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蔚
明尤求《白描罗汉图》卷,纸本,纵32、横1271.5厘米,四川博物院藏。这件白描图卷长达十余米,所绘人物众多,场景富于变化,或水波汹涌,云气涌动,或山林幽壑、松柏古茂,或怪石岩岫,奇峰耸峙,或飞瀑流泉,小桥横空……题材多样率皆刻画细腻,生动有致;佛陀、罗汉、天神、护法、鬼、龙、凤、虎、羊、鹿……题材多样,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笔法清秀工整,内容异常丰富。卷尾有作者题识:“此画乃唐李龙眠笔画于内府者。时嘉靖丙午年四月四日到平湖,有五台陆氏家素蓄古今诗画,邀余观画,得见此卷笔法精妙,且细入豪发,俨若梦中西方游一遍也。爽目快心,不忍释手,因遂借其图临之,以至癸丑年始完此卷。余仿之不过得其一二耳,览者幸勿哂焉。”①款署“长洲尤求识。”钤白文印“尤氏子求”,朱文印“翠筠轩”“兰竹幽窗”“凤”“丘”。卷首钤有白文印“衍庆堂”“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②。
图1 ~图4左:尤求 白描罗汉图卷(局部) 右:文徵明 猗兰室卷(局部)⑨
尤求,万历间人,生卒不详,有学者考证大约生于1516~1522年间③。字子求,号凤丘④,长洲(今苏州)人,后居太仓。擅山水,工白描人物,尤精仕女。为明代后期人物画代表画家,传世作品有《品古图》轴、《红拂图》轴、《昭君出塞图》等。其画法近师沈周、文徵明、仇英、张灵、唐寅、吴伟、杜堇等人,远师李公麟、钱选等宋元名家,兼采各家之长。
明末清初姜绍书《无声诗史》:
尤求,字子求,吴郡人。吴郡自仇十洲以人物名世,而子求继之,凡画道释仕女,种种臻妙,兼长白描,乃院体之能品。⑤
有文章言尤求为仇英之侄⑥,误;或言二人为甥舅关系,亦乏证据⑦。某些文献记载其为仇英女婿,如《苏州府志》:
尤求,字凤邱,长洲人,仇英婿也。以写人物擅一时,尝画揭钵图,天人、帝释、群鬼、阿难各极变态,见者或起栗,女适周牧,夫妇皆工绘事。⑧
图5 尤求 白描罗汉图卷(局部)
图6 钱谷 溪山深秀图(局部)⑩
尤求的画风得仇英影响最多,风格细秀。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白描《渡海罗汉图卷》后徐邦达题:
尤子求白描渡海罗汉,衣纹飘举,眉目高朗,如何无忌。酷似其舅十洲衣盋(钵),舍此属谁?
仇英曾向周臣学习,周臣最初的授业恩师陈暹是吴门画派的先驱;而尤求与文徵明的弟子钱谷、陆治相善,也受到一些影响,可知其受吴门画派浸濡之深。其山水配景受文派细笔山水影响,时亦杂沈周浑厚的韵致,此卷的树石画法,则以细笔为主,可以看到唐寅、文徵明等人的影响(图1~图8)。
在吴门四家中,仇英是工匠出身的职业画家,其文学素养无法与沈、文、唐相比,书法诗文非其所长,故题款往往只署名字。尤求这一点与之相似,也是拙于诗文的职业画家,在与文坛巨子王世贞等人的雅集中,他往往由人代作诗 ,题款也通常只有创作时间、籍贯与名字,这幅图的题款已经算是他现存作品中字数非常多的了。
据题跋,该图的绘制缘起是尤求在五台陆氏家看到李龙眠的真迹,深受感染,便借回家摹写,从嘉靖丙午(1546),到癸丑(1553),历时7年方完成此巨制,尚自嫌不足。李龙眠即北宋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元符三年(1100)病痹告老,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他多才多艺,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交好,所有才艺中,绘画成就最高,虽被列为文人画家,但与后世许多文人画家仅能画山水、花卉不同,他更长于画道释、人物和鞍马。其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流畅飞动、形神兼备;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青绿山水得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大成,同时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尤以白描画为世所称。《宣和画谱》卷七评道:
(龙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小大美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
线描是国画的基础,但它不仅是入门的技法,而是发展成为了纯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画,以其不施铅华、淡毫轻墨、高雅出俗而为人称道。李公麟在线描上极具功力,把过去仅作为粉本的白描画稿,确立为白描创作,贡献巨大。其高超的白描技法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矣”,成为后人学画所遵从的样板典范,“犹如群龙之首”,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尤求就是其中很优秀的一位继承者。从文献上看,李公麟的创作虽多,但传世作品并不多,可以确定的真迹只有《五马图》和《临韦偃牧放图》等极少数作品,其余描写文人诗酒生活、表现历史与经典故事、道释像以及同时代人物肖像画等,均为摹本与传本。其中道释像有《维摩演教图卷》(故宫藏,传本)、《维摩像》(台北故宫藏,传本)、《十八罗汉图》(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藏,仿本)等。如五百罗汉这样的鸿篇巨制更无真迹传世,能通过尤求的摹本窥其大概,已属幸事。
也有人对仇英、尤求绘制长篇巨制的能力提出否定,认为比不上前代李思训、王振鹏等人,如明谢淛《五杂俎》:
小人物山水,自李思训父子始。盈尺之内,云树杂沓,楼观延袤,人物车马,以千百计,须发面目,历历可辨。其后,五代有王振鹏,不用金碧,而精巧过之。宋、元,李龙眠、刘松年、钱舜举,近代,尤子求、仇实父,互仿为长卷,而浸失玄妙矣。
谢氏否定仇、尤的“小人物山水”成就的观点是偏颇的,仇英能以寒门出身的工匠身份,通过自身努力与学养深厚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吴门四家”,其对绘画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而“小人物山水”正是其擅长的画类。至于尤求的艺术水平如何,今正可通过对川博藏卷的赏析见一端倪。
图7 尤求 白描 罗汉图卷(局部)
图8 唐寅 款鹤图(局部)
尤求生活的时代,宗教题材绘画有较大市场,明中期浙派就有不少宗教人物画,尤求在博采众长时,也受了浙派一些影响。尤求和与之同时代的吴彬、丁云鹏笔下皆有很多宗教题材作品。尤求的这类作品如《寒山拾得图轴》、《白描渡海罗汉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白描罗汉图》(湖北省博物馆藏)、《昙阳仙师像轴》(上海博物馆藏)等。其中,人物最多,篇幅最长、描绘最为细致的,当数川博藏卷。
此卷一共绘了五百罗汉以及佛、天神、护法等近40多尊,刻画人物共计544名。另有龙、凤、鹤、鸾、麒麟、狻猊、鹿、羊、鱼、巨蟹……种种神异动物20余。线条有高古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等,虽是其早期作品,笔力不够雄强,但某些地方用笔尚能细紧劲利、圆转绵长。从人物面部特征看,这些罗汉大都脸型较短而圆润饱满,当然为了表现出个性,分别有妍媸胖瘦;为刻画梵僧的特点,有些鼻头特意勾曲。最生动是人物的眼珠,画家专意于点睛,使眼珠漆黑放光,可谓炯炯有神。眉多上扬,显得精神,眼眉之间多加有一道弧线,使眼窝看起来更深。人物面部多有天竺人的特征,头顶线条不似常人浑圆,而是多起伏而有尖顶,突显了罗汉的特点(图9~图11)。
此卷人物众多,有些处人物或景物的层次处理得不够分明,但总体上并不显得拥挤零乱。人物多分组处理,每组有一个核心的事项,比如演法、说法、观龙、伏虎、赏画、题壁等等。各组之间,非常注意照应,往往安排一两人视线相接,使组与组之间内容有机衔接,保持着画面的连续性与整体统一性(图12)。
以其内容实太丰富,兹仅对开头一段作形态描述以为例:
开卷映入眼帘的是海中巨礁,骇浪穿石拍岸,上有古松数株,一位两头八臂的护法神将,举着熊熊火珠、火轮,持宝剑、弓、戟、铎等法器,其面如兽,狮口大张。在礁另一侧,出现了渡海的40余位罗汉,各持法器,立在巨鱼、巨蟹及各种神异海兽之上,表情异常生动,有的悠闲自得,有的似在斗法,各显神通。近海之处,礁石林立,天空风起云涌,出现一条巨龙,头朝向岸边指点观望的九名罗汉,张牙舞爪。龙旁边还有一神将,金甲虬髯,衣带临风飘举。水中一朝服戴通天冠者执笏向众罗汉跪拜,盖为龙王或海神。岸边怪石上古柏如虬,十余位罗汉在树后石间,或合什,或托钵,或持芭蕉扇,或拱手而立,或交谈,或回首相望,中间一位年迈持杖者,为这一段画面的中心人物。左侧一独角小妖手捧一盆珊瑚,正鞠躬献给一小罗汉,他却手捧书籍,心不在焉,侧望着山涧里的九位专注观书的尊者。山涧边古柏掩映下有一悬钟乳石的山洞,洞中六位罗汉正在共赏一铺于地上的手卷,四人席地而坐,二人半藏于洞后若窥状。石洞左为峭崖,五位罗汉立于崖边,一人坐于突出悬空凌云之石上,众皆下望云雾隔空的对面、背对尖峭山石而立的三者——一为有须武将,一为士绅装束的老者,一为神怪,皆合掌或拱手望罗汉方向跪拜。尖峭山峰远近连绵如画,远山画法颇似宋画技法(例如马远《踏歌图》),显得仙气十足。上空有四位罗汉各骑鸾、凤、鹤等仙禽,手持如意、念珠等,神态悠闲。
其中五百罗汉之外,还有不少道教装束的神祇,反映了明代民间信仰中释道高度融合的现象。道释在同一画面有机融合出现得很早。如南北朝时期,《北周文王碑》上就有佛道同碑的现象(图13);传为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根据《瑞应本起经》表现释迦牟尼降生的情景,而其中对净饭王等人的刻画,尽是中国衣冠,颇似道教绘画中人物;又如川博所藏明代万历四年佛教神像轴,绘佛教二十诸天护法神,图中神灵形象亦似道教神,因乃民间工匠所为,具有浓厚的世俗风格(图14)。尤求的这幅长卷也体现了这种宗教互相融合与渗透的状况。此卷表现之生动,诚如上引《苏州府志》所谓“天人、帝释、群鬼、阿难各极变态,见者或起栗”。20多年后,尤求还创作了一批表现三教合一的宗教题材作品,这些创作与他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人密切相关。
这位重要人物就是王世贞。王出身望族,作为明中期文坛领袖、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不仅对尤求长期“赞助” ,而且对尤求的画风所受影响及题材选择起到了重要作用。王世贞《州四部稿》与《州山人续稿》等文集记录了不少与尤求相关的文学艺术活动,其艺术思想、宗教信仰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尤求。
王世贞曾赞许尤求能继承李公麟并有所成就,称其《汉宫春晓图》“颇得龙眠吴兴遗意”。 与李公麟一样,尤求同样有表现长篇大卷、繁富故事情节的能力,据王世贞《州四部稿》等载,王曾委托尤求作了许多人物画,多为白描叙事长卷,依据一些文学作品而创作,如为《杨太真外传》所配《太真外传图》,还创作了《杨太真华清上马图》;又如《关将军四事图》;据《西厢记》作《会真记卷》等,惜今皆不存。传世的有据《赵飞燕外传》创作的白描人物叙事画《汉宫春晓图》(上海博物馆藏)。川博藏这幅罗汉图长卷,是他存世作品中之构制最巨者,弥足珍贵。
在此长卷完成26年以后,尤求在王世贞影响及要求下,又创作了一些关于昙阳仙师 的宗教题材画。通过这些宗教题材的画不仅可以研究画家不同时期画风的变化,也可以窥见画家所处朝代宗教信仰的状况。
虽然尤求文学修养不是太高,但他交往的多是文士儒者,进入王世贞的社交圈后,更是往来无白丁。除文坛领袖王世贞外,还有主领文人画风气的吴门书画家如文伯仁、钱谷、彭年、周天球、黄姬水、张凤翼昆仲等,买画的主顾多为士绅与儒商,画风深受文人艺术风气的影响,故能秀雅而不俗。
图9 ~图11 尤求 白描罗汉图(局部)
虽然此画是摹李龙眠的,但对一位有创造力的画家来说,摹古之时总不会全盘照抄,一定会融入个性风格与自己的理解。比如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其中的树石坡陀的画法,就用的是宋人技巧,尤求这幅临本,亦加入了时代因素,如上文所举吴门画派的笔法。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内容方面,尤求的这幅作品当亦有自创之处,不然以他娴熟的职业画家技巧,不会历时7年方完成。启功1944年在辽博藏《渡海罗汉图》卷后题:“凤丘传仇氏衣钵而能不为师法所拘如此。今之作家,动求粉本、墨守膏肓者,何足语此!‘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古德之言,信不我欺也!”足见尤求是具有创造精神的。
图12 尤求白描罗汉图眼神的关联图
在这幅长卷中,我们看到罗汉们的活动精彩纷呈,其中捧书籍、卷轴者出现数次,还多次出现观看手卷、书册的场景,亦有挥毫题壁的,固然可以理解为切磋佛法,实是典型的文士雅集内容。尤求一直到晚年都持续绘制雅集图类型的题材,他不仅创作许多白描的雅集主题立轴、扇面,还留有长卷的雅集图,如《园林雅集图》(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 ,现存有《松荫博古图》(台北故宫藏)、《品古图》(故宫藏)、《西园雅集图》(天津博物馆藏,台北故宫亦有一幅)、《云溪雅集图》(天津博物馆藏)、《饮中八仙图》(厦门市博物馆藏)等,这一题材既是对李公麟雅集主题的传承(李曾经创作过《西园雅集图》,今存摹本),也迎合了当时士大夫的品味,还是以摹古反映现实生活的范例——尤求与当时文士常有雅集活动,在临摹的过程中,对于再创造也当是得心应手的。
图13 北周文王碑拓片
图14 万历四年佛教神像轴
川博卷相比辽博所藏《渡海罗汉图》卷,人物塑造、笔法及总体风格皆不尽相同。辽博卷未题年款,人物与配景皆少,总体风格疏淡简远,而川博卷细腻繁富,衣纹细密,构图较满。川博卷较强的场景性与故事性,与鄂博所藏的十开册页略似。但鄂博所藏更似分页连环画,人物少,衣纹线条变化很丰富。其作于隆庆六年(1572),比川博本晚了近20年,故笔法更多变,人物造型也有夸张之处。
图15 ~图17 尤求 白描罗汉图卷
尤求的画如仇英的一样,赝品非常多。秦裕在辽博所藏白描《渡海罗汉图卷》后,评“尤求白描为有明大宗”,并言自己数见旧迹,觉得尤求名浮于实,后来见了真迹才发现以前有此偏见是因为见识之隘。由此可见尤求之画伪品之多。而川博所藏这卷经国家文物局书画鉴定小组谢稚柳、刘九庵等专家鉴定为真迹,作为尤求现存题款较早、内容最多、篇幅最巨的长卷,对于研究其早期绘画及明代人物画发展、明中晚期宗教思想等价值自是未可估量。
(感谢辽宁省博物馆张盈袖女士对本文撰写的大力支持!)
注释:
①李龙眠为宋人,盖作者误记。“豪发”,豪,通“毫”。
②唐代诗人张蠙《寄友人》诗句。
③孙丹妍《尤求生平交游考》,《上海博物馆集刊》,2012。
④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徐沁《明画录》等载其号“凤山”,据孙丹妍、胡婷婷考证,当为凤丘(邱)之误。孙丹妍《尤求的白描故事画》,《上海文博论丛》2007年第4期。胡婷婷《尤求生平考析及其人物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美术学硕士论文,第5页。
⑤[清]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三,第2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⑥如路易斯·耶华《中国画家与赞助人(八)赞助人王世贞》,《荣宝斋》2004年第6期。
⑦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或说为仇英之甥”,在辽博所藏《渡海罗汉图卷》题跋上亦提到。
⑧[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等纂《同治苏州府志》(三)卷109,第3612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据孙丹妍、庄闵琄等学者考证认为二人非翁婿关系,存疑。据胡婷婷《尤求生平考析及其人物画研究》,“凤丘”在清代文献中记载为“凤邱”是因为避孔子讳所致。
⑨[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三十七《春日同尤子求……过黄淳父,分韵得花字。又代子求赋得春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⑩[宋《]宣和画谱》(一),《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99页,商务印书馆,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