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新品种陇藜3号选育报告

2020-09-23 08:42杨发荣刘文瑜魏玉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民乐县庆阳市株高

黄 杰,杨发荣,刘文瑜,魏玉明,金 茜,张 燕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又称南美藜、奎奴亚藜等,是藜科藜属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原产地位于11°N~40°S、海拔3 000~5 000 m的南美洲安第斯地区,距今已有5 000~7 000年的种植历史,有“粮食之母”之称[1,2]。藜麦对不良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例如缺乏营养造成的贫瘠[3]、人为因素造就的盐渍化[4]及其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的变迁形成的干旱[5]和霜冻[6]等,对这些逆境均有较好耐受性。此外,从营养成分来看,藜麦表现突出的营养和功能成分,包括高于传统谷物的蛋白含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合理构成以及较高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活性物质[7-9]。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认为藜麦是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将其列为全球十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10]。

随着全世界人口急剧增加,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温室效应日渐显著,藜麦作为一种小宗作物,其种子营养丰富,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藜麦产业的不断发展,藜麦生产者对优异的藜麦品种需求也不断加剧。2010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从玻利维亚引进高代藜麦品种Faro,应用系统选育法育成早熟、矮秆的粮景兼用型藜麦新品种陇藜3号,于2016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甘认藜2016005)。

1 选育经过

藜麦品种陇藜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2010年从玻利维亚引进的高代藜麦材料Faro系选而成。2010年对引进的高代藜麦材料Faro进行栽培,该材料主要分为2个类型,一个类型生育期较晚,成熟期茎秆棕红色,另一个类型较早熟,成熟期茎穗金黄色。将第二种类型的材料设为代号为LYLM-3,2011—2013年对LYLM-3材料进行系选,选择适应性好、种性一致、抗病性好的材料单株收获,再经室内考种,决选出优良材料,脱粒、保存;2014—2015年在康乐八松乡、民乐县六坝镇、庆阳市宁县、兰州市安宁区、定西市安定区、甘南州合作市等地区开展了LYLM-3(陇藜3号)多点和生产试验,以充分鉴定其适应性和丰产性,所有试验均以山西静乐大面积种植的品种JLLM为对照,结果显示:陇藜3号较JLLM品种具有早熟、矮秆、高产、抗霜霉病和叶斑病等特性;在产量方面增产率达11.4%。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011—2013年在康乐县八松乡进行藜麦品种(系)鉴定试验,陇藜3号田间表现出早熟、抗矮秆、抗病、群体结构好等特性。平均折合产量2 421.0 kg/hm2,较对照品种(系)JLLM增产5.7%,居32个参试品种(系)第十二位。

2.2 品比试验

2013—2014年在甘肃省临夏州品比试验中,陇藜3号2年平均折合产量2 173.5 kg/hm2,较对照品种LYLM增产11.5%,居13个参试品种(系)第十位。

2.3 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在康乐县八松乡、民乐县六坝镇、庆阳市宁县、兰州市安宁区、定西市安定区、甘南州合作市进行区域试验。

2014年陇藜3号在6个试验点中:康乐八松乡平均产量为2 527.5 kg/hm2,生育期112 d,平均株高162.7 cm,千粒重2.58 g;民乐县六坝镇平均产量为3 685.5 kg/hm2,生育期102 d,株高149.8 cm,千粒重2.41 g;庆阳市宁县平均产量为1 929 kg/hm2,生育期96 d,株高110.4 cm,千粒重2.27 g;兰州安宁区平均产量为2152.5kg/hm2,生育期108 d,株高136.8 cm,千粒重2.34g;定西市安定区平均产量为2043kg/hm2,生育期106 d,株高126.8 cm,千粒重2.26 g;甘南合作市平均产量2 079 kg/hm2,生育期116 d,株高116.8 cm,千粒重2.68 g。陇藜3号在不同区域平均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3.9%~24.6%(见表1)。

2015年陇藜3号在6个试验点中:康乐八松乡平均产量为2 589 kg/hm2,生育期112 d,平均株高158.6 cm,千粒重2.59 g;民乐县六坝镇平均产量为3 576 kg/hm2,生育期100 d,平均株高146.6 cm,千粒重2.42 g;庆阳市宁县平均产量为2 152.5 kg/hm2,生育期96 d,平均株高102.3 cm,千粒重2.3 g;兰州安宁区平均产量为2 071.5 kg/hm2,生育期106 d,平均株高138.9 cm,千粒重2.4 g;定西市安定区平均产量为1 912.5 kg/hm2,生育期106 d,平均株高141.6 cm,千粒重2.36 g;甘南合作市平均产量1 933.5 kg/hm2,生育期118 d,株高123.4 cm,千粒重2.72 g。陇藜3号在不同区域平均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2.1%~33.4%(见表1)。

表1 2014—2015年区域试验结果

2.4 生产试验

2015年在康乐八松乡、民乐县六坝镇、庆阳市宁县、兰州市安宁区、定西市安定区、甘南合作市等6个不同生态区的生产试验中,陇藜3号在各区域产量 分 别 为2 179.5 kg/hm2、3 279 kg/hm2、1 627.5 kg/hm2、2 088 kg/hm2、2 289 kg/hm2、2 134.5 kg/hm2,平均产量2 266.3 kg/hm2;对照JLLM在各区域的产 量 分 别 为2 079 kg/hm2、2 977.5 kg/hm2、1 270.5 kg/hm2、1 926 kg/hm2、2 154 kg/hm2、1 924.5 kg/hm2,平均产量2 055.3 kg/hm2;陇藜3号较对照JLLM品种增产4.8%~28.1%,平均增产率10.3%(见表2)。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陇藜3号植株呈扫帚状,根系属浅根系,序状花序,主梢和侧枝都结籽,自花授粉。生育期96~116 d,株高110.4~162.7 cm;籽粒金黄色,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4~2.1 mm,千粒重2.26~2.72 g;单株平均穗粒数12 574粒。

表2 2015年生产试验结果

3.2 抗病性

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陇藜3号进行抗病性鉴定,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陇藜3号的叶斑病病情指数为8.8,霜霉病病情指数为8.2;对照品种JLLM的叶斑病病情指数为20.6,霜霉病病情指数为26.2。鉴定结果:陇藜3号在田间对叶斑病及霜霉病表现为抗病,抗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品种JLLM。

3.3 品质

2015年经甘肃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检测,陇藜3号(LYLM-3)粗蛋白(干基)含量为166.90 g/kg,粗脂肪(干基)含量为60.17 g/kg,粗灰分(干基)含量为32.70 g/kg,赖氨酸(干基)含量为6.42 g/kg,全磷(干基)含量为6.63 g/kg。

4 适种区域

适宜在甘肃、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浙江、新疆、四川、吉林及青海东部等无霜期大于120 d、降雨250 mm以上、海拔1 200~2 400 m的山地、川地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时间

播种层的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较为适宜。甘肃省应在4月中旬—6月上旬播种,山坡地在此期间可遇雨而播。

5.2 土壤水分条件

播种时土壤必须保持良好的墒情,以播种层含水量15%~20%为宜,土壤过干播种,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很快干死,但土壤也不能积水,否则会引起种子霉烂。

5.3 播种深度

在墒情良好的条件下,播种深度应在1~2 cm左右,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加深,但不宜超过3 cm。

5.4 播种方式

一般采用露地条播和覆膜穴播方式播种,播种时尽量保持播深一致,墒情较差时要播后镇压。

5.5 栽培密度

高海拔、冷凉地区建议栽培密度82500株/hm2左右;干旱半干旱及灌溉区建议栽培密度97500株/hm2左右;干旱区建议栽培密度120 000株/hm2左右。

5.6 水肥管理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最好整地前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一定要注意底肥深施。藜麦对氮肥敏感,在生长后期不宜浇水追肥,否则植株过于高大,后期容易倒伏。

5.7 适时收割

藜麦种子活性很强,成熟的籽粒遇湿易穗发芽,因此收获期应尽量避开雨水,避免籽粒穗发芽和发霉。在90%籽粒正常生理成熟时籽粒变硬,用指甲难以掐破,叶子萎缩、脱落,即可收获。

猜你喜欢
民乐县庆阳市株高
中秋节
新丝路
甘肃省民乐县第八届“思温杯”师生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扶贫结出教育“幸福果”——民乐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庆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初探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的引种观察及繁育技术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