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婷 杨 阳 定明龙 王景秋 乔 菀
(1.武汉市科学学研究所;2.武汉科技信息情报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创新人才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证。在我国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中,各地区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从分享“人口红利”转向分享“人才红利”,各大城市的激励性引才政策层出不穷,“抢人大战”方兴未艾,但人才选择何处栖身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抉择,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背景下,研究影响创新人才流入的影响因素,探究湖北省企业创新人才引进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地区企业创新人才引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从宏观维度的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到微观维度的组织因素、家庭保障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地区创新人才引进。本文基于对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和提炼出地区企业创新人才引进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影响因素框架体系奠定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集聚的问题,通过探究区域吸引人才流入的影响因素,更高效精准地引进创新人才,进而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将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企业平台及家庭保障等五个层面,对相关文献中影响因子分类整理,并归纳如下。
1.1.1 政策因素
王全纲等[1]提出,人才政策是高端人才流动和集聚的原始动因,全球各国的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是人才流动集聚发生的阻碍性壁垒,同时也是全球高端人才集聚流动的催化。黄昱方等[2]指出,近年来,随着人才引进工作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级政府不断转变和完善其职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充分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创新人才的流入,增强地方创新能力。郑巧英等[3]建议建立一个集信息储存、沟通联络、信息发布为一体且与网络相结合的海外人才数据库,建立高层次留学人才以及全球顶尖科技人才信息和联络库。李梅[4]认为,国内政治环境和行政因素对留美学者回国产生了制约作用,不断推进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和科研系统去行政化,将成为促进海外人才归国的重要举措。
1.1.2 经济因素
Solimano[5]提出不同国家之间工资待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影响人才流动。Drummond[6]从人才资本流入及其存量二者的关系视角,得出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会引起高端人力资本的流入。刘兵等[7]提出经济环境在影响区域人才配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与产业相关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发展等因素占比高达80%。孙蕊等[8]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配套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人才流动;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对人才流动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中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以及四处流传的成功故事都是吸引优秀人才迁移到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李刚等[9]指出,人才交易成本的降低、信息成本的降低、科研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才集聚效应的反馈租用是吸引人才向产业集群集聚的原因。
1.1.3 环境因素
汪志红等[10]提出一般人才在满足低层次需求(薪酬、福利等)后,会更加关注高层次需求,方便的地理交通和周边公共服务能够为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提供高质量、舒适的生活环境。Richard[11]从人才经济地理学角度丰富了他的观点,认为区位因素在人才经济地理中至关重要,良好的地理位置在区域吸引和保留人才能力的提升中影响较大。王全纲等[1]提出所处的社会环境带来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感等生活细节方方面面,将会对高端人才流动集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周扬[12]提出完善的配套设施,可以降低人才的生活成本,提高人才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人才集聚提供有利条件。Solimano[5]提出对于从事研究的工作者来说,学术环境以及相应的设施条件会成为人才考虑的因素。牛冲槐等[13]指出区域内科技资源越丰富,聚集的科技型人才就越多,区域人才吸引力会越强,区域人才集聚度就越高。马海涛等[14]认为开放性的创新文化为全球创新型城市建设汇集多样化人才和信息,包容性的创新文化表现为对人的尊重,从而使世界各地精英在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中找到发挥才能的良好舞台。张美丽等[15]提出一个地区越开放,人才越容易融入该地区并为其创造财富,地区开放性对人才集聚有促进作用。
1.1.4 企业平台
孟令熙[16]指出单位社会声誉、收入、生活环境、研发文化、培训5项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择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又以单位社会声誉的影响最为强烈。汪志红等[10]认为培训学习晋升是人才保持其自身知识和技能新颖性和先进性的基本途径,逐渐以一种福利的形式影响着人才流动性;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正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增强满足感,进而降低其流动性。周扬[12]指出收入水平成为人才“留”与“流”的关键,也是人才集聚的主导因素之一。牛冲槐等[13]认为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合理的用人机制,不但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且会严重阻碍人才作用的发挥;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往往与一个组织合理有效的激励系统紧密相连,适当的激励措施会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
1.1.5 家庭保障
李梅[4]提出中国文化素来重视亲缘关系和家庭责任,配偶去留意向,子女教育与发展前途以及对长辈的责任等家庭因素对留美人才的去留往往产生直接影响。黄昱方等[2]认为人才尽管对创业创新事业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但其同时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优质的子女教育条件,是人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保障。重视解决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始终是吸引海归创业人才的重要方面。朱杏珍[17]提出加快人才集聚的重点在于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刘军等[18]指出想要吸进高端人才,就要为人才的子女入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基于文献回顾,国内外学者大多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开展研究,缺乏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范式,未深入挖掘不同层面间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构建一套更为科学系统的影响因素体系框架,并以此为基,针对湖北省企业创新人才引进现状开展全面、深刻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采用电话访谈、结构性面谈等方式进一步采集信息。本次访谈对象主要为人才引进政府部门工作者、人才引进计划评审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通过访谈获得了重要的咨询意见。综合整理各方咨询意见,构建出影响因素体系框架,包含5个一级影响因子,15个二级影响因子(见表1)。
本文围绕影响因素体系框架,逐项分析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企业平台和家庭保障等五个影响因子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湖北企业创新人才引进现状及短板,为进一步提出湖北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对策建议奠定研究基础。
政策因素主要从政策措施和政策服务等两方面开展分析。
(1)创新人才政策措施是各级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出台的涉及创新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和管理等活动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积极的人才政策是创新人才集聚的“催化剂”,相反缺乏良好的人才政策,不仅难以引进地方所需的创新人才,反而还会使本地区已有的创新人才流向人才政策环境好的地区,特别是在中国,政府的人才政策对于人才引进和集聚的影响是直接的、关键的。
表1 影响因素体系框架
(2)人才政策精准制定和及时发布固然是引才的重要砝码,但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政策目标的全面实现。政策执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政策的成败,政府部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雷厉风行的工作效率,会给好政策增彩添色。政府的服务水平是政府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只有不断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才能以更充分更优质的政府服务,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创新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添砖筑瓦。
2009年4月,湖北贯彻中央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出台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硬核文件。2017年3月,出台《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人才20条”),提出扩大人才引进培育规模、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人才引进通道、建设引才育才载体、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和健全人才激励保障制度等六大项二十条意见,并要求各地各部门出台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2018年12月发布的《湖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中提出“长期存在人才和智力外流的问题”,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高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有大量科技成果在外地转化。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层次人才发展机制,与发达省份、一线城市相比,创新力度不够,创新观念不强,人才体制机制缺乏活力,人才政策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人才引进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人才引进政策落实不够精细,落地不准,导致创新人才创造力发挥不充分,留不住、用不活。
经济因素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等两方面开展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运行状态,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和分布状况会直接影响该区域创新人才的数量、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创新人才引进和集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其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即人均GDP水平和经济增速,均有一定优势,继而影响到社会、政治、科技、教育、及文化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逐步吸引创新人才流入,形成区域间创新人才流动的势差效应,促使创新人才源源不断地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
产业集群是地方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加速和壮大人才集聚,而人才集聚也将有效促进和支撑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大。产业集群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共享行为,不仅使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自身占有的资源,还能间接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从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增强了企业实力,进一步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投身于企业发展壮大;除此之外,产业集群发达的社会网络,以及频繁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进一步促进了知识和经验在集群内的迅速扩散,产生了不同属性的知识溢出,激发了创新活动,促进了产业发展,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扩散和放大,吸引大量人才创新创业创造。
近年来,湖北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①非国有经济发展不足,民营企业中行业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具有号召力的产业带头人,缺乏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②经济动能转换难度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迅猛,但总量偏小,经济动能由传统投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过程困难不小;③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的产业集群存在地理上相对分散,规模较小,产业关联度偏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和集聚力度还未完全体现。湖北省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够均衡、不够充分,有待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环境因素主要从区位条件、生活环境、科教资源以及创新文化等4个方面开展分析。
(1)区位条件。这里主要讨论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如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优越、河流众多等,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天然的优势,同时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兴旺,用产业吸引人才,用产业留住人才,进一步加速了创新人才的集聚。
(2)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总称,包括环境质量、公共设施、交通状况、文化休闲环境等。创新人才属于高知识性和高创造性的高层次人才,其择业不仅仅是对未来就职企业的选择,也是对未来生活环境的选择,不仅拥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优良的空气质量、较多的公园绿地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内容。城市的自然环境舒适性不易改变,提供基本、完善、高质量的公共基础服务是城市弥补自然舒适性不足的重要途径。休闲娱乐设施完善可以使人才得到身体保健、体能恢复与身心愉悦,这种消除体力的疲劳,获得精神慰藉是创新人才工作目的所在,也是其追求的生活品质。创新人才重视效率,看重时间价值,拥堵的交通状况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便捷,也是一项重要考量因素。
(3)科教资源。一般包括地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质量和数量。研究型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在一个地区的集中,不仅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也为创新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教资源具有共享性、传递性和增值性等特点,其共享的越充分,越有利于创新人才知识的积累、知识存量的增加与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在科教资源丰富地区,知识在创新人才群体中流动、传递,并激发人才的创新灵感,从而创造出价值更高的新的创意和知识,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人才集聚下的创新效应、知识共享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丰富且优质的科教资源是创新人才流动和集聚的内涵性因素。
(4)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是增强地方人才吸引力的“催化剂”。创新人才思维开阔、观念前卫,尊重独立、崇尚自由、强调合作的环境,将集聚大量以思想独立、创意无限的创新人才。创新依靠的不仅仅是科技,更重要的是文化,真正具有创新力的城市一定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创新人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往往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现代的价值追求,因此现代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才精神层面的需求,提高工作生活的质量水平。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拥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大海的地理位置,是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航空、陆路(公路、铁路)、水路都很齐备。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处于“十”字型经济发展轴的交汇处,是华中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九省通衢”维系四方的居中优势是湖北省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
湖北省水资源极为丰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 061km,省内湖泊密布,水网纵横,素称“千湖之省”,有大小河流4 000余条,总长达6万余公里。湖北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生态环境逐质量持续改善。尽管自然条件较优,社会条件却略显不足。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需要所属区域较好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的必需品。湖北省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由各地的经济实力决定,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武汉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较完备,但设施建设不均衡,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不论是硬设施,还是软环境都有较大差距。
湖北省现有普通高等院校超过120所,在校大学生约140万人,在校研究生超过11万人。湖北科技与研发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拥有各类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1700多个,在光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航天、激光、数控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武汉市科教资源丰富,武汉东湖高新区是位于北京中关村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科教资源是湖北和武汉含金量最大的资源。湖北是科教大省,但还不是科教强省,且富集的科教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够,特别是在鄂转化不够,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待进一步发挥等。
企业平台主要从企业声誉、研发投入、企业文化、薪酬待遇以及职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企业声誉是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企业,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水平,更优的产品质量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增加消费者信任、赢得投资者信赖、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此外,好的企业声誉使企业团队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向心力,凝聚力,从而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保证一定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是高新技术企业稳定成长的源泉和内在动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前提。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既关系到企业的创新水平,还关系到企业研发人才自身价值的实现。拥有较高研发水平的企业往往聚集了较多的高水平研发人才,拥有比较先进的研发设备,能给研发人才提供较好的事业发展平台,这正是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创新人才所强烈渴望的。同时,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研发氛围和宽松的科研环境实际上是对研发活动客观规律的尊重,它能使创新人才深切的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震撼,给创新人才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与保障,激发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管理哲学,是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的有机统一,它是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粘合剂。一个支持性的企业文化,如公平的竞争规则,适度的工作自主性、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相互配合的研发团队等,都有利于企业创新人才能力的发挥。创新人才的工作主要靠思维性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重视从工作中得到精神满足,工作带来的认可成就可能不亚于外部物质的激励,所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对追求自主化、多样化、个性化创新人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薪酬待遇是物质生活的保障,也是企业对于人才做出创造性劳动所给予的回报。薪酬待遇的好坏标志着企业对人才的工作和劳动价值的认可与否,也是评判人才贡献性的直接指标之一。丰厚的工作待遇和有竞争力的内部薪酬体系能够调动创新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满足自身基本生活条件下以积极的心态工作,从而有利于创新人才集聚群体凝聚力的发挥,促进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产生与提升。
创新人才往往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要求,不是仅仅追求眼前的薪酬待遇,而是会寻求长远的发展。创新人才有较强的发展需求和成就需求,企业为人才提供持续学习的平台和完善的培训机制,是创新人才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创新人才事业发展的保障。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对人才业绩认可的重要途径,公平的晋升机制为人才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支撑,这样的企业从多方面使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挥,进一步吸引并留住人才。
湖北省虽然在地理位置、科教资源、工业基础等方面上有一定优势,但地处内陆,开放程度不够,整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不及东部沿海,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等支持不及西部地区。近十年来,随着中部崛起的战略大力推进,湖北省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一系列具体举措,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企业数量和产值均增长较快,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知名企业,也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特别是湖北省省会武汉市,2017年,率先提出“新民营经济”这一新概念,发布《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试行)》16条新政,全面支持新民营经济发展。2019年初,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跟发达地区相比,很多方面仍有一定差距:①知名民企较少,中小企业居多,与沿海地区相比,湖北缺少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且民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全省户均注册资金约89万元,而内资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只有43万元,而同期浙江省民营企业占内资企业比重达到87%;②研发经费相对不足,湖北大部分企业还属于依靠要素成本低、资源环境成本低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企业发展方式还是处于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发展阶段,整体没有进入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限,R&D经费内部支出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③薪资水平较低,湖北省近年来积极开展人才政策,自2013年至2017年员工平均薪酬增长66.22%,成为华中地区工资增幅最大的省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加大差距,2017年湖北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5 912元,同期,北京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31 700元,上海129 795元,浙江80 750元,广东79 183元,西部地区四川省平均工资为69 419元,也比湖北省高5个百分点。而这三个方面均为创新人才在择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可见,湖北省企业在吸引创新人才、留住技术骨干等方面仍有不少可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创新人才引进工作任重而道远。
家庭保障主要从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安置、住房条件和文化认同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子女教育因素,指人才的子女能够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比如进入优质学校,地区各方面条件可以促进子女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创新人才作为教育价值的验证者,充分认识到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压力也使家长必须重视子女的教育成长,基于此,对于高层次人才有子女教育优惠政策、且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更受创新人才的亲睐。
配偶就业因素,是指人才的配偶能够在人才所在城市获得劳动报酬与经营收入的机会。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广阔发展平台,使得创新人才比较容易获得高薪的工作机会,但是又由于城市一般人力资源的竞争激烈,如果没有政策的倾向,人才配偶较难在城市获得满意的工作机会。解决人才配偶就业问题,可消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
良好的居住条件,是创新人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保障。近十年,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对城市人才吸引力和产业转型发展形成挤压。人才的居住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下降。理解人才对居住条件、住房品质等的需求,重视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需求问题,始终是吸引创新人才的有力手段。
大部分创新人才有着较强的家乡情结,这使他们会倾向于选择家乡所在的地区、省份或城市,作为其奋斗和奉献的基地。校友情结同样对人才有着特殊的感召力,学生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和对同学校友的真挚情谊,会促使其回到梦想发源地,与同学校友一同在母校所在的城市让自己的梦想落地。
湖北是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尊师重教、激励英才的传统,湖北的突出优势在科教,发展基础在教育。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湖北省教育资源在中部地区有较大优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体系完善,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较易满足人才子女的优质教育需求。相较于发达地区,湖北为一般人力资源提供的岗位相对丰富,人才配偶获得满意工作机会并不难;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对事业单位引进的副高及以上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博士可直接考核、择优引进。用调动、考核聘用等方式解决引进人才配偶的工作问题。”部分单位紧跟着出台了适用于本单位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暂行办法,为人才家庭团聚、留得住留得好奠定了基础。2017年,湖北省率先出台了《湖北省关于做好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该指导意见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为人才及时提供住房保障,积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进而吸引创新人才来鄂创业创新。武汉的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9所普通本专科高校以及140万在校大学生,其校友资源十分丰富,近两年“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深入开展,让众多武汉校友,重新认识武汉,提升对城市的热爱之情,真正留在武汉建设武汉,助力武汉腾飞崛起。
湖北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最稀缺的战略资源,谁能吸引和留住更多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实力竞争中占据优势和主动。而地区企业人才持续流入由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牢牢把握影响企业引才的关键因素,要以聚才的良方、爱才的诚意,吸引和集聚更多创新人才来鄂工作和奋斗。基于湖北省企业人才引进现状和企业引才五大影响因素剖析,提出以下建议:
(1)及时出台政策,优化政府服务。一方面,为吸引创新人才,各省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引才计划等措施,面对激烈竞争,湖北省应致力于打破现有政策的条块分割,建立衔接贯通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含金量”,用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支持人才和成就人才。同时要加强配套措施和引才计划的宣传推介工作,建设好一站式人才工作网站,大力宣传、及时发布和更新引才信息;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不仅要为企业引进人才牵线搭桥,更要为人才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设身处地为来鄂人才提供落户、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健康方面的服务,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方便人才办理事务,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效率,特事特办,让创新人才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2)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地区经济繁荣,是吸引人才最好的名片,经济环境在影响地区人才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北省应紧紧抓住现有资源和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拼搏赶超,进一步缩小与沿海发达省份之间的距离,为创新人才提供可施展的舞台。同时,在以武汉为圆心的武汉城市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产业区域优势,让大量武汉市剩余人才储备能够均匀的流入武汉城市圈其它地区,发挥城市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的吸引并留住人才,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配置。
(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标杆龙头企业。湖北省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缺乏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和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研究表明,声誉佳、实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易受到创新人才青睐,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值均不突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相对不足。湖北省应牢牢把握中部崛起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以产业结构、发展规划为导向,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重点扶持创新标杆企业,吸纳更多专业紧缺、又是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来鄂贡献知识和力量。湖北企业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塑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理念,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有自主性创新性的企业文化,让创新人才各得其所,各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