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政教师的情怀

2020-01-16 14:58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怀培育思政

王 燕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思政教师理直气壮的讲好思政课提供了精神武器,鼓舞了人心,指明了方向。思政课能否顺利开展,情怀是关键。没有这份情怀感染学生,理论知识终究显得苍白而无力;没有这份情怀引导学生,就起不到思政教师应有的作用;没有这份情怀温暖学生,就不能在情感沟通中得到共鸣和提升。

一、什么是思政教师情怀

从广义上讲,情怀就是以心灵的满足而不是功利得失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一种品质。情怀,主要借情感而渲染,用情绪去展现。情感和情绪是情怀的具体表现。简而言之,情怀即是表达某种感情的一种心理状态。站在思政教师的角度而言,情怀表现在根基深厚的家国情怀、孜孜不倦的解惑情怀和爱人爱己的博爱情怀。

(一)根基厚重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种热爱,对国家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一种认同,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种追求。换言之,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柱,更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历经无法言喻的苦难和磨练,我们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奋起搏击,早已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些都源自于我们拥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都需要其维系。家国情怀把中华民族凝聚成为一个团结共生的群体,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国人的内心,更让我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思政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思政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还担负着“铸魂育人”的使命。之所以责任重大,是因为高校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把教师这份职业与祖国的前途以及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如果思政教师不关心国家的兴衰、社会的发展,就意味着爱国情怀的丧失,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则是纸上谈兵,中国梦则仅仅是一个坐而空谈的梦。

(二)孜孜不倦的解惑情怀

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指明了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即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清晰明了,弥补传道授业的遗失,最终达到学习的目标。孜孜不倦的解惑是思政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也对思政教师的基本功提出了挑战。具备这种情怀,不仅可以教学相长,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我国社会人口多而杂,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教育也就出现了优良中差,这就意味着在管理上遇到了难度,对思政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思政教师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诉求,用换位思考来弥补年龄的代沟。新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以解惑的方式争取学生融入思政课堂。思政课抬头率低,一方面理论问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思维相脱节,书本知识很难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思政课的作用虽然无可替代,但是思政课的效果却难以立即展现。因此,需要思政教师孜孜不倦的解惑情怀,不仅需要化解自己内心的困难和疑惑,又要解决学生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难题。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争取让学生达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三)爱人爱己的博爱情怀

无论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身处何等境地,我们内心深处都有着博爱的一面。因为看到疲惫不堪的人们,我们会同情;看到流连失所的人们,我们会怜悯;看到饥寒交迫的人们,我们会施以援助之手。在某种意义来上,善待他人即博爱的具体表现。思政教师在爱他人的同时,首先要学会自尊自爱,良好的师德师风,会以榜样的力量传递给学生,久而久之以博爱的胸怀,赢得学生的爱戴。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没有博爱的情怀,就难以发现培养人才。因此,博爱情怀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俗语讲:“亲其师,而乐其道”。没有博爱之心,就难以和学生关系融洽,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并不只是靠三尺讲台和书本知识的讲述完成的,更多的是教育的广度和热度,没有这份热爱之心,教育事业将停滞不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思政教师则是高校大学生的筑梦师。思政教师有着以身作则和为人表率的师德师风,爱人爱己的博爱情怀是师德师风的动力,为高校大学生成就梦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思政教师要爱学生、爱教学、走进学生内心、温暖学生心田,努力让思政课成为师生交流的主阵地。

二、思政教师为什么要有情怀

思政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担负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神圣的使命所在、价值意义所在。培育思政教师的情怀是合乎教育价值规律,符合教育的目标,并使这种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终究化为思政教师内在的道德品质,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家国一体、个人与整体的关系,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思政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内心的认同。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思政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根据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爱国宣传和教育,呼吁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宽泛而不具体的东西始终是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的生活,变得实际有效,需要思政教师的情怀去渲染,需要课堂的理论学习去体现,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三观,逐步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由此可见,思政教师的情怀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大胆直面问题,认真解决难题,对他们是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

(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彰显我们上下五千年的特色,也注入了我们保家卫国的情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这种情怀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并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中。如何促使大学生理性的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的精神追求,思政教师的情怀宣传及其教育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细看高校大学生的教材,思政课程的书籍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多,成为这方面宣传教育的核心教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思政教师的情怀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可以生动形象的讲清楚传统文化的高深和魅力,体会这份职业的光荣和价值,让大学生保卫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责任更加明确,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

我国社会现在正处于变化发展的转折期,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任务也变得沉重而艰巨,意识形态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它关系着国家是否长治久安、社会是否和谐发展、人民是否幸福安康。我们从小就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意识,但是这种意识更多地停留在思想理念上。思政教师可以运用情怀教育,让这种思想意识更加实际、更成体系。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离不开思政教师情怀的培育。现代大学生存在意志薄弱、信仰缺失、思想独立甚至自私自利的问题,谈到祖国的发展,也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都源自于情怀教育缺失、思想意识薄弱等。思政教师情怀的培育,能够借用经典案例,传播正能量,把握主旋律,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认同感,刻苦学习、有所作为,需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绵薄之力。

三、思政教师应如何培养自己的情怀

目前,教师情怀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情怀教育缺位。情怀教育的缺失,追其根源,是思政教师原生家庭的教育缺失衍生而来。据调查,大多数父母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相夫教子”上,而是迈入社会打工、经商等。面对繁忙的工作,父母们已经焦头烂额,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也就“无暇东顾”。这种顾及不周的现象直接导致孩子对情怀意识淡漠的情况。原生家庭对自己情怀教育的不到位,将会导致正确价值观念的缺失。二是开展情怀教育的形式单调。学校是开展情怀教育的重要场所,比社会、家庭更为直接有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政教师的情怀教育的培育形式较为单调,一般是在学习及其培训中完成。这种情怀的培育形式偏向于说教,类似于这种机械性的学习和疲惫性的接受,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内容方面,比较宽泛和抽象,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吸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认同和内化。长此以往,思政教师们的需求性和培育形式的单调性就会演化为一对矛盾,教师情怀教育的效果就会差强人意。此外,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影响。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把中华文化推广出去的同时,也引进其他国家的文化。当今世界,可谓是文化相互交融,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并存。学生的学习渠道、搜索的路径、吸收的东西也逐渐丰富,这对思政教师的情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文化交流中所带来的他国价值观念,有些并不适合我国社会的发展,网络的“便利”也是影响思政教师情怀培育的重要方面,信息的繁杂影响思维的混乱,造成一定程度的漠化。因此,要探索思政教师培养情怀的实践路径。

(一)重温历史,牢记使命

情怀教育不仅对思政教师个人还是对学生都意义非凡,对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从史实入手,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历史知识,知道从古至今是怎样的历史过程;可以缅怀先烈,对革命烈士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更进一步让我们思考如何将这种情怀、精神传递给学生。思政教师重温历史不仅为了情怀的培育,也是为了在课堂上讲述真实清晰的史实,注重对家国理念的挖掘与学习,渐入情境,用内化的东西和平实的语言,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重温历史,可以在史实中发现蕴含的智慧和方法。历朝历代都不可能千秋万代,在重温历史中知道兴替的道理,在牢记使命中激发情怀的培育。明确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一路走来的历史目标。感受到应该肩负什么样的使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

(二)继承传统,感受魅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国人的精气神。丢弃了传统将失去自信和底气。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多学习传统,感受此文化的魅力,提升教师的内涵和修养。俗语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传统,让我们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促进了情怀的培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增添了感染力。思政教师的情怀培育,需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道德素养为突破,以实践促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是文化的传授,而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约束,从知识的认知转化为情怀的教育。古典音乐的传唱、毛笔书法的练习、经典诗词的吟诵、传统礼仪的学习等都促进了思政教师的学习热情,以《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为参照,将传统文化融入个人的生活实际中。经典诗词的吟诵,让优秀文化的精髓在一代代的后人中展现,保障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学通传统文化,有利于教师情怀的培育,从而促进教师们的自我丰富和成长。

(三)关心时政,坚定信念

关心时事政治也是培养思政教师情怀的重要途径。时政的特点就是真实、新颖、及时,关心时政,能够激发思政教师的教学兴趣,用新奇的事情满足好奇心,在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思政教师的情怀。高校的时政教育意义重大,与品德教育息息相关。换言之,时政能够让思政教师认清国家的发展趋势,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养成浏览新闻、关注社会的好习惯、激发个人责任感,进而对情怀的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对时政材料的吸收内化,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政治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它的教化性和导向性都偏强。思政教师在学习时事政治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让热点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国家的政策和路线,传播正能量,培养思辨能力。与学生融为一体,同学习、共进步,促进情怀的培育与弘扬。

思政教师的情怀,关系着思政课的发展和方向,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和成长,决定着能否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思政教师情怀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去体会,在教学传授中去感悟,在与学生相处中去实践。争取用自己的情怀打动学生,达到“亲其师、乐其道”的教学目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情怀培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