创伤骨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的患者100例,其中单纯采常规护理的患者50例,年龄17.0~44.0岁,平均(30.35±2.54)岁。进行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的患者50例,年龄19.0~43.0岁,平均(29.42±3.68)岁。两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患者进院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治疗方案,规划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并在患者提出问题时给予指导;实验组患者采用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集中体现在术后早期进行的康复干预措施:
1.2.1手术结束:立即用弹力带由患肢远端向近端逐级加压包扎。患者回病床立即局部用冰袋或冰桶进行冷敷。患肢抬高,膝后垫薄枕,保持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90°,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
1.2.2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10次/组,每次维持5~10s,每天3组;踝泵训练:踝关节背屈持续5~10s,然后放松,再跖屈持续5~10s,再放松,30次/组,2组/d,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直腿抬高训练:伸膝保持膝關节伸直,抬高足跟离开床面30~45°,10次/组,每次维持5~10s,2组/d;髋关节内收与外展的抗阻训练:膝关节伸直位固定,髋内收(外展),用弹力带反向施加阻力,10次/组,每次维持5~10s,2组/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指标的改变,主要观察记录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数据用(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前后的比较
2.2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头晕1例、头痛2例、嗜睡3例、直立性低血压1例,共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0%。实验组发生头晕0例、头痛3例、嗜睡1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共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0%。比较发现,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加入门诊护理后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疼痛的临床指标下降的多,差异显著(P<0.05),在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上,实验组也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显著(P<0.05)。
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疗效明确,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去面对生活,患者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刘书芳,矫玮,张晓辉.不同康复方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骨隧道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2):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