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隽
推进现代化乡村治理,不能“一刀切”。乡村走向善治,既要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各地实际出发,也要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1提衛生纸16个积分、1筒牙膏5个积分”,在宁夏石嘴山的乡村积分超市里,一些生活必需品并不需要用现金购买,而是用积分兑换。积分从哪来?被评为“美丽庭院”可以积10分,照顾长期卧床或者孤残老人可以积50分……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行为都可以换得积分。
还不只是宁夏,从全国看,有的地方建“爱心超市”,有的地方开“积分储蓄站”,从无形到有形,各地通过形式多样的积分制探索着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小积分”不仅创新着乡村治理的新理念,也引领着乡村治理的新风尚。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是否振兴,不光要看产业发没发展,生活富不富裕,也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看乡村的风气好不好,看村里的人心齐不齐。推动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
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加快形成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但也要看到,乡村治理是一项持久、综合的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当前,面对一些地方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以及城乡公共服务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我国的乡村治理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等方面,需要破解的难题依然不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乡村走向善治,首要一点就是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各地实际出发。积分制之所以能在各地的乡村治理中“生根发芽”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说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城乡在部分治理手段上会逐渐趋同,但农村社会始终与城市社会不同,乡村治理要充分尊重农村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的经验。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乡村数量庞大,村庄类型多样,推进现代化乡村治理工作,绝对不能“一刀切”。各地应注重结合自身情况和需求,依托地方文化和民俗,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的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走向善治,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农民既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乡村治理成效的受益者和评判者。所以,乡村治理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关切身利益的事让农民商量着办,让他们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时能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既凸显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小积分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多项内容,将乡村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激发着乡亲们的参与热情,让正能量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