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劳动教育被弱化、软化和淡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教育中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对弘扬劳动传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化社会风气,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意义;内容;策略
一、 劳动教育内涵界定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历史表明,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教育大辞典》劳动教育,即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 中职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崇高意义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守与继承,更是培养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必然举措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之一。其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中职学生处于知识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下一役便是直接投身社会劳动和实践。加强劳动教育,培养中职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提高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必将为学生职业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中职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
强身健体,劳动益智早已成为人们共识。更重要的是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劳动获得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以正确的态度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及成果,从而培养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和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感;艰苦的劳动体验,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包括吃苦耐劳、攻坚克难,抵御挫折的意志力,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三、 中职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观念教育
观念即思想意识,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评价。劳动观念是劳动场景、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成果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印象和评价。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始终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物质财富爆发增长,也助长了一些人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恶习。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精神,不仅仅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更能增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二)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是从使用工具开始的,认识工具,使用工具,爱护和维护工具是劳动技术的必修课。在劳动中编制进程规划,实施劳动步骤,把握劳动规律,积极提升劳动效率,是劳动技术含量的综合体现。加强中职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重要举措。
(三)劳动安全教育
学校劳动安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构筑安全防范心理,树立安全防卫意识,掌握安全保护方法技巧。安全教育应要求学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劳动分配,听从劳动指挥。安全教育应教会学生实施劳动保护,采取人员保护,硬件防护,技术保护等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
四、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在学科教学中实施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专业实践课程占有较大比重,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都是在“做”中学习逐步完成的,做事即劳动,但应重点把握好学生参与度、合格度、劳动强度。在专业理论课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劳动理论指导,开展安全教育。在德育、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态度培养。在其他学科和团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
中职学校普遍开设兴趣小组、校园社团和俱乐部,通过手工制作、电器维修、技能服务、汇报表演、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提高劳技水平。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会、劳模会、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勞动兴趣,强化劳动意识。
(三)在校外实习中实施
中职学校的优势,实习基地完善,实习见习任务明确,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众多,应重点突出规划严密、管理精细、考核全面、经验推广。适度扩张社会服务,以师生技能优势,走进社区,贴近群众,服务人民生活。加强校际交流,城乡交流,促进劳动意识和劳动技术的相互参透,优势互补,实现学工学农的教育目标。
(四)在家务活动中实施
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合作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适量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学生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教育是强国之本,民之大计。面对当前重智力,轻体力,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社会风气,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还任重道远。中职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注重实质,切实推进实践创新和劳动教育,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宋乃庆,王晓杰.“劳动教育”内涵、意义及推进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作者简介:
刘景富,重庆市,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