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新兰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成为了高等院校面临的课题。在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创业课程成为了帮助学生应对巨大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地引导他们往感兴趣地方向发展,从而在未来求职就业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增加就业机会,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之路,提升他们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这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位置,在他们毕业时“扶一把、送一程”。有鉴于此,开展和提升新经济新业态下就业创业课程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年比一年增加毕业生数量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较前几年有所下滑,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极大地释放了民间创新创业的潜力,大学生是其中创新的重要群体。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就业压力较大,加之高职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着“错位”现象。此外,高职毕业生与家长就业观念较为传统,期望过高,加之就业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就业创业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就业创业课程改变了他们思考方式,使思维不再局限化,拥有了更灵活的思想,使未来有了更多选择机会。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学习知识目的是未来毕业后的生活,与生活有着紧密练习的就是就业创业,就业创业课程开展打破了传统常规就业思想,使他们意识到创业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增强社会实践交往能力,实现创业目标。开展就业创业课程,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社会职业信息,了解和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转变自身择业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是社会动力源泉,创业教育能够间接缓解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活力,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就业创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在实践中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这就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科学的发展意识,对就业创业课程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以创业课程为例,教师要具备该学科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遇到的难题,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毫不夸张的说,师资队伍质量直接关系到就业创业课程质量的教学水平,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等院校要注意加强教师的“再学习”,要求他们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来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在开展就业创业课程过程中,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人格发展,加深对他们人格的认识,推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就业创业课程时,学生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作为指导来确保自身能力的提升。借助于优质教师资源,学生从课程中体会到就业创业课程對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效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形成,使就业创业之路更加平稳。
3.2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学生面对的环境也在快速变化,就业和创业的目标在发生着变化。在高等院校中,课堂内容和体系的变化往往赶不上社会的变化,这就给学生一种“过时”的印象。面对这一困境,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结合当今热点来展开教学以提高课程的时效性从而满足他们对最新知识的渴望,有效提升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能力。
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保括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是要落实于课程设置之中。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课程内容还应包括人际关系、企业管理、科技进展、营销知识及优秀企业家的成功经验等等。设置就业创业课程保证课程灵活性,给学生足够的自选课空间,让他们能够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确保能够坚持到底。在普通课程之外,课程体系还要包括讲座等方式,邀请社会成功企业家做客学校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普及相关知识,满足求职欲望,从而拓宽知识面。在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下,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进取心,从而使其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3.3 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鼓励其形成创业的价值观念。创业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应,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美国“硅谷文化”为例,其内在的创业文化推动了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之余,就业创业教师要联合学校中的学生组织来营造创业氛围,把创业观念渗透到每个人理念之中,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创业活动。
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师要联合学校中的学生社团(如,科技协会、创业协会等)来共同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大赛为平台来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后续全国大赛做好基础。在组织大赛的同时,注重激发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面参与竞赛活动,邀请专家参与到竞赛之中来营造热烈的竞赛氛围。创业成功固然欣喜,但需要注意的是失败的风险。面对这一风险,教师要做好失败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创业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共存,以失败案例来教导他们从中吸取失败经验,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创业竞赛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智慧和积极性,参与创业过程的每个环节,有效提升就业创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唯有浓厚的创业氛围才能激发出人才的最大动力,发展个体的综合素养。
3.4 推进创业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理论服务于实践,纸上谈兵式创业活动不如实践过程,要想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综合能力需要着力推进创业实践活动。在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把课堂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推动创业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发挥创业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培训完成后,学生要参与科研和创业竞赛活动来取得学分,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创业挑战赛”等等各项活动,以赛代学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各项活动,从小组成员确立到策划书撰写再到参与竞赛,在各个环节中有所成长,发挥自身潜力,做好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创业与协调能力。在创业比赛准备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正确、合力地处理突发情况有助于锻炼应对危机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发展创业综合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铺垫。
3.5 建设就业创业基地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创业形势,单靠大学校园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而创业就业基地可以作为他们接触社会的“桥梁”,使其感受到较为真实的社会。就业创业基地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使他们在实践中自我发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在就业创业基地中,学生能够发挥自身潜力,有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创业技能。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创业氛围,使他们在从中经受历练,发展综合锻炼能力,以适应更高强度竞争。
众所周知,青年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创造的冲动和欲望,整个社会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就业创业基地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帮助他们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此外,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采取了工商、税务等多种手段的优惠措施来缓解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就业创业基地集各种优势于一身,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在基地内给予其最优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创业学生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学校管理者和相关教师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的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入驻基地,在基地内施展才华、有效促进基地建设,缓解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了解到社会的各种需求来提升创业的能力。此外,高职还要积极走出去,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来进行深入合作,为有潜力的学生搭建起社会化创业平台,帮助他們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争取风险投资机构对潜力项目进行关注和扶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3.6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在就业创业实践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可能影响到自身正确的价值观。有鉴于此,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使其能够以积极心态来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实际上,学生在就业创业阶段面临着巨大压力,若不能及时进行化解,有可能出现思想波动,甚至产生出格行为。做好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的学习之路,由此可知非常重要,要予以足够重视,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所成长,让就业创业路更加顺畅,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在就业创业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跟进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如,教师配合好学校依据学生就业创业过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规章制度,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把思想教育融入于职业生涯规划之中,实现思想教育与职业生涯的有机融合入,促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广大教师的思想教育的素质,使他们在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在传授学生创业技能的时要注重提升他们道德素养,以积极、饱满的态度来面对就业创业过程的困难,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从而有效提升个体的就业创业能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社会之中,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竞争无处不在,单纯理论讲解如何就业和创业远远不够,这就有赖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引导下来不断提升自身就业创业水平。广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强化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创业教育工作、重点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提升个体社会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保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