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菜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2020-09-23 08:42李建华朱亚萍刘红兵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甘蓝乳油高原

任 举,李建华,肖 斌,朱亚萍,刘红兵

(定西市安定区园艺工作站,甘肃定西743000)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16715.4-2010瓜类作物种子甘蓝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08-2008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DB62/T1887-2009高原夏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DB62/T895-2009高原夏菜甘蓝产品质量。

2 术语和定义

高原夏菜指在海拔1 2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生产、夏秋季节上市、主要供应我国国内市场的蔬菜产品。

3 产地环境

应符合DB62/T1887-2009高原夏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4 产量指标

产量指标:75000~90000kg/hm2。产量构成因素:120000~135000株/hm2,单球质量500~1000g。

5 栽培技术

5.1 育苗

前茬作物以豆类、小麦、葱蒜类为主,避免与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选用适宜高原冷凉气候、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甘蓝品种,如先甘520号、中甘23号、中甘828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4-2010瓜类作物种子甘蓝类标准,用种量1.05~1.125 kg/hm2。先将煮沸的开水冷却放置到50℃,再将种子放入,浸种20 min,然后在常温下继续浸种3~4 h。将处理好的甘蓝种子放置在20~30℃清水中浸泡5 h后捞出,风干后用透气性良好的湿布包好,放在15~20℃的温度下催芽至一半以上种子露白。春季育苗在设施条件下进行,一般为钢拱架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夏秋季采用露地育苗,选用无病虫害传染的土壤,同时要有防雨、防虫、遮阴设施。用7份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大田表土与3份腐熟好的鸡粪混匀过筛后,再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 kg/m3或与相应养分的单质肥料混合均匀,厚度10~12 cm。将豆类作物秸秆粉碎腐熟料、菇渣、腐殖土按2∶3∶1的比例均匀混合过筛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将营养基质拌湿(相对含水量60%),再用地膜或棚膜覆盖营养土5~7 d后装盘播种。

土床育苗:浇足苗床底水,水下渗后先将1/3的药土(35%福·甲可湿性粉剂拌入40 kg过筛营养土中,用药量按8~10 g/m2计算)均匀铺在床面上,种子按8 cm×8 cm株行距点播于床面,将2/3的药土均匀覆盖在种子上,并补覆营养土至种面营养土厚度达到1.5~2 cm,再在床面上覆盖地膜。

穴盘育苗:先在盘内装满育苗基质,轻度镇压并刮平盘面后,在穴格正中打1.5 cm左右深的孔,将露白的种子1~2粒播入孔内,用基质封孔,轻度镇压并刮平盘面,再用地膜裹严穴盘,将其整齐摆放在苗床上。

按照表1中相应指标进行温度管理。在未春化的情况下,长日照有利于生长。

表1 苗期温度适宜指标

土床育苗:当幼苗子叶展平后适当控制水分。若需浇水,宜浇小水,定植前7 d浇透水,起苗囤苗,并进行低温炼苗。

穴盘育苗:幼苗长出真叶后,用0.005%尿素+0.1%磷酸二氢钾溶液浇洒穴盘苗,每天1~2次。

夏季育苗要控制气温,适当采用遮阴、浇水等方法降温。

2叶1心期间苗1次,土床苗距5~8 cm,穴盘苗每苗留1株,疏除病苗、弱苗。

壮苗指标:苗龄30~35 d,株高10~12 cm,茎粗0.5 cm以上,叶片5~6片。叶片出现深绿带紫色、肥厚蜡粉多,节间短,未春化,茎粗,根系发达,须根多,全株无病,无损伤。

5.2 定植

春夏季栽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夏秋季栽植在7月下旬至中旬。定植时在膜上打孔,孔不宜过大,移栽苗要稍微带些土坨,以土坨刚能进入最好,覆土压稳,扶平地膜,防止浇水后倒苗,采用高密度定植,株行距(25~28)cm×(25~30)cm。施肥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6-2010)要求。播前施足底肥,施腐熟农家肥67 500~82 500 kg/hm2、二铵300~375 kg/hm2,用翻转犁深翻土壤20 cm以上,整平地面,打碎土块,一年一茬种植,平地铺膜,膜上种植。复种时需起垄种植,垄宽30 cm、垄间距20 cm、垄高10 cm,垄上覆膜。

5.3 定植后管理

5.3.1 缓苗期 定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立即浇水,利于缓苗促进根系生长。

5.3.2 莲座期 莲座期要求供应充足的水分,保证莲座叶旺盛而健壮生长,以土壤见干见湿为宜。在莲座后期,适当控制水分,进行蹲苗,促进球叶发生。蹲苗结束后结合浇水,追施氮肥45~75 kg/hm2。

5.3.3 结球期 每隔5~7天灌水2~3次,收获前7~10 d停止浇水,结合浇水施尿素150~225 kg/hm2,收获前20 d不得追施无机氮肥。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胫病、黑腐病等。

霜霉病: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30%醚菌酯水剂800~1 2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连喷2~3次,采收前11 d停止用药。

黑腐病:发病初期喷洒30%DT悬浮剂500~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600倍液,连喷2~3次,采收前11 d停止用药。

黑胫病: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1 d停止用药。

6.2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

蚜虫:用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3%啶虫脒3 000倍液连喷2~3次,采收前11 d停止用药。

菜青虫:幼虫2龄前用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0.5%蔬果净7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交替使用不同品种的农药,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小菜蛾:2龄幼虫盛期用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46%杀·苏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8%齐墩螨素乳油3 000倍液,或5%定虫隆乳油1 500~2 000倍液,连续防治3次,轮换用药,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在甘蓝正常生长期,要及时处理带病植株,摘除带病虫害叶片;收获后,对田间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病虫的数量和侵染源。

7 采收

采收时必须达到所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叶球大小定型、坚实度达到八成、外层叶片发亮时即可采收。

8 产品标准

国家明令禁止不得在蔬菜上使用或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能超标,产品质量符合DB62/T895-2009高原夏菜甘蓝产品质量要求。

猜你喜欢
甘蓝乳油高原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变色的紫甘蓝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