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漆砂砚源流及现代传承

2020-09-23 07:55陈宇
雕塑 2020年1期
关键词:源流

陈宇

内容摘要:漆砂砚中国漆雕工艺的传世经典,是砚文化与漆工艺、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工艺复杂,掌握漆砂砚的制作技艺者寥若晨星。文章漆砂砚的艺术源流及其制作工艺等问题阐述了相关观点,以期为传统漆工艺的传承有所裨益。

关键词:漆砂砚、源流、现代传承

漆砂砚为漆雕工艺的传世经典,是砚文化与漆工艺,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化合物。因工艺复杂,掌握漆砂砚的制作技艺者寥若晨星,为中国漆雕工艺的重要文化遗产。早在汉代漆工艺就在文房用具上有表现。砚为文房四宝之一,承载着中国的数千年文化,由于砚石难得,一方好砚往往受到文人雅士的极度追捧,因此一部砚文化发展史也是中国文人审美趣味的嬗变史。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美的感受方式。思考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书写方式已然渐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砚的应用价值也大大降低,大部分是作为收藏品进入大众视野,但其收藏价值较之同等级艺术品来说一直被低估,对漆砂砚更是如此。就目前对砚的收藏来说,大多数还是聚焦于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河砚这些传统名砚,了解漆砂砚价值者相对较少。殊不知它的出现早于四大名砚,几乎是与中华文明并行发展,较之其他名砚毫不逊色,清代顾广圻《思适斋集)曾曰:。若此漆砂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可与端砚媲美。”可见,古人对漆砂砚的喜爱程度。漆砂砚集硯文化与漆工艺于一体,较之其他石质砚,同样具有质地坚硬,不损毫,易发墨的特点,且还具有石质砚所没有的优点:轻盈美观,入水不沉,容易携带,兼有漆器的华美装饰。这样独具风格的砚台,自然深得文人墨客之爱。

现今漆砂砚的制作主要集中于江苏扬州。福建福州,安徽徽州,各地区的漆砂砚在器型和技艺上各有千秋。笔者将以漆砂砚源流问题为探究要点,剖析其独到的艺术水准,以此阐述其作为经典的传统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价值。

作为砚文化与漆工艺的典型代表,漆砂砚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有着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首先,从历史文化价值来看,砚在文房四宝中最为贵重,也最易受宠。通常而言,古代文人雅士一生可有无数作品,但砚也就几方,因此他们对砚向来珍之宝之。众所周知,米芾几乎为砚痴狂,每得到一块好砚便爱不释手,甚至与其同眠。苏轼曾在《次韵孔毅甫久早已而甚雨》中云:“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可见良砚为文化情怀的最佳寄托物。此外,砚质地坚硬,易于保存,正如清钱谦益所云:“天下玩好之物,多不能传之再世,而保砚为易。”因此,砚是古代文房四宝中流传至今最多的物品。自古至今,漆砂砚的制作和使用一直延续不绝。作为漆器用品之一,漆砂砚同其他漆器一样,讲究以人为本,都是基于日常之需以及精神追求。早在漆文化发达的汉代,就已将漆工艺融入到砚的制作中,如今的漆工艺传承有序,代不乏贤,尤以扬州,福州为盛。各地的漆艺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漆文化的传承,并不断创新,漆砂砚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就源流而言,古之扬州的漆砂砚当为其源,如今扬州,福州,徽州等各地的漆砂砚制作当为其流。

因其制作工艺复杂,如今所见漆砂砚传世作品并不多见,但无论是从早期还是现在的作品来看,漆砂砚都体现漆艺的华美装饰与其他传统雕刻技艺(如牙雕,玉雕,木雕)的完美融合,故而漆砂砚有着极高的工艺难度。从早期出土的几方漆砂砚来看,虽造型简易,但其艺术性早已展露无遗。1984年江苏扬州邢江县姚庄101号墓曾出土一方西汉漆砂砚,该砚装饰华丽,图案生动活泼,堪称艺术珍品。可见,早在西汉时期,漆砂砚虽以实用为主,但已开始体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准。此后,由于四大名砚的兴起,漆砂砚的发展虽不尽人意,但一直维持着传统的工艺水准。直至明清时期,漆砂砚迎来鼎盛时期,由实用品转向文玩用品,以满足文人雅士的藏物之好。以扬州为例,作为漆艺重镇,其在漆砂砚的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因正值扬州漆器的黄金时期,“百宝嵌”“点螺”“螺钿”“剔红”等工艺的逐渐成熟使该地出产的漆砂砚一枝独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扬州风格。《续篡扬州府志》记载:“卢栋字葵生,江都监生,善制漆器,漆砂砚尤见重于时。始于漆作世家的卢葵生,继承祖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加之众多文人雅士集聚扬州,不少人直接参与到漆器的制作中,大大提升了当时漆砂砚的审美品位。《桥西杂记》云:“漆砂砚以扬州卢葵生家所制最精……,凡文玩诸事,无不以漆砂为主。制造既良,雕刻山水花鸟之文,悉臻妍巧。训此时的漆砂砚不仅是文房用品,更成为文人雅士的把玩收藏之物,可谓风靡一时。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导致漆砂砚工艺失传,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基于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承袭,创新,复活卢葵生制砚的技艺,扬州漆器工艺厂重新研制成功漆砂砚。当代漆艺传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将楠木雕与漆工艺,砚文化相结合,在千年古楠木的胎体上,以木雕手法雕刻图案,砚盒装饰配以扬州独有的传统螺钿工艺,三者相得益彰。此期间生产制作了不少如《大涤子草堂》《醉翁亭》《泰山揽胜》等精致作品。目前扬州的漆砂砚主要还是延续“点螺楠木雕漆砂砚”的工艺特色,造型多样,形态生动,融汇螺钿工艺,雕刻技艺,绘画,书法等诸多因素,有着108道工序,工艺复杂:常用螺钿,百宝嵌,浅刻,雕刻,剔红,填漆,描银等工艺。且常与书画名家合作,表现出超凡脱俗的美学品位,集传统的精美技艺与自然的审美趣味于一体,以巧夺天工的精神为最终追求。同样作为漆艺重镇的福州在漆砂砚工艺的继承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漆艺大家郑益坤惜于漆砂砚传统工艺的零落状态,决定恢复漆砂砚曾有的荣光。郑益坤通过长期的潜心研制,在砚池里加入精心淘洗过的金刚砂,并将其与大漆调制,髹涂,形成砚台所需的硬度,摩擦力,从而使其具备石砚,澄泥砚所没有的坚固轻巧,纹饰肌理富有变化的优点。经专家鉴定,郑益坤的漆砂砚坚而不顽,细而不滑,易于发墨而不伤毫,低温不冻,宿墨不干,具有传统漆砂砚的各项优点,故而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优秀创作设计奖,为传统漆砂砚的工艺传承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

从文化遗产承袭的角度看,面对漆砂砚这样几乎失传的传统工艺,以文献梳理溯其源,以工艺实践通其流当为不二法门,所谓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创新正蕴含其中。唯有如此,才能在常识回归中对传统文化遗产予以真正地继承,此也为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担当的底线。尤其在当下,艺术价值多体现于市场价值。从实用品到艺术品,漆砂砚的制作工艺不断推陈出新,执着于大匠之美,体现的是文化情怀和工艺品质。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完美融合也为它带来较高的市场价值。扬州漆器工艺厂1984研制的《大涤子草堂》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工艺美术珍品收藏。1985年制作的《醉翁亭》作为国礼赠予日本天皇。1986制作的《泰山揽胜》被著名画家亚明高度评价:该漆砂砚是中国美学的两大因素:富丽堂皇,错彩镂金与清疏淡雅,芙蓉出水的完美统一和结合。该砚后在日本展出,更是以1.7亿日元被高价收购。从选用古楠木为胎,雕刻制作,到后期的上漆磨绘,以及砚盒的螺钿工艺,漆砂砚制作的每道工序均十分讲究,这也是漆砂砚能跻身于高端工艺品行列的原因所在。

然在趋向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下漆砂砚这样的传统手工艺仍是前景堪忧。传统手工艺之所以珍贵便在于其制作工艺存在不可复制性,在制作过程中只能依据口传心授,人才培养周期长,技艺复杂导致漆砂砚技艺承袭青黄不接,且风格大多是对前代的借鉴,缺乏创新性,难以适应如今瞬息多变的艺术市场。就艺术品收藏而言,漆砂砚虽名声在外,但因其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并未引起普遍意义上的关注,人们对其认知还不完善,市场价值自然难以完全体现。但作为文房用品,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已是无关紧要的存在,甚至是遥不可及。漆砂砚的高成本必然决定其高定位,高价格,在对本就渐离书写的现代人来说,目前的使用人群尚难以支撑其高昂的市场价位,其实用性大大减弱。故而,漆砂砚虽承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且有高难度的工艺基础,却呈现有价无市的窘境。再说,一方漆砂砚的完成涉及数人的工艺合作,每道工序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在手工艺人原本就尤为不足的当下显得勉为其难。长此以往,音高和寡的漆砂砚在今日“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恐难以生存。

漆砂砚面临的行业困境自然也存在于通常的漆工艺中。笔者以为,作为传统漆工艺的承袭者对此应该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正因时风有变,我们才应有所坚守,而非随波逐流。如此方能告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及无数以精湛工艺名世的前代巨匠。

猜你喜欢
源流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中国古代建筑“木样”的历史源流及当代发展
原总编辑吴大勇关爱《源流》
竹枝词·五赞《源流》杂志(外一首)
创刊二十载,越办越精彩
我与《源流》相识、相交的故事
《源流》伴我行
我与《源流》
《源流》办得正、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