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收到了作家蒋光平先生寄来的散文集《让梦想开花》,顿时心生欢喜,翻看着这本刚刚出版的还散发着油墨香的优美散文集,犹如一股清风吹进了我的心田。
世间所有的相逢无非缘分。我与蒋光平先生虽未曾谋面,然而借助网络平台时有联系。去年11月,先生发来散文集书稿,题名《让梦想开花》,让我帮忙校对。大抵先生看中我心细,全权信任,由是我深怀感激景仰,用一星期时间将书稿通读一遍。
先生的书并非一蹴写成,其中很多篇目是他自读大学起,陆续发表在报刊上的美文。后来,先生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坚持至今成绩斐然。书中收录的散文,创作跨度达十多年,可谓是一位青年作家写作历程的有力见证。
散文贵在真情实感,先生的文字就将该文体的可贵之处徐徐展现出来,作品取材广泛,大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十分接地气。在哲理文《做一株能低头的麦穗》中,作者通过“割麦”的发现,结合自己大学毕业后的际遇,告诉人们要学会低头。人,不仅要做一粒能发芽的麦种,当他成熟时,更要做一株会低头的麦穗。读这样的文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平凡生活中领悟到的人生真谛,感受作者从乡土中汲取的养分,并将其接吸收过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先生曾有从教的经历,被评为中学优秀教师。然而,工作地的偏僻会带给人强烈的孤独感,先生至情之人,自然感受敏锐。在《幽树多花》一文中,因学校位于大山深处,一年都难得见到一个外边的人进村,“我”心灰意冷之时,与老校长去后山散步,闻到苦楝树上淡淡的幽香,被这幽僻处的繁花所打动。“幽树多花,也许只有耐得住寂寞的心,才能在嘈杂的尘埃中开出芬芳的花来。”结尾的道理很朴素,却并非人人明白。这是先生从脚下的泥土里、从思想深处、从笔端发掘出来的深刻见解。读这篇文章,我不由地想起贾平凹先生的《浮躁》,当今社会,“浮躁”何其多也,唯“幽静”难得,外界环境如此,人之内心亦然。少了内心的宁静,且不说生活中的人事岁月会流于靡费,生命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先生小时也有过拮据的日子,这在《借肉过年》中就能看出来。但是,一时物质的贫乏说明不了什么,先生脚下的土壤是丰厚的,是多姿多彩的,是无比美好的,它为作家敏锐的感官敞开了一个真实而又能放飞梦想的世界。先生一直在深情地默默耕耘着这片沃土,从《萤火虫照亮的童年》到《菜花深处是吾乡》,从《母亲的腊月》到《先生姓杨》,如今先生甘为文学爱好者做嫁衣,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指导写作,只为在自己所爱好的领域里,成就更多有相同爱好的人的梦想。
扎根于沃土的梦想之树,必然长成参天大树;耕耘自沃土的梦想之花,也必然绽放出令人惊艳的美丽。先生作品中的质朴真实,来源于生活,弥足珍贵、格外感人。先生长我几岁,亦师亦友亦兄,其平和之气、待人之诚,难以尽言,恐怕我只有用崇敬的“先生”一词来答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