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分期、发展特点与当代启示

2020-01-16 14:58姜耀辉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时期妇女发展

姜耀辉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妇女运动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和家庭中享有与男性平等权利,为推动女性自身解放与发展而进行的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有规模、以女性为主体的社会运动。[1]显然,妇女运动本质上是要改变建立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男外女内”“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建立适应现代文明需要的男女地位平等和协调进行分析探讨发展的两性关系。[2]循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可以厘清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分期、发展特点,获得当代启示。

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分期和发展特点

中国妇女运动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中国妇女运动是在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东渐以及西方女权运动经验传入后才开始的,以太平天国运动为前奏,戊戌变法为萌芽,正式诞生在辛亥革命高潮中,历经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三座里程碑[3],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1840—1919)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主要是针对封建制度对妇女在形体、精神和政治上的压迫而进行斗争,包括戊戌变法时期的戒缠足运动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时期的女子参政运动等。该时期妇女运动的基本发展特点是,主要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男性是主导力量,女性多是追随,运动的主体是资产阶级上层妇女和知识分子妇女,但是整体表现规模小、力量弱、缺乏斗争性。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能够领导中国妇女走上彻底解放的道路。

第一,农民革命时期(19世纪40-60年代),以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为标志。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它确立了含有朴素男女平等思想的革命纲领和社会理想(诸如“按人口分田,不分男女”“男女同到教堂听讲道理”等),提出了设立女营、组建女军、建立女馆、设置文武女官和科举制度,废除买卖婚姻等一系列主张和措施。[4]上述措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完全落实,但是其倡导男女平等的进步意义不可忽视,同时也表明,农民阶级不可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发动妇女解放运动。

第二,资产阶级改良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以戊戌变法(1898)为标志。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男女各有自主之权”的主张,这是其妇女解放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妇女解放作为改造社会的核心问题,首次认可妇女在挽救民族危亡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起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催生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女子学堂(经正女学,1898)、女子报纸(《女学报》,1898)、女子团体(中国女学会,1897),开始了中国妇女运动的萌芽。

第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以辛亥革命(1911—1912)为标志。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支持妇女参与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促使中国妇女开始了首次觉醒。这一时期,戒缠足、兴女学进一步发展,知识女性不断成长和女权思想广泛传播,组建团体、创办报刊、女子参政等蔚然成风,广大妇女组成女子军成为革命队伍的重要力量,拉开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序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1919—1949)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主要配合党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争取职业平等、经济独立、教育平等、婚恋自主、社交公开等权利而进行斗争。该时期妇女运动的基本发展特点是: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以工农业劳动妇女为运动主体,以知识妇女为先锋和桥梁,各阶级、阶层的妇女奋起参加,建立了各类妇女组织和妇女统一战线,促使妇女成长为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伟大力量。

第一,五四时期(五四运动前后—1924),以五四运动(1919)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对妇女的思想启蒙,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因民族危机而爆发的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广大妇女进一步觉醒。在以“女子独立人格、教育平等、社交公开、经济独立、婚姻变革和家族改制”[5]为主要内容的五四妇女解放思潮影响下,女学运动、女工运动、女权运动、妇女参政等妇女运动多面开花,妇女群体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推动中国妇女解放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领导妇女运动作为已任,通过培养妇女干部、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女党员和女团员等实践将妇女运动纳入革命运动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妇女和劳动妇女开始相结合,妇女运动也伴随着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潮。

第二,大革命时期(1924—1927),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工农妇女为骨干的妇女运动方针[6],这促成了国共两党妇女运动的统一战线。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南北方妇女运动蓬勃发展,积极融入大革命洪流,反对外国列强和军阀统治,争取民权和女权斗争也十分活跃。随着北伐战争(1926—1927)的进行,各地妇女组织进一步发展,妇女组织发展迅猛,农村妇女运动开始兴起,劳动妇女日益成为妇女运动的主体。

第三,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广大妇女纷纷支持并参与起义斗争。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组织相继被破坏,城市妇女工作陷入了低潮。随着八七会议的召开,革命阵地的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入农村,共产党开始调整妇女运动的方针,肯定女工农妇是妇女运动的主力,随即便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妇女运动。这一时期,农村妇女积极参加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红运动、支援前线和参军参战,成为苏区妇女运动的主要力量。

第四,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教育部规定,从2017年起,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的抗日战争表述由“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序幕,极大地推动和活跃了民族危亡关头的城市妇女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妇女运动的高潮,促使工农学妇女相结合,推动集会游行、抵制日货、成立妇女救国会等活动日趋高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全面高涨阶段,发展规模空前,各根据地、各阶层妇女团结抗战,形成了妇女统一战线,广大妇女群众成为支援抗战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广大妇女反对“妇女回家”的错误谬论,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众志成城支持抗战。

第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时期,解放区的妇女运动蓬勃开展,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而战。广大妇女群众响应号召,积极投入争取和平民主、发展生产、土地革命、支援前线、战争防御和政权建设等工作,男女平等权利、妇女的家庭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而国统区的妇女运动也声势浩大,是为和平民主而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女学生为主的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争民主等运动。其中,中国妇女联谊会等妇女团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建设社会义时期的妇女运动(1949-1966)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妇女摆脱了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了人身解放。在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建设社会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与各种歧视、束缚妇女的旧观念、旧习惯作斗争的同时,重视妇女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妇女素质,改善妇女地位,发挥妇女作用,妇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发展特点是,新中国通过立法引导妇女广泛参与社会运动,使妇女获得进一步解放,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妇女的彻底解放,男女在事实上的平等还远未实现。

第一,建国初期(1949-1953)。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这个关于男女平等总原则的重要规定,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创举,也是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必然成果。之后颁布的选举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劳动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均贯彻和体现了这个规定。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土地改革,通过物品捐献、送夫送子参军、加紧生产增收等方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49年,作为全国统一的妇女运动领导机构的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该组织广泛宣传男女平等政策,坚持“以生产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明确广大妇女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充分激发了妇女的劳动热情。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亿万妇女同男子一道,积极参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祖国各方面的建设。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长期压迫妇女的经济基础被彻底铲除,这样,我国在政治上、法律上和经济上都为争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创造了条件。

第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957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制定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两勤”工作方针,引导全国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妇女的“半边天”力量不断凸显和壮大。为了表彰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做的贡献,1960年全国妇联首次设立“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激励广大妇女更好地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四)改革开放后的妇女运动(1978年至今)

1978年9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全面恢复了妇联的工作,并决定将名称改为现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为中国妇女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女的进步与发展,坚持男女平等,注重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的系列制度机制建设,促使广大妇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发展特点是:以妇女广泛参与社会为方向,以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为主题,以法制化发展为趋势,妇女以主体身份自觉地、全方位地参与和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妇女运动,以保护妇女生存权益为重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解放了妇女生产力,拓宽了妇女就业创业渠道,为妇女发展提供了空间。1980年新修订实施的婚姻法,进一步确立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地位,也带来了择偶观念等婚姻家庭领域的新变化。1982年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确立,对妇女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改变着人们的生育态度和观念。同时,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出台、机构的成立、多部门合作机制的建立,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卖淫嫖娼等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提供了保障。此外,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建设不断加强、妇女工作不断创新、妇女研究和对外交往等日益活跃,推动了妇女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第二,20世纪90年代的妇女运动,以维护妇女发展权益为重点,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纳入妇女发展因素,注重妇女参与和行动,注重妇女发展的法制化。[7]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法律;1995年出台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是我国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妇女发展的全面系统的总体规划;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性别理念和实践启迪,以及男女平等被明确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妇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先后提出的“四自”精神和实施的“五好家庭”“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巾帼创新业”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了妇女的整体素质。

第三,新世纪以来的妇女运动,以解决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瓶颈问题为重点,更好地推动妇女发展的法律法规、发展纲要、组织机构、社会团体等日臻完善和成熟,不断健全妇女维权、保障和发展制度机制,促进不同妇女群体的均衡发展、充分发展,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妇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妇女解放与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要牢牢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8],这为新时代的妇女运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百年中国妇女运动史的现实启示

通过全面回顾中国妇女运动的百年奋斗史,总结和展示中国妇女运动的丰富内容和发展特点,这既能使我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妇女运动时代主题的重要意蕴,还能为积极推进新时代妇女运动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指导

中国妇女运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这些重要思想是指引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繁荣高强的科学理论,也是指引中国妇女运动健康发展的思想武器。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

妇女与党和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异常紧密而非疏离的。过去的百年妇女运动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妇女运动的生命线和最正确的选择。广大妇女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道路,才能在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

(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真正的实现男女平等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需要我们克服巨大的困难,付出长期的努力。建立健全促进男女平等的系列制度机制,提高女性主体意识,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加强舆论引领等系列工作,都是十分必要和刻不容缓的。

(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

当前,在社会、家庭生活当中,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把广大妇女群众的合法权利维护好仍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内容。同时,广大妇女要努力提高整体素质,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真正成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

(五)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好和发展好妇联组织

妇联组织作为全国各族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与发展而联合起来的群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把各级妇联组织建设好和发展好,这是推进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

猜你喜欢
时期妇女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当代妇女的工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