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博 李金霞 唐晓东 郝玉波 宫秀杰 赵杨 钱春荣
摘 要: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非参数研究方法、参数研究方法和多阶段模型是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糧食生产效率研究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数据可得性等地域特点,选取适宜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的生产效率和提升途径。
关键词:粮食 生产效率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S666.1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non-parametric research methods, parametric research methods and multi-stage model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urrent study of 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On this basis, discusses these research method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data availabi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to select appropriat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ways for improving grain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 words: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search methods
粮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物质基础,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外粮食业生产效率研究起步较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利用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建立了多种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模型和评价指标,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参考依据。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效率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的衡量指标,近年来成为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系统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现有研究中大部分是利用计量模型分析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
1 粮食生产效率研究方法
1.1 非参数的研究方法
采用非参数研究方法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研究时,需要一定的数据量作为支撑,但不需要对农户的生产函数进行假设和定义。在具体的研究中,部分学者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陈园园等[1]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山西省右玉县土地流转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土地产出和农户劳动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转出行为对农户影响不显著。
随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生产效率评估领域的逐渐普及和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也广泛的应用到了现代农业领域的研究当中,国内已有多位学者利用这种方法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研究。张忠明等[2]利用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地区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土地的生产效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土地经营规模小的土地规模报酬递增显著,土地增产的潜力较大。尚雨[3]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湖南省20个县的400个农户的土地规模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规模与土地效率没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并指出应重视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模式。曾妹玮等[4]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东宁县、龙江县和漠河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指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仅没有对生产效率产生大的影响,并且促进了配置效率的提高。刘东南[5]利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不同生产规模的茶农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一定范围内茶园进行规模经营有利于资源的集约利用。单立岩[6]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曼奎斯特指数法,计算黑龙江省垦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经营与技术效率相结合是提高垦区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管曦等[7]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共同前沿面和组前沿面分析不同组织模式下茶农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比率,结果表明,参与农民合作社的茶农之间效率差异小,而参与企业订单生产的茶农之间效率差异大。崔言民等[8]将现代蔬菜规模生产分为农户模式、蔬菜协会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农业企业模式和产业一体化模式等5种模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实地调研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组织模式的相对效益,并对相对效益较低的生产者提出了改进建议。陈齐畅等[9]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组比较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盘山县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水稻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生产规模对稻田的经营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农户具有较高的纯技术效率,但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小规模用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中规模比较适合该地区的经营规模。
1.2 参数研究方法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分析方法,通过设定研究目标的成本函数或生产函数进行生产效率分析,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高建凯[10]对2006-2011年中国15个玉米主产身份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的玉米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四川、贵州等省份玉米生产效率较低,玉米价格和灌溉等因素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工成本对其具有反向影响。王琛等[11]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分析了我国不同省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西部地区,生物化学型要素投入对生产的技术效率影响较大,而政策性农业补贴和自然灾害对非技术效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李首涵[12]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份的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和耕地规模过大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械投入和化肥使用对玉米的单产水平起到正向影响。钟鑫[13]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方法,针对辽宁省和河南省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表明,水稻、玉米这2种作物的生产技术效率与农户生产规模的之间变化类似,技术效率均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鲍学东[14]基于SFA模型对四川省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类型的农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农业制度的改善、政策性财政投入的增加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谌贻庆等[15]对江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研究表明,各地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不平衡是导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波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农业产出占比较大的地市其规模收益处于下降趋势。效赛丽等[16]利用SFA模型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粮食生产中,技术效率是河南省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的动力之一,劳动力要素逐步被资本要素取代,建议对各要素投入进行合理配置,加快技术推广速度,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张艳虹等[17]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表明,土地规模和非农参与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应结合各地实际生产现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参与中转移。董莹[18]采用SFA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表明,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农业产出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何婷婷[19]采用SFA模型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各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城市化进程推进、人力资本和农业资本的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1.3 多阶段模型
随着参数与非参数生产效率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粮食生产效率研究领域,单一方法固有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够精准的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率,剔除环境因素的干扰,国内外学者进一步完善了生产效率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模型的多阶段模型开始逐渐应用于国内的粮食生产效率研究。张召华[20]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陕西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在第一阶段采用DEA分析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第二阶段将农业综合技术效率作为因变量,农业资金投入、农民文化水平等作为自变量进行Tobit回归模型的构建,结果表明,陕西省平均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但各市县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郭军华等[21]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表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有利因素包括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村就业人群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利因素则包括财政支农和自然灾害等,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现状特点改善农业生产效率。邓叔娟[22]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三峡库区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系数和农户经营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产生正向影响,而城镇化率、化肥投入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有正有负。朱婷[23]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生产效率研究表明,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较低与生产的规模无效率有关,同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财政支持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小麦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自然灾害对其有消极作用。贺志亮[24]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和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积极影响因素,而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和自然灾害则对其产生不利影响。陈兆明[25]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但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用地量和基础教育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农田受灾率对其有抑制作用。曹斌[26]通过构建DEA三阶段模型测算出两型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对湖南省各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结果显示,长沙等4个地区的农业产出已达到最优水平,衡阳等10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李鹏等[27]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农业大省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湖北省与东部农业强省相比,城市化水平低、财政投入少和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苑颖等[28]等对保定市农业生产效率利用DEA三阶段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龙头企业带动和教育水平对保定农业生产效率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农民受教育水平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重要途径。廖成泉等[29]采用四阶段DEA法对湖北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对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产生有利影响,而机械化投入水平的提升不利于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农田水利效率的改善会加剧耕地资源投入的相对过剩程度,农民收入的提高会削减耕地资源的过度供给。
2 评述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方法进展的梳理可知,粮食生产效率的研究已在我国各省份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开展,并为探索生产效率提升途径奠定了理論和实证基础。从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学者更倾向于实际调查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情况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对于粮食生产效率研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效率研究而言,由于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在生产效率模型的选择等问题上,大部分研究是在充分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创新,并根据研究目的和区域特点结合农业生产自身条件,开展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模型对投入产出数据的限制影响了数据可得性,研究结果易与生产实际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未来粮食生产效率研究中,还需针对计量分析模型的自身缺陷开展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园园,安详生,凌日萍.土地流转对农民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晋西北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3):45-49.
[2] 张忠明,钱文荣.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实证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8):52-58.
[3] 尚雨. 农地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分析-基于湖南省400农户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17-22.
[4] 曾姝玮,郑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14(3):10-11.
[5] 刘东南,郭亚军.基于规模差异视角的茶农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以信阳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19-222.
[6] 单立岩.黑龙江垦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商业研究,2012(8):165-170.
[7] 管曦,苏宝财,谢向英.不同组织模式下农户生產效率研究-基于安溪农户的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28-33.
[8] 崔言民,王骞.不同组织模式下无公害蔬菜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2(9):28-34.
[9] 陈齐畅,吕杰,韩晓燕.规模差异视角下盘山县稻田经营行为及生产效率研究[J].农业经济,2015(4):70-71.
[10] 高建凯.中国15个主产省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研究[J].西部论坛,2013,23(6):69-75.
[11] 王琛,吴敬学.我国玉米产业生产技术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1-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4):23-32.
[12] 李首涵.中国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要素替代—基于超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科技与经济, 2015,28(6):52-57.
[13] 钟鑫.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及效率的实证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14] 鲍学东.基于SFA的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9.
[15] 谌贻庆,王华瑞,陶春峰.江西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6,30(7):21-28.
[16] 效赛丽,朱秀英,赵亚娟,等.基于SFA的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6):861-865.
[17] 张艳虹,卫龙宝,高叙文.基于一步法SFA模型的非农参与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来源于黑龙江省1140户农户的实证检验[J].科技与经济,2017,30(2):41-45.
[18] 董莹.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农业技术进步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19] 何婷婷. 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基于DEA和SFA方法的比较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3):113-121.
[20] 张召华,雷玲.陕西农业生产效率评价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两步法[J].农机化研究,2011,33(5):39-42.
[21] 郭军华,倪明,李帮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2):27-38.
[22] 邓叔娟.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三峡库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5.
[23] 朱婷.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效率分析[D].无锡:江南大学,2016.
[24] 贺志亮,刘成玉.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及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5(6):48-51.
[25] 陈兆明.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 2015(13):285-287.
[26] 曹斌. 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及其生产效率的评价[D].长沙:中南大学,2011.
[27] 李鹏,曾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3-48.
[28] 苑颖,杨春河,宋金杰,等.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保定市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6):229-233.
[29] 廖成泉,胡银根,章晓曼. 基于四阶段DEA-Tobit的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5):87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