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来
在我的记忆中,许多往事如同沙滩上的脚印,当海浪卷来的时候,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有些往事就如海底的珊瑚丛,永远鲜亮,其中有一丛美丽的珊瑚——那就是我与《源流》相识、相交的故事。
2006年冬,我在大埔县乡镇工作时初识《源流》。此后,《源流》一直与我相伴,每当收到《源流》后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阅读。记得有一回,不知哪位同事拿走了一期《源流》,我想方设法拿了回来,为的是一睹为快。
认识《源流》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源流》的现代气息,感受到《源流》人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感受到《源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以及对老区人民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对《源流》许多文章记忆犹新,直面老区的困难和问题的,如《老区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亟需破解》、《老区农民增收滞缓问题不容忽视》、《老区落选“村官”谁来关心》等;挖掘老区的好事实事的,如《侯北:构建和谐新农村》、《和谐新村带头人》、《西岩茶乡度假村获评“国家3A景区”》等;为老区的发展鼓与呼的,如《老区退休村干部也需要关心》、《老区人民对“村官”有“四盼”》、《老区农村党员有“四盼”》等……
2010年6月,我被抽调到县直某单位工作。但是,我并没有与《源流》挥手再见,仍然坚持与《源流》亲密接触。因为我的成长与《源流》密不可分,因为老区的发展与《源流》紧密相连。通过《源流》,不仅能了解各地老区先进的工作经验、做法,还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我深信,《源流》与老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