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生产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2020-09-23 07:53王宇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安监口罩疫情

王宇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口罩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口罩产能激增。口罩的特定防护用途和应急生產使得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这也是疫情前传统企业所忽视的。德州是全国有代表性的棉纺织基地,也是口罩生产大市,以此为研究对象具有示范意义。疫情使口罩迅速变为刚需品,业界市场反应和订单消化能力受到考验,口罩的安全生产与管理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目前口罩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厂房及生产设备安全性差、生产操作不够规范以及安监部门力不从心等方面。主要原因是企业主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安全方面投入低,安全生产标准化普及不足,缺乏对职工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技能培训。

另外,基层安全监管职能薄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明确安全管理投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科学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加强安监职能部门建设,通过以上措施,帮助口罩生产企业完善安全管理。

一、口罩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厂房及生产设备有安全隐患

疫情使企业承受了很大的生存压力,一些隐患仍然存在。比如线路陈旧,安装不规范,超负荷是口罩生产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一些小企业厂房年久失修,电线电路混乱,生产设备陈旧,防护装置缺乏维护,从而使操作人员易于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受伤,生产设备布局不科学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2.生产操作不够规范

口罩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大多是以多台机械连续供料,连续生产,缺乏标准化操作规程。工人采用轮班制,物料和成品搬运主要靠人工,一线工人大多随机械运转,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职工加班增多,劳动强度大。超负荷劳动造成员工反应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熟练的司机因疫情被隔离,可用司机减少,现有司机休息不足,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3.安全监管部门力不从心

疫情导致酒精及含氯消毒液使用率加大,存在中毒及火灾风险。疫情引起检查频次增多,甚至规定安监人员驻厂,但是无法面面俱到,对口罩生产工艺标准的了解不足,使安检的主观性较大,也使一些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整治。

对发现隐患的企业,即使督促其按时完成整改,但是缺乏对整改结果的跟进检查和持续监督。如果企业安全管理的观念淡薄,不把问题当回事,就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风险。

二、口罩生产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安全管理投入不足

受疫情影响,口罩需求量激增,很多企业新购置口罩生产设备。在安全监管过程中,有的企业因实力雄厚重视程度较高,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改、补救,购置标准化消毒设备逐步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而不少生产经营不好的企业,把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作为后置考虑事项,使隐患增多,这样的企业设备老化,缺乏维护保养,安全防护功能失效,生产作业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特别是一些已经停产但紧急复工的企业,由于设备长期不用,存在事故隐患,极易发生事故。

2.安全管理培训滞后

民用口罩和医用口罩有不同的生产标准,职工从知识和技能方面都存在欠缺。疫情影响新员工招聘,生产任务急,企业缺乏安全教育培训经验,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做了,但效果很差,流于形式,造成的结果是员工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技术等级,而且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深,安全意识差,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口罩生产厂是重点防火单位,厂内重点防火部位比较多,一线女工比例又比较大,常有遇到火警时拿着灭火器却不会使用的现象。

3.安全监管职能薄弱

一是安监队伍力量薄弱。面对分布在各地的众多口罩生产企业,基层安检部门人员配置不足,有时会雇佣临时工,缺乏专业人才。

近年来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安全监察范围不断扩大,工作量增加,给一线的监管人员带来了沉重的工作压力,而安监工作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要具备一定的从业年限才能把握好工作的实质,新的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专业人才供求严重不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基层安全监督检查往往还是根据经验判断,像GPS定位仪、便携式数字式测尘仪、声级计、便携式数字测振仪、便携式辐射检测仪尚未普遍配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缺乏,安监人员无法进入车间内部仔细检查。这些都导致安全监察力量薄弱,远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

二是安监员专业技能落后。基层安监部门在对口罩生产企业巡查的时候,通常从常识的角度提示注意火源和易燃易爆品,难以从专业的角度判断机器及人员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基层部门想提高安监员的专业技能,但日常工作已经比较忙碌,无暇顾及培训。所以安监员的能力和素质一直没能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由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范围扩大,监督管理的对象增多,安全生产监察任务加重,加之基层安全监管人员较少,业务知识更新较慢,难以迅速适应疫情及突发事件。

三、解决口罩生产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安全管理投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疫情这类突发事件是天然的教科书,企业应居安思危,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口罩生产企业安全投入的指导,总结并普及低成本但实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措施,坚持按计划检修,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对企业设备老化的问题,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逐步更新设备或进行系统技术改造,采用自动化、连续化、安全程度高的机械设备及设施,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减少因设备陈旧老化引起的安全事故。

口罩生产企业可以采用自动检测系统等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对成品、半成品及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减少员工的巡回工作量和数据统计工作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员工可以以更充沛的精力去进行生产操作,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企业可以引入物联网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注重数据安全,参照信息安全相关标准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

2.科学组织员工安全管理培训

针对口罩生产行业员工流动性大、新员工多的特点,企业应重点完善其培训工作,建立学习型组织,研究新问题,总结好方法,形成新标准,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一是针对“重经济、轻安全”——把安全工作与经济工作分离的倾向,企业应密切关注并充分应用人社部门组织的公益培训及资格证补助政策,鼓励持证上岗,积极响应并参与安监部门的科普和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报纸,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企业改革与安全生产”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学习讨论,端正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推动一线安全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要加强专业性教育。可协调消防队深入车间、一线,给企业员工及义务消防员上消防知识课,讲解各种灭火机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组织职工进行现场操作,熟悉车间的灭火作战方案。一方面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增强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减少安全隐患。上岗后,应轮班安排专门人员重点辅导,教练员对新工人的操作技能应给予高度关注,及时跟踪,并作好測定及辅导工作。对生产管理人员、安技人员的安全教育,可采取定期分批轮训的方式。

3.完善安全监管职能建设

一是要配齐配足管理人员,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安监部门要加强与公共卫生、消防、环保、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联合开展安全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工作,共同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新问题、新技术,将零散的经验总结升华为标准,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是要注重提高安监人员素质。加强对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可邀请专业人才定期进行培训或走访优秀企业,研讨好的案例,不断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口罩生产企业应明确培训职责,将安全培训制度化、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另外,督导口罩生产厂投入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理顺供电线路,畅通道路,严格治理尘毒,保障设备良好运行,保证职工有良好的生产环境。

疫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口罩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企业低水平规模化扩大产能,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安全风险同时增加,若企业人员受经营惯性影响无法与时俱进,其兴盛则可能如昙花一现。

突发事件会使企业的短板显化,所以应注重平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硬核实力。健全行业性组织的职能,倡导直面危机,抱团取暖。可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集中培训,充分采用线上培训方式结合实践操作,形成P(计划)D(执行)C(检查)A(改进)循环,在管理实践中普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改进安全管理标准,提高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前瞻性,不断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益。

(本文作者单位:华知认证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安监口罩疫情
通过兖州区应急局看地方安监部门存在的问题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安全必须要入心——记北京“最美安监巾帼”袁秋红
雾霾口罩
安监总局:前四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