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9-22 03:38白益冰王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盘锦生态文明建设

白益冰 王恒

[提要] 本文以辽宁省盘锦市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个案研究对象,以湿地旅游开发为切入点,通过对盘锦湿地生态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总结盘锦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以期为盘锦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盘锦;生态文明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湿地旅游

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纳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其中,“美丽中国”伟大目标更是奠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又是当下推进文明型、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模式选择。

一、盘锦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一)盘锦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盘锦市是以湿地景观蜚声中外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其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总面积约为2,49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0.8%。盘锦市湿地自然资源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类:天然湿地景观包括滩涂、河流湿地、芦苇沼泽以及浅海海域等;人工湿地景观包括水田、水产养殖区域、人工建设水库等;湿地生物景观包括各类动物及植物。盘锦市良好的湿地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栖息环境。由于大片翅碱蓬在滩涂上生长,形成了红海滩这一独特的天下奇观。从陆地到滩涂,由高到低,形成了我国沿海少见的湿地植被红绿分明的带状分布,极具观赏价值和科普研究价值。多样化的湿地资源是盘锦市湿地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盘锦市因地制宜发展民俗节庆活动,例如湿地观鸟节、芦花节等,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也成为了盘锦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盘锦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盘锦市旅游资源丰厚,拥有AAAAA级自然保护区红海滩景区和AAAA级旅游景区鼎翔生态旅游区,其中红海滩景区拥有我国最大面积芦苇荡作为资源支持。除此之外,盘锦市还拥有其他10余家风景名胜区作为辅助,各类旅行社、酒店、温泉水城等。盘锦市还在近几年成功举办了多项国际化的大型旅游主题活动,如盘锦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盘锦国际冬季稻草艺术节、盘锦湿地插秧节、盘锦二界沟开海节、盘锦河蟹文化节等,有力地促进了盘锦市湿地旅游文化的发展。盘锦湿地生态旅游业潜力巨大,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048.65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全年旅游总收入253.1亿元,同比增长15.1%。2019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97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全年旅游总收入292.6亿元,同比增长15.6%。自湿地旅游兴起后,盘锦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也逐年提高,湿地旅游已成为当地强大的经济增长点。

二、盘锦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不足。这是盘锦市湿地旅游业的主要问题,盘锦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经济转型困难,受传统观念影响,对盘活新资源、开展新业态的主动性不足或滞后。再加上扶贫工作的指标压力和政绩冲动,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适度保护意识,个别领域存在着短期意识倾向,从长期收益角度来看也有断裂与持续失衡的风险,湿地旅游在盘锦的城市经济发展中仍然扮演着某种运动式的、周期性的资源性收入主体,持续性、稳定性皆欠缺。比如具有代表性的红海滩景区,在植物生长的区域内建设观光廊道,对植物生长形成一定的影响,在资源开发中存在不合理性。

(二)具有品牌竞争力和区域知名度的特色产品不突出。盘锦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带,被誉为“湿地之都”。但在全国范围内,与大连、营口等旅游城市相比,知名度不高,特色产品不突出。这说明盘锦在打造湿地旅游城市方面并未有意识地凸显其产品特点,甚至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湿地资源可以作为盘锦市的一个特色产品进行专门化设计、品牌化包装与全域式营销宣传。同样,东北地区受自然气候影响,盘锦市湿地生态环境虽然优美,但冬季寒冷,自然生态景观受到巨大影响,目前还没有因势利导、因时而异,季节性地打造东北寒带标志性的冰雪旅游品牌,在季节影响下往往只能任由冬季旅游空白,暴露出的仍然是品牌意识和产品特色意识的欠缺。

(三)缺乏与湿地品牌塑造相匹配的市场营销手段。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文化获得利益是目前旅游产业的共识之一,盘锦市湿地品牌形象鲜明,但缺乏与湿地品牌塑造相匹配的市场营销手段。盘锦市即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资源,也需要借助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得以巩固和辐射品牌效应,抢占市场。但在这方面盘锦湿地显然是比较缺乏的。很多在当地已经颇具盛名的湿地景观在开发和营销上缺乏自主创新精神,游览行程活动项目单一,流于粗放敷衍。总体上看,没有把湿地旅游开发纳入到整个城市区域经济的常态化、可持续的大格局中,也没有形成持续的、制度化的、系统化的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概念与战略。

(四)缺乏湿地旅游资源为枢纽的产业联动机制。众所周知,一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商业等基础行业,单就盘锦市内部而言,就可以形成前景可观的产业辐射联动网络。但就目前的开发与营销情况来看,虽然也有类似红海滩这样的明星景区,但与其他湿地景观的开发、开放与影响并没有纳入整体规划,实现错位式、互补式发展,重复建设、不良竞争、营销内耗等负面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有的湿地景区与城市产业经济的嵌入度也不深,没有形成长期、良性的联动营销机制。

三、生態文明建设背景下盘锦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加大保护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力度。湿地是一种不可再生、很难恢复的自然生态资源,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必须要以保护为前提。首先,要对湿地所进行的旅游行为实施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通过整合科研力量,整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针对湿地资源的生态敏感性、抗干扰性等指标实施整体性、系统性评价,形成发展湿地旅游的科学指导理念体系,应用到湿地旅游在湿地生态系统范围内适度、节制地开发过程中。其次,明确湿地景区环境的容量边界。当湿地景区内游客达到该环境容量的边界极限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旅游体验削减下降。因此,在景区管理中,要结合景区容量采取措施对游客数量进行适当管控。再次,通过行为教育及适度提醒提升市民生态素质。无论是湿地所在地居民还是入境游客,其拥有的生态意识都是湿地旅游持续顺利开展的保障。作为旅游体验消费的直接参与者,对所在地居民可以通过媒体、学校教育和特色旅游节日如爱鸟周、环境日等宣传保护生态资源的意义性。同时,要通过组织与旅游资源开发有关的管理活动,加强对湿地居民以及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生态教育,以形成有针对性的生态管理。最后,控制石油污染。盘锦是东北知名的石油工业城市,其开采与石化产业必然会给湿地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平衡石油工业与湿地资源十分关键,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实现低能、高效、清洁的生产开发,确保盘锦湿地的绿水青山。

(二)以战略创新主导湿地旅游产品设计。对于盘锦市而言,其产品所赖以生存的资源自然是湿地生态,但要对这一资源进行重组、生产与设计,使之成为可营销、可增值的产品。因此,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品。

盘锦可依托其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开发风景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民俗文化及节事、湿地科考、购物餐饮等产业链和系列产品。对于湿地这种自然生态资源类型而言,风景观光自不必赘述,河海交汇、群鸟飞翔、红海滩与苇海美景已经尽人皆知,还要特别注意湿地资源基础之上的工农业生产的旅游体验价值,如生态农业观光与辽河油田的工业游,将自然风貌与人类生产智慧结晶融为一体。

再者,由于盘锦湿地所在的辽河三角洲成型时间较晚,因而受人类生产影响也较小,致使其湿地生态系统从生成到发育都较为稳定也极具地质上的代表性,因而也具有极大的科学考察价值,如雄奇瑰丽的红海滩,其形成机理没有科学定论。基于此开发的特色的科考旅游,面向的人群多为研学团队、科考爱好者、自然地理爱好者,也同样是可观的旅游收入。再通过建设湿地博物馆、鸟类博物馆等公共设施,配备详细的资料介绍和专业解说员讲解,形成独特的科普旅游。基于湿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休闲疗养、娱乐保健同样是绝佳的旅游产品。盘锦湿地可凭借清新空气、洁净温泉、绿植美景等生态资源的适度开发,如在湿地外围乡村建设度假村,独特的乡村民宿加上优美生态环境,从而拉动湿地旅游地住宿、餐饮、购物、民俗文化体验等项目的消费。

同时,针对盘锦的湿地旅游淡旺季问题,可以结合其他旅游资源,区别性地开展四季特色旅游活动。春季开展湿地观鸟和乡村踏青,夏季举办湿地文化论坛和休闲垂钓,秋季开展红海滩和苇海观赏,冬季开展温泉度假和冰雪旅游,增加淡季旅游的亮点。这种根据不同季节湿地的不同资源面貌和项目特色的做法,以生动衔接的方式很好地克服了淡旺季问题,是对全方位旅游产业链的延长,确保了旅游业态的长效机制。

最后,在传统的常规湿地生态景观游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参与性、行动性和探险性强的湿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湿地运动休闲、探险科考、入海口泛舟体验等,进一步提升湿地资源的开发纵深程度。

(三)明确市场定位,打造多元化营销手段,推进品牌建设。生态旅游资源总体上依靠的是静态的地理地缘,因而更加需要积极主动的品牌营销。盘锦市湿地资源尽管物华天宝,极具特色,但其地貌形成时间和资源开发时间都比较晚近,因而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度,因而其主体客源市场仍然是附近周边省份,目前最重要的市场仍然局限在以辽宁省内城市和东北三省为主,而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且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消费群体,如白领、大中学生、科研人员。因此,扩大营销受众面是必需的。如转变“旅游目的地”为“客源地”的市场意识,直接立足东三省省会、甚至整个北方的省会城市,直接与客源所在地的旅行社宣发合作,形成“起点-终点”对接效应。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量和知名度,在一定的特色定位的优势基础上,就要有意识塑造湿地特色品牌加以凸显,结合不断提升的服务水平,尤其是要广泛运用新媒体的推广宣发,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还要注重诸如驴妈妈、途牛等旅游APP以及深受年轻人热捧的抖音、快手等模式的传播作用,打造全景式媒体传播网格。

(四)打造“城市-湿地”联动旅游综合产业系统。盘锦市湿地的一大地理生态优势即湿地的广袤,城市是在湿地生态系统之上,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盘锦市要进一步推进湿地生态旅游业要走出“就湿地做湿地”的偏狭思路,转而打造一个格局更大的“城市-湿地”联动的生态旅游经济链条和产业系统。

首先是打造“市地”联动的旅游产业格局。由于盘锦市湿地旅游资源基本上分散在城市周边,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发挥“辽河沿岸景观带”的桥梁作用将湿地景区与盘锦老城区联通起来,从而实现湿地景观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联动,还反向带动了辽河沿岸景区的更大发展。盘锦市正在积极推进外向型海洋经济,大力建设辽滨生态新城。充分发挥向海大道的连接作用,将辽滨生态新城直接通向中心城区,形成畅通无阻的城市景观带。再将这个“三核三带”的布局模式,进一步融汇到城市湿地的共建模式之中,将盘锦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湿地之都”。

目前,盘锦市的湿地资源还处于初具规模的发展期,其“交通、住宿、餐饮、游玩、购物、休闲娱乐”的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系统也基本成型,只是在开发深度上还不够,产业链的规范性、内涵性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其中關键之一就是要加强湿地旅游与盘锦市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将盘锦的石油产业、农业和文化产业融入到湿地旅游产业链的各环节。如,在餐饮方面,开发具有辽河文化特色的美食,游客在湿地景区通过享受特色美食来体验辽河文化;在住宿方面,可以通过将一部分辽河先民的古民居供游客住宿,体会原生态的趣味;在旅游体验方面,可以将石油开采基地与湿地地址科考融合为旅游的主题项目之一,给游客以独特的体验和收获。从城市空间到生态空间,从旅游体验单项到全景式旅游消费大系统,要进一步扩大盘锦湿地旅游产业体系布局,推进其产业升级优化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孟泰舟.关于实施盘锦滨海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建议[J].现代农业,2020(6).

[2]赵霞.我国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J].生态经济,2020(6).

[3]张宏志,书池,孙成聪.盘锦湿地资源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9(6).

[4]牟方元.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盘锦湿地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盘锦生态文明建设
盘锦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交流活动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盘锦人工岛建设条件分析
盘锦地下流体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辽宁盘锦大米升级推出“玉粳香”生态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