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
只要体检,就会检查血脂的指标,体检报告上面的高、低箭头,往往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高、低箭头代表的都是血脂异常吗?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体检中的血脂检查主要包括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如果前三项高于正常值及后一项低于正常值,就称为血脂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是坏事吗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这四项主要血脂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呢?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它的水平随年龄而上升,通常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长期高脂肪酸饮食摄入也可使胆固醇水平升高。由于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值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对这个指标比较关注。
低密度脂蛋白
这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大约占到50%,故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它是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因素,同样可以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医生认为,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各项中最危险的一种胆固醇,是一种“坏胆固醇”。因为它是将血液中的脂肪运送到血管内皮中的一种运输工具,其体内含量越高,被运送到血管内皮中的脂肪就越多,血管就会变得越厚、弹性越差,这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最危险的因素。化验单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的后面是向下的箭头,说明它在体内含量低,其实是好事。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是颗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的脂质和蛋白质约各占一半。它常被称为是“好胆固醇”,是因为其作用正好与低密度脂蛋白相反,可以把血液中的脂肪运送回肝脏贮存及分解代谢,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注意,吸烟、肥胖均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运动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样,高密度脂蛋白指标的后面是向上的箭头,说明它在体内的含量高,不是坏事。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人体各种脂肪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如果体内含量过高,过剩的甘油三酯会被贮存在器官及皮下,造成肥胖。特别是它会贮存沉积在血管上,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病,还会导致胰腺等器官组织的急性炎症,进而危及生命。因此,如果甘油三酯指标后标有向上的箭头,要提高警惕,必要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甘油三酯的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此外,体检中有時还会检测载脂蛋白(Apo)A、B和Lp(a)。载脂蛋白A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中,可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载脂蛋白B主要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颗粒(人血浆中最大的脂蛋白颗粒)中,主要反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p(a)主要与遗传有关,其水平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有明显增高。
控制血脂应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异常的危害不可小觑,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甚至造成管腔的狭窄而导致供血不足。若血管狭窄>50%可引起血流的改变,血管狭窄>70%就会造成器官缺血,导致心梗、脑梗等缺血性疾病。
要知道,高血脂对血管的损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经历十余年或几十年,其间可能不会有任何症状表现。如果发现血脂异常时不及时加以干预,会加快这个进程。特别是高血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存在时,这种进程会更加迅速,且大多不可逆,万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20岁至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每3至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
目前,临床上对高血脂的治疗原则是:首先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3至6个月,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规律生活等。如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则应及时服用他汀类、依折麦布片、PCSK9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中国和欧美的指南均建议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作为干预高血脂的首要靶点,同时,根据个体的危险分层决定治疗目标值。其中,中低危患者(如高血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应<2.6mmol/L;高危患者(如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应<1.8mmol/L。
(摘自《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8日,映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