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是英国20世纪的一部经典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后由“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拍摄同名电影,享誉全球。文章试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角入手,剖析《蝴蝶梦》中三个主要女性形象——“吕蓓卡”“丹弗斯太太”“我”——所代表的三重人格,以揭露20世纪英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形象。
关键词: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弗洛伊德;吕蓓卡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是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所执导的哥特式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年轻女子(后文用“我”表示)嫁给曼陀丽庄园的主人麦克西姆后,发现丈夫的前妻吕蓓卡的阴魂笼罩在豪宅中;之后吕蓓卡的遗体被发现,一桩命案由此被揭开的故事。影片不仅塑造了两位性格完全相反的主人公——“我”和吕蓓卡,而且深刻地刻画了曼陀丽庄园的一位仆人——丹弗斯太太的阴冷形象。三个人物在剧中命运交织,纠缠不断,与其说是三个对抗和冲突的角色,毋宁说是同一个体的三重人格。正如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所提出的“本我”(吕蓓卡)、“自我”(丹弗斯)和“超我”(“我”)。文章试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角度来分析《蝴蝶梦》中三大女主角的一体三面。
一、 欲望的化身——失语的吕蓓卡
吕蓓卡虽然是一个早已死去多时的人,但是这一人物从头到尾伴随着曼陀丽庄园的一切人和物。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死后继续通过其忠仆、情夫等人物控制曼陀丽庄园直至最后将这个庄园烧毁,麦克西姆的精神躁狂也与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用弗兰克的说法:她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女人。漂亮的外貌,对于男性意味着超越;对于女性则意味着被动的内在性;只有后者才会想引起别人的密切注意。她貌美淫荡,是欲望的化身:“她可以诱惑弗兰克和贾尔斯,甚至可以把任何一个工匠搞上手,还可以到克里斯城随便拖一个情夫来,不管什么样的男人都行……”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整个剧中却是失语的,所有关于她的描述都是从他人之口获得的——所有关于她的刻画都由他者赋予,这就要归因于当时的父权社会了。事实上,吕蓓卡之死与父权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她机智果敢,行事随心;她胆大艺高,拥有男性的智慧与力量;她熟悉人情世故,又善处具体事务将曼陀丽庄园打理地井井有条,闻名遐迩。这为当时社会所不容,被男性所恐惧。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正是欲望的宣泄,是“本我”。
二、 幽靈的代言人——丹弗斯太太
丹弗斯太太既充当吕蓓卡的发言人的角色,同时又是“我”的影子。在父权文化中,男人的眼光和标准决定一切。以往所谓的文学传统一律以男性为中心,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也都被父权主义意识所统治。为了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很多女性作家采用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双声话语”策略。丹弗斯太太这个人物的设置就是为了表达出“隐去的东西”。通过电影可以发现,丹弗斯太太绝不仅仅是曼陀丽庄园的一个仆人。她在吕蓓卡成长的过程中照顾她,负责饮食起居,无微不至。她还是吕蓓卡的守护神,在吕蓓卡死后,整个曼陀丽庄园依然笼罩在其阴影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存在。加上毫无生气的脸,她好像幽灵的代言人。也正因为这样,她对“我”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仆人。她从“我”进门的第一刻起步步为营,阴魂不散,生生变成了“我”的影子,并给“我”一种难以言表的压迫感,让“我”迷失自己,在精神上被主宰,真正的身份不知不觉已被吕蓓卡所取代。最终暴露她的目的:诱“我”自寻死路。吕蓓卡的死对于她来说已不可改变,那么能为吕蓓卡做什么就做什么便显得至关重要了,无疑丹弗斯太太就是“自我”。
三、 纯净的灵魂——失语的“我”
如果说吕蓓卡是个魔鬼般的女人,那么“我”便可称得上是个天使般的女人。“我”怯弱温和、谦卑柔顺:从不忤逆麦克西姆,如同可爱的小狗杰斯怕般,只要他对我笑笑,我就是个“沉静的小乖乖”。“我”无知无私、甘于奉献牺牲:在曼陀丽,时时为自己不当的言辞和笨拙的举止窘迫懊恼,然而为了能和麦克西姆“安安稳稳过日子,我宁愿拿自己所有的感官作代价”。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使般的形象在剧中仍是失声的。“我”想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都是由社会定义的,父权社会要求“我”是什么样的形象,“我”就是什么样的形象。换句话说,“我”是没有也不该有自己的思想的。可以说,关于“我”的一切形象都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的,社会要求“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是“超我”。
四、 三位一体,破茧成蝶
尽管吕蓓卡和“我”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恶魔”与“天使”,但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我”在“影子”丹弗斯太太的一步步引导下,身上已经充满了吕蓓卡的身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吕蓓卡。而吕蓓卡或许也曾是“我”——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丹弗斯太太是个矛盾的角色,一面对吕蓓卡的复杂感情羁绊着她,一面又必须坚守自己的社会岗位,终生不得解脱。由于“自我”见识过“本我”的洒脱,便不甘“超我”的束缚,想方设法改造“超我”,当吕蓓卡融入了“我”的灵魂那一刻,“恶魔”与“天使”合二为一了,但仍受原始欲望(曼陀丽庄园)和社会道德(吕蓓卡之死)的强烈压迫。最后丹弗斯太太一把火烧了曼陀丽庄园,此时改造彻底完成,“超我”融合了“本我”和“自我”。从此“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的小社会也终于由“我”主导,而不单纯是他者的一个附属品。
五、 结语
《蝴蝶梦》影片呈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化身蝴蝶的梦境在个人的不断突破中成了现实。当自主意识突破社会枷锁,终能三位一体,破茧成蝶。
参考文献:
[1]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林志玲,程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莫文斌,罗艳.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J].求索,2005(12).
[4]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黄嘉宁,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