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视角下湖南援非医疗队统战人士的构成、管理与作用

2020-09-23 03:40陈晓红李明磊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塞拉利昂医疗队湖南

陈晓红 李明磊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始于1963年,逐渐形成了根据双边议定书,采用“一省包国”向相关国家派遣义务医疗队的医疗援助模式。[1]作为中国对外官方发展援助的重要部分,对非医疗援助为中非合作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健康卫生等“八大行动”。[2]标志着眼中国与非洲的医疗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湖南是我国第11个派出医疗队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口援助国为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自1973年向塞拉利昂派出第一支医疗队开始,援非医疗工作已开展47年,迄今为止,共派出37批次400余人的长期和短期援非医疗队。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特别是2020年的抗击新冠病毒中做出了湖南医疗队员应有的贡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统战人士在湖南援非医疗队成员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而关于援非医疗队员的政治面貌构成、内部管理及作用的发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湖南援非医疗队中统战人士的构成

根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的内编资料,“截至2018年,湖南省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共派出长期援外医疗队36批438人次,短期援外医疗人员11批133人次。诊疗患者超过80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0万余台,在当地培训医务工作者8000余人次”。[3]实际上,截至2020年7月,湖南不仅已派出了37批次成建制的长期医疗队,同时还有不定期的医疗队。湖南援非医疗队员们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勇担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架起了“湘非友谊”的桥梁,展示了中国医生的品德与医术,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他们坚持“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为改善两受援国人民的就诊条件,促进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调研发现,医疗卫生领域从业人员中统战人士占比较大,各批次援非医疗队员也不例外。通过笔者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调研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2013-2019年,湖南省向塞拉利昂派出了6批医疗队共100人次,向津巴布韦派出了5批医疗队共50人次。在第16-21批援塞医疗队和第13-17批援津医疗队中,统战人士的占比平均达到了60%以上。其中在援塞医疗队中,第16批统战人士占比为50%,第17批统战人士占比70%,第20批统战人士占比为75%,第21批统战人士占比为55%;援津医疗队中,第14批统战人士占比为40%,第16批统战人士占比为60%(见图1和图2)。这充分显示出统战人士参与援非工作的积极性高,专业技术水平高,是党和国家信得过的援非医疗队员。

图1 第16-21批援塞医疗队成员中共党员与统战人士占比

图2 第13-17批援津医疗队成员中共党员与统战人士占比

以第16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的政治面貌为例,该批次共有10人参加,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4人,统战人士为6人。这6人中包含无党派人士5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人(如图3);以第20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的政治面貌为例,该批次共有20人参加,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5人,统战人士为15人。这15人中包含无党派人士12人,中国致公党党员1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人(如图4)。

图3 第16批援津队员政治面貌

图4 第20批援塞队员政治面貌

统战人士成为湖南援非医疗队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文教卫领域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特点决定的。上世纪60年代,我国医疗援非工作中选拔医疗队员就非常重视队员的“政治条件”。上世纪70年代湖南援非伊始,对援非医疗队员的选拔就曾以“既有革命朝气、又有业务专长、兼有身体健康”为标准,基于医疗系统从业人员政治面貌构成的特点,选拔队员中符合上述标准的非中共党员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进入21世纪以后,湖南省对医疗队成员的选拔更侧重于综合素质,不仅政治上过得硬,品德优良,而且对业务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入选援非医疗队的统战人士不仅思想政治上让组织信得过,并且专业技术水平也很过硬。

二、基于统一战线的医疗队组建与管理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三大法宝”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这一方针。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就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指出“做好统战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是统一战线需要不断开拓的一项重要战略”。[4]中共十九大报告也着重指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5]“统一战线是政治联盟,统战工作是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旗帜和方向,把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6]在医疗卫生系统中,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等是医疗专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统战工作的重点工作对象,[7]医疗系统党委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凝聚各党派以及无党派知识分子共同奋斗,高质量完成上级组织委派的任务,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湖南援非医疗队的内部管理,完全遵循了统战工作的原则与方针。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湖南医疗援非工作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在援助非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鲜明特色与独特优势,充分调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队员们在援非工作中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形成了和谐共处、共同奋斗的大统战局面。在医疗队的组建、驻外管理、宣传工作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加强党的领导和统战工作的精神。

(一)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组建医疗队的重要标准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选拔援非医疗队成员时,积极组织开展援外医疗队成员的选派和培训工作,把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硬、外语水平好的优秀医疗骨干选拔进入援非医疗队中,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援非医疗队伍。纵观各批次援非医疗队成员的政治面貌,其中既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有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批次援非医疗队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他们也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医疗援非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队员齐心协力,中共党员在其中发挥了领导作用,统战人士政治坚定、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他们作为各自领域里的优秀代表,在医疗援非过程中以实际行动为中非友谊的深化做出了贡献。在选拔医疗队成员时,为了加强医疗队的管理,各批次的医疗队队长由队中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队员担任,并组织成立党支部和队委会。以第20批援塞医疗队为例,该批次队长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医生、中共党员李劲东同志担任,并由龙燕琼、文霆、张小琼、仇彩良四名同志共同组成临时党支部,负责队伍日常的管理、组织、宣传等工作,他们在医疗队的管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疗援非统战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在驻外管理方面,湖南援非医疗队的管理注重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民主党派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程”。[7]首先,临时党支部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坚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为中国援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思想根基。以第20批援塞医疗队为例,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医疗队开展了队员交流会、谈心谈话会等活动,畅通渠道,加强沟通,以不断提高队员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最终促进医疗援非工作顺利进行。其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在工作之余,临时党支部建立了医疗队网络统战工作群,通过在群里宣传介绍党的理论政策、统战知识来提高队员们的理论水平。最后,坚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援非医生在外工作展示的是中国医生的优良形象,高尚的职业道德与医生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样重要。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医疗队非常重视队员的医德医风,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的,加强队员的医德医风建设。

(三)重视宣传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十分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在第20批援塞医疗队中,在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龙燕琼的组织下,医疗队的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医疗队成立第20批援塞医疗队宣传组,在非洲华侨周报、CCTV华人故事、CCTV-4中文国际频道等媒体上宣传介绍医疗队的日常工作和事迹。在活动开展方面,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活动,缓解医疗队员的工作压力。第20批援塞医疗队所工作的国家塞拉利昂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卫生医疗仅覆盖13%的人口,为了做到医疗保障惠及塞普通民众,医疗队在援非工作的一年时间里走进学校、部落、村庄、福利院等开展了多次义诊,编写并发放了健康宣教资料,受到了当地卫生部门、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队员们在公益性活动中既缓解了工作压力,同时也强化了对团队协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湖南医疗援非的贡献与统战医疗队员作用的发挥

2020年是我国派遣援非医疗队的第57周年,也是湖南对非医疗援助的第47年。目前,湖南对非医疗合作与援助的内容和模式更趋完善,“光明行”、中塞“妇儿保健”、中津“对口医院合作”、中国(湖南)援塞拉利昂中医标准化诊室等创新项目成为湖南对非医疗合作与援助的新形式。2014年抗击埃博拉病毒时,湖南援塞医疗队身处疫情最严重地区无一人退缩,与派遣的抗击埃博拉病毒临时专家组一同为塞拉利昂战胜疫情做出重要贡献;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后,湖南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要求,选派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远赴非洲,进行了为期30天的抗疫工作,他们开展救治和防控培训、编写疫情防控建议、分享中国抗疫经验与湖南救治特色,受到当地政府与人民的赞扬。同时,依靠湖南医疗队党组织先锋作用和有效的内部管理,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援非医疗队员与全体援非医护人员一道,以自身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务工作人员的信仰与追求,以优良作风弘扬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以“医道无界”的认识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为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非洲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笔者在调研中走访了湖南省援非医疗队中部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医疗队员,其中,湖南省湘雅附二医院的前针灸科主任邝允沛和宁乡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隆习军两位医师较为典型,凸显了统战人士在医疗援非中所发挥的作用。

总体而言,湖南援非医疗队的贡献以及医疗队员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公共外交层面,援非医疗队促进了中非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为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疗援助本身就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援非医疗队直接参与非洲受援国民众的医疗救助工作,不仅有效弥补了非洲国家医疗资源的不足,同时促进了双方的民心相通和真实亲诚的关系。湖南省湘雅附二医院的前针灸科主任邝允沛和宁乡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隆习军两位医师均为援助国的领导人以及家属进行过诊治。1980年邝医生参与援助津巴布韦医疗队工作期间,津巴布韦开国总统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的女儿久病求医无效,慕名来到中国医疗队,经邝医生施以针灸并中西结合,总统女儿得以康复。1987年穆加贝总统访问中国时,向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表达了对中国援津医疗队的由衷感谢,还特别提及医治女儿的中国医生。2019年6月,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召开期间,年逾九旬的邝老接受笔者访问时仍然难掩内心的自豪与激动。[8]宁乡市人民医院的隆习军医生1992年在塞拉利昂援助期间,医治好了时任副总统萨利亚·朱苏·谢里夫患的眼疾,使得中国医生在当地更加声名鹊起,每天求医的病人络绎不绝。[10]医疗队员们以精湛的医术巩固了中非之间深厚的友谊。

(二)援非医疗队员们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利条件,展示了统战人士和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异国他乡,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政治动荡以及文化差异的存在[9]无形中增加了队员们工作的难度。以湘雅附二邝允沛医生为例,他赴津巴布韦之前,对遥远国度的基本国情、文化习俗等并不了解,但他服从组织安排,克服困难远赴非洲。对于援非医生来说,开展医疗工作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语言关。邝医生英语基础扎实,在津巴布韦又苦练口语,做到了与当地病人交流毫无障碍,因出色的外语能力还在当地举办过英语学术讲座。而宁乡市人民医院的隆习军医生在到达塞拉利昂时,正值该国内战,局势动荡,政治与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医疗队的驻地已被叛军占领。在转运医疗设施过程中,隆医生克服战争恐惧,充当司机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此外,非洲疟疾以及其他传染病流行,也给援外医疗队员们带来了困难。据两次赴塞拉利昂的隆医生回忆,援塞拉利昂的队员们工作地点临近省会城市,但住宿却在乡下,几乎每位医生都患过疟疾,但队员们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医疗援助工作。

(三)援非医疗队的工作切实提高了援助国家的医疗卫生条件,赢得了非洲国家人民的信任与赞扬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11]在湖南医疗队援助津巴布韦和塞拉利昂之前,白人和当地的富人基本上都没在本地医院看过病,湖南医疗队去了之后吸引了当地很多民众,包括白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看病难的问题。中国援建的弗里敦“中塞友好医院”,科室齐全、医疗条件完备,院长卡努毕业于中国白求恩医科大学,主要的医务工作者为湖南援非医疗队员,工作开展十分便利,医院运行至今,在当地赢得了信任与口碑。

综上,作为中国对外援助最受欢迎、最少争议的形式之一,医疗援助在深化中非合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统战人士在内的湖南援非医疗队成员们“医者仁心”,始终将“增进中非友好关系、排除万难努力工作、救死扶伤提高救治率”作为指导原则。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政局动荡的工作情况下,他们仍能坚定政治信念以及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用自身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与所有援非医务工作者们共同铸就了中非友谊的丰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塞拉利昂医疗队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高精度磁测技术在塞拉利昂北方省GPAFAYA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三线建设在湖南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岁月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