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李艳莉
摘 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高职百万扩招,引发学界内外高度热议。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扩招百万生源既有缓解就业压力、为国家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也有民众就读意愿低、资源匮乏等劣势;同时,具有政策支持、生源结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倡导的校企合作方案不谋而合的机遇,面临招生、管理体制亟待优化和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完善的双重挑战。如若利用高职百万扩招的内外优势,把握其机遇及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就需要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高职院校应则着力于招生制度、管理体制的优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协同推进高职百万扩招的稳妥落实。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百万扩招;SWOT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以下简称为‘高职百万扩招)。”[1]这是国家首次将职业技术教育独立于教育工作板块之外,置顶国家政策层面,这一重大决定是紧系国家之基、民生之本,关乎国力强弱、国运兴衰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明确了職业技术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民生稳定的重要支撑所需担负的职责与使命,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释放了政策红利,引起了学界内外的高度关注。如匡瑛等分析了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2],郭文富呼唤高职院校建立新型质量保障体系[3],姜大源则阐明了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4]。但相关研究成果尚未对高职百万扩招的优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系统分析,这不利于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有鉴于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该政策进行详细地透视,以期稳妥推进高职百万扩招的科学实施。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从整体来看,SWOT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通常分析事物的内部条件;第二部分OT,以分析事物的外部条件为主。SWOT模型一般通过对事物内部的优劣势进行深入地剖析,以便充分认识、掌握并利用事务外部的有利条件与机遇,规避或化解不利因素,来获得竞争优势。对于高职百万扩招,研究者既要对其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把握,也要对该政策的优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助力高职百万扩招这一战略取得更扎实的成效。
一、SWOT模型:高职百万扩招的系统分析
高职百万扩招,既有内部多方面的优势,亦有随之而来的多种不足;当然也存在促进该制度切实落实的内外机遇,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
(一)高职百万扩招的优势分析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制定,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深邃思考的结果,也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第一,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以来,我国至少四次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应对之策,并将“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4]。然而要想提高就业率,除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倡导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之外,还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重视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解决。现阶段,我国就业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即结构性就业矛盾,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进行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即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如下改革,进行大规模扩招,转变人才观念,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力求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适销对口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失衡的问题,提高就业率。
第二,有利于服务国家发展。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日渐深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就。国家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九大报告将职业技术教育纳入了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之中,使其直接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职百万扩招,既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也是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保持我国人力资本红利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优质人才资源的支撑。
第三,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主动迎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了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也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须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时期,高职院校应以更高的站位,跳出传统的办学、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招生体制,做出“脱胎换骨”的改变,最终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水平、能力、结构的跨越式发展,适应并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
(二)高职百万扩招的劣势分析
高职百万扩招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民就读意愿较低。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的熏染,大多数人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及毕业生不肯屈就于职业技术教育,认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蓝领工人,且存在继续深造机会不足、个人职业生涯上升空间不大等问题。这样的观念和评价标准直接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受到歧视,甚至被视为次等教育。因此,生源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障碍,这也是高职百万扩招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高职百万扩招将生源扩大到社会群体,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但高职院校自身同样面临着招生对象就读意愿低的问题。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然而,高职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研究者通过分析31省、区高职教育的资源承载力得出,在全国多所高职院校中,只有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北京等省区,有能力切实承担起高职教育扩招的主体责任,而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的高职教育资源承载力有限,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教室、实训室、住宿、教学仪器设备及工位数等办学空间、办学条件、办学资源存在不足[5]。因此,高职百万扩招还面临高职教育资源缺乏、分布不均等问题。
(三)高职百万扩招的机遇分析
高职百万扩招面临着诸多内外机遇,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的强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的竞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仅在2019年国家就已经出台了多部相关政策,不断对其进行整合,寻找最合适的发展道路。例如: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拉开序幕,将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地位;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利好政策;2019年5月16日,《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强调此次扩招要“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6]。这一系列方案作为指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为高职百万扩招提供了政策机遇,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有助于高职百万扩招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持续不断、积极稳妥地统筹、推进高职百万扩招。
第二,生源结构的多元化。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生源主要包括普通高中、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高职百万扩招拓展了生源结构,招生对象囊括了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员,这些社会人员可以是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农民工,也可以是待业青年、退伍军人等。由此,高职百万扩招实现了生源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这不仅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传统生源不足的问题,而且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也为优化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了条件。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改革。伴随着高职生源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之改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以统一安排为主,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标准、统一内容对同一批学生进行“流水线式”的校内培养[7]。但是在高职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大部分学生来自企业职工、下岗工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放校门”培养各类人才,主动与各企业组织进行合作,这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逻辑主线,即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谋而合。高职院校应抓住此次契机,盘活学校资源,积极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助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四)高职百万扩招的挑战分析
高职院校在充分认识百万扩招的优势、机遇的同时,还必须敏锐地意识到传统普通高职教育已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政策的落实过程面临着诸多现实的挑战。
第一,招生体制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 418所高职院校招生368.83萬人,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相当于增加超过2018年四分之一的学生[8]。百万人数的扩招和生源结构多样化对招生体系长期依附于高考的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虽然当前扩招计划涵盖退役军人、企业职工及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缺乏的压力,但是该类群体生活背景较为复杂导致生源质量更难保障,加大了高职院校人才选拔的难度。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某些高职院校为抢占生源,放宽了入学标准,导致学生素质难以保证,校内风气不正,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难以担负起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招生体制,有计划地推进实施“职教高考制度”、分层招生、推荐制等招生办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配性。
第二,管理制度方面。高职百万扩招将高职院校生源范畴延伸到社会群体,如此举措也增大了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难度。一方面,由于扩招后的社会群体生活环境迥异,其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思考方式也各不相同,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难免会存在一些冲突,如军队文化浓厚的退伍军人和农民工的交往势必会带来一些思想上的不兼容;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有家庭、工作的学生,对其进行全日制的管理势必有难度,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去平衡其学校、工作、家庭之间的矛盾,在管理方式上要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此外,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教师年纪较小、资历尚浅,而扩招后的学生多为成年、大龄群体,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高职院校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百万扩招是国家层面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所提出的正确战略决策,肩负着“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使命”,但要想保障扩充后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培养一批数量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然而从当前师资数量上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师资“存量”不足,有研究者按照平均师生比1:18来计算,扩招百万背景下全国高职院校共缺5.5万名教师[9]。从专业素养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难以保证扩招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对于短期内猛然扩招100万的高职院校更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企业优秀人才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大格局,为高职百万扩招取得切实成效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实施路径:高职百万扩招的策略解析
为稳妥推进高职百万扩招的实施,必须深刻剖析其利弊得失、统筹应对招生、管理及师资建设等挑战,着力选择低风险、高效率的实施路径。根据上文分析,该模型可组成以下四种策略:SO是利用高职百万扩招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组成的一种最优化策略模式;WO是组合利用高职百万扩招的外部机遇,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策略;ST是利用高职百万扩招自身优势,规避或减少外部威胁的策略;WT组合是旨在减少高职百万扩招的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的防御性策略。四种组合策略中SO组合是最佳策略,它高度融合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10]。高职百万扩招的选择策略,需要发挥内部机制的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进行全方位建构,实现SO组合策略,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高职百万扩招的进一步落实。
(一)完善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
实现高职百万扩招,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高职院校改革提供政策保障,从而调动企业、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一方面,扩招后高职院校的办学与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领,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自主创新发展,以应对多变的市场形势。国家在引导各地精准把握地区发展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遴选优质高职院校、紧缺专业承担扩招任务,强化结构性教育供给[11]。同时,政府还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加强宏观调控,把握好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推进高职百万扩招配套制度建设,如建立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努力推进与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等的对接,加快建设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登记证书互通衔接制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评价制度建设等。另一方面,为了扩大高职人才供给规模,提高人才供给质量,政府还要增加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及宽松用地政策、资产置换政策、教师队伍建设等,没有供给能力,其他都是空谈[12]。因此,需要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指导地方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协同配合确保相关经费的投入,如完善生均拨款制度,落实财政、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优化教育支出比例,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职工等倾斜,厚植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创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统筹推进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落地生根。
(二)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长期以來,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逻辑主线,高职百万扩招作为利国、利民、利校的重大战略举措,符合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推进高职百万扩招,高职院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高职百万扩招不是简单地规模扩大,更重要的是将生源范畴延伸到社会群体进行“有质量”的扩招,这就要求校企在综合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时,考虑不同群体对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的需求差异,即项目不仅要面向适龄青少年,而且要面向各年龄段社会成员,探索功能更为多元的产教融合项目。当然,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力度,校企应置换以往局限于形式、内容的产教融合方式,鼓励校企共建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既可以在院校整体层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也可以共建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产业二级学院[13]。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具有设备、人员、场地等优势,在高职百万扩招的背景下,校企双方以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工学结合、工学一体,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同时,完善校企人员双向交流与工作的认定机制,使企业深度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发挥其主人翁精神[14],增强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参与感、获得感,校企合作推动构建发展成果共享、办学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三)优化招生制度,完善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在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全局性的作用。为更扎实贯彻落实百万扩招,高职院校应在原先招生制度的基础上,盘活学校资源,改革招生办法,完善考试内容,扩大录取专业,优化招生制度,畅通社会人员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渠道。
从招生办法来看,短期内猛然扩招100万人,使得普通高考方式招生已无法满足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可按普通高中生、中职生、社会生源三大群体进行分层招生,单列批次录取,逐步实现高职招生脱离普通高考而自成体系,做到独立、科学地选拔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可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多元”招生方式,如推荐制招生,有意愿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可以在某一领域权威人士的推荐下,经学校考核其实践经验及学历背景决定是否予以录取。从考试内容来看,除重视省级教育考试安排“统一测试”的文化课考试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加大对职业适应性测评的力度,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针对性和适配性。从录取专业来看,高职院校应适当扩大学前、护理、养老等现代服务领域的专业,扩大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招生面,从而促进解决地域与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外,在管理方面,高职院校由以往的全日制刚性管理转变为“分段式”全日制的弹性管理,采用固定与非固定学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灵活培养方案,制定柔性化的管理制度,学校自主把关,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对于需求目标明确的社会待业人员,只有服务需求、精准培养,才能提升其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
(四)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培养模式
高职百万扩招作为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其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对经济社会及教育改革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在数量方面,从其内部来看,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不兼课、高职称教师上课少而导致的年轻教师疲于授课等情况,已成为阻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不利因素,高职院校以此次扩招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适当压缩行政人员数量,呼吁退休高职称教师返校教学,提高一线教师待遇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师资数量。另外,多年校企合作经验为广大高职院校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高职院校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从企业柔性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广大高职院校自身也培养了一部分非常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择优留校,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从而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
在质量方面,国家提出,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15]。为了达成上述目标,高职院校应重视完善“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认定标准,细化相关操作程序,推动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助力“生源扩招,质量不减”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在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树立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理念,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习、培训需求。整个教学遵循“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1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升级职教精英增量,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1]。
三、结语
高职百万扩招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跨界性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的深度融合与紧密协作,以高职百万扩招为契机,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防御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努力实现改革的SO组合战略。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企业则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致力于招生制度、管理体制的优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撬动高职院校“办合适的教育”,激发高职教育的活力,夯实高职百万扩招的实施力度,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质的人力资源,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借助高職百万扩招的机遇,开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崭新未来[2]。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9-03-05)[2020-04-14].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
[2]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3]郭文富.扩招百万呼唤高职院校建立新型质量保障体系[J].职教论坛,2019(7):37-41
[4]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5-11.
[5]段从宇.扩招百万背景下各省区高职院校新增招生规模测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4):17-21.
[6]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职成〔2019〕12号,2019-05-06.
[7]王寿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与问题预判[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9(4):5-13.
[8]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 (2019-02-02)[2020-04-14].http://education.news.cn/ 2019-02/26/c_1210063173.htm.
[9]孙庆玲.高职扩招100万,急需破解三大难题[N].中国青年报,2019-03-25(6).
[10]刘京京.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基于SWOT视角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7):10-14.
[11]李小文.在“兜底”中增值:高职百万扩招的治理逻辑与行动路径[J].江苏教育,2020(4):22-26.
[12]孙庆玲.“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引热议[N]. 中国青年报,2019-03-07(6).
[13]石猛.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突破之道——基于区域经验探索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9(5):43-50.
[14]肖称萍,徐书培,卢建平.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职教论坛,2019(7):42-46.
[1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师〔2019〕6号,2019-08-30.
[1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