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玲 李亚琦 孙笑丛 赵娟 徐志鹏 王晓英 陈敏
【摘 要】目的:研究蒽环类化疗药物对淋巴瘤患者的心脏毒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两年共40例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收集给予蒽环类药物前后心电图、脑钠肽、心肌酶谱、心脏彩超(LVEF)等指标变化,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充分了解并及时监控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早预防、早发现,出现不可逆的心脏损伤之前及时调整药量并给予保护用药,可以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带来正面影响。结论:心肌保护药物能够减轻淋巴瘤患者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关键词】淋巴瘤;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臟毒性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104-01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阿霉素等蒽环类(anthracyline-ANT)化疗药是治疗的一线药物,在化疗方案中起较为关键性作用,其他药物不可替代。ANT使5年生存率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接近60%。但伴随而来的不良反应,尤其心脏毒性作用,不但限制了ANT在临床上的使用,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美国文献报道目前约有>50%的血液系统肿瘤接受了此类药物的治疗,其心脏相关死亡事件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8倍[1]。
阿霉素临床应用以来,因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有效的显著特点,已成为蒽环类的代表药物。但由于其剂量累积心脏毒性,明显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充分了解并及时监控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早预防、早发现,出现不可逆的心脏损伤之前及时调整药量并给予保护用药,可以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带来正面影响。
本项目通过观察淋巴瘤患者化疗时使用蒽环类药物前后心电图、脑钠肽、心肌酶谱、心脏彩超(LVEF)等变化,并通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共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中选取40例病例,病例诊断均符合国际《淋巴瘤诊断及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无基础心脏病,无高血压病史,且排除原发性心脏肿瘤及肿瘤心脏侵犯;所有患者均无蒽环类药物应用史,40例患者中男性23人,女性17人,最大年龄76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9岁。
1.2分组与方法:将40例淋巴瘤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方案为ABVD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方案为CHOP或RCHOP方案;每周期间隔21天。观察组:在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未给予保护用药。对照组:在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加用ACEI、门冬氨酸钾镁、辅酶Q10、右雷佐生等保护心脏类药物。在应用蒽环类化疗前及停止化疗后1周、2周常规检测:①标准18导联心电图;②脑钠肽水平;③心肌酶谱;④在应用蒽环类化疗前及停止化疗后1周、2周常规检测心脏彩超左心射血分数值等。
心脏毒性损害诊断标准为:BNP升高、LVEF值下降(LVEF<53%较化疗前下降幅度>10%)、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升高、肌钙蛋白I升高,且有明显心脏损害临床表现,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水肿等[2]。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用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分析
2.1心电图:两组比对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未形成显著变化。
2.2 两组患者心脏毒性相关指标比较:数据来源为两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1周抽血检测数据,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蒽环类药物使用后是否使用心脏保护剂与肌钙蛋白I(cTN1)指标变化无明显关系,但是随着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增加,使用心脏保护药物的对照组和不使用心脏保护药物的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脑钠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见表 1。
2.3两组患者心脏功能相关指标和发生率比较:数据来源为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后1周、2周行心脏超声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LVEF和LVFS指标变化见下表,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毒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水肿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蒽环类药物是临床使用的广谱抗肿瘤药,对机体可产生广泛的生物化学效应,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作用[3],蒽环类药物所带来的心脏损害带有普遍性[4]。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在体内代谢时形成大量的自由基,诱发产生心脏毒性。阿霉素累积剂量达到500mg/m2 被认为是临床治疗剂量的上限。合理配伍、选用心脏毒性小的同类衍生物、使用心脏保护剂、早期使用ACEI类等药物治疗,可望使其心脏毒性的危害降至最小,随着蒽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化疗后总体生存率上升,筛选检测早期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和干预方案,及时阻止或逆转心脏功能恶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淋巴瘤治疗的效果及减少心脏并发症,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觉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副作用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6):241-248
[2] 蒋映丰,周启昌.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肌损害的新方法-速度向量成像技术〔J〕.海南医学,2011,22(12):138-141
[3] 俞淑文.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DOX的设计合成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