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真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航空工业深市10家上市公司2015-2019年间的违规行为分析发现:违规行为类型复杂,其中涉及违规买卖股票、推迟披露、操纵股价、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占用公司资产、内幕交易、违规担保以及一般会计处理不当等多个方面。违规行为的频发带来部分企业连年亏损、股票价值下降,股东权益受损、公司面临严重声誉损失等。为了减少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需要加强开展公司决策制定对违规行为的限制程度、内部控制对违规行为的发现程度、组织体系对违规行为的教育警示、日常管理对违规行为的监控跟踪以及管理考核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督措施,例如加大处罚力度和增加有力的惩处措施、建立公司治理预警机制、完善中介机构发现违规报告制度、完善投资者对企业违规的追偿机制以及加强企业违规处罚的持续披露和媒体监督体制。
关键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审计监督
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从2001年虚构财务报表的银广夏,到2012年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事件,再到近年来博元投资的虚假披露以及欣泰电气的欺诈上市,这一系列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我国航空工业在深证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2015-2019年企业违规行为进行分析,以便发现违规的特征,找到减少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措施,从而维护市场秩序的有效运行。
一、公司违规行为及其表现
(一)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性质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是指上市公司违反了国家制定的关于上市公司运行和证券交易等相关规则的规定,造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存在现实或潜在的不良影响,从而扰乱资本市场正常秩序或危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相较于违法行为而言,违规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后果程度较轻。但是有的违规行为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后果,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和市场问题,造成影响面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利益侵权,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上升到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层面,受到法律的惩处。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特点是:经济后果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涉及的类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受处罚与其所得的好处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上市时间越长的企业,其发生违规的可能性较大;多集中于披露不及时不完善。
(二)上市公司违规的表现
上市公司依法合规发展是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前提。当前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1.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2.未履行业绩补偿承诺、增持承诺;3.重大事项信息披露违规;4.财务造假、会计差错等定期报告相关的违规;5.内部运作不规范、高管履职不尽责。
(三)上市公司違规的后果
具体地说,上市公司由于发生违规行为,首先带来的后果是扰乱资本市场秩序,扭曲资源分配效率,同时也会明显地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影响公司的筹资能力,与此同时,这些违规行为也会伤害到公司本身,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使得公司的声誉受到重创。
二、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违规行为的类型与原因分析
(一)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违规行为的类型分析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航空工业系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有10家,见表1所列公司名单以及这些公司的资本情况信息,这些公司是本文选取违规行为分析的对象。
本文通过新浪财经网站收集该网站披露被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处罚的航空工业集团深市上市公司2015-2019年5年间的违规行为情况,按照国泰安CSMAR数据库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16类情形,对号入座形成表2所反映出来的航空工业深市10家上市公司的违规类型,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的违规类型主要集中在违反环境保护法(7次)次数最多,涉及2家公司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而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罚款,因此相关企业应当引起重视,把好企业环境污染这一关,尽到环境保护这一社会责任。另外在其他违规类型中,推迟披露(3次)、违规买卖股票(2次)、高管监管不力(2次)、会计差错变更不合理(2次)等类型的次数虽然高于1次,但并不集中。总体来看,在各公司之间的违规类型分布比较零散,并没有集中于某一项具体的违规类型之上,这就是说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违规有着不同的动机和表现。
(二)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违规行为的时间分布分析
从2015-2019年期间来看,航空工业深市这10家企业违规的方式复杂,由表2同样可知中航三鑫的违规行为涉及的违规类型种类最多,中航机电与中航光电次之,多数企业违规次数保持在一次,飞亚达、中航飞机、中航电测3家企业5年间违规次数为零。基于表2的数据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生成图1,2015-2017年违规次数平稳上升,2017-2018年骤增达到顶峰,2019年又有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各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主要集中于2018年,其他各年份违规行为发生较少且次数平稳。
(三)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违规行为的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原因
(1)法律环境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我国的法律体系远远落后于发展中证券市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关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其次,具体法规内容宽泛不具有针对性;最后,有些上市公司凭借模糊的条文拥有了较大范围的权利进而为其违规行为寻找理由。
(2)第三方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以中航三鑫违规行为为例,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的两名注册会计师由于未尽到勤勉尽责的义务,而被出具警示函,中航三鑫多方面不足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以至于出现日后的违规担保、一般会计处理不当和其他违规行为。
(3)监管机构处罚力度与上市公司违规
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违规处罚分析中,可见大部分违规的处罚措施都集中在罚款、出具警示函和责令整改等。罚款金额较少,违规成本较低,因此较低的违规成本与较大的风险收益容易诱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2.内部环境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与上市公司违规
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使得公司各项经营活动能够平稳顺利地进行。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在治理公司的目标上有一定的差异,二者之间的不一致性必然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破坏,进而出现违规行为。
(2)内部控制环境与上市公司违规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然而仍然存在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例如航空工业深市这10家企业中,由于公司内部有关制度执行能力不足、监管部门不够严格、管理层懈怠使得公司在信息披露以及相关审议程序上出现违规。
三、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违规行为的结果分析
(一)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违规行为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尽管我国证券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但上市企业违规行为却屡禁不止。本文将从违规行为对公司相关人员、公司股价以及公司社会声誉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来违规行为的后果。
1.违规行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影响
研究发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对相关企业的违规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的同时,并对与违规行为相关的高管及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一定的惩罚。违规行为的发生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甚至发生大量员工被裁减的现象。
2.违规行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还表现在公司的市盈率和股价上,尤其是在证监会公布处罚决定书之后会给公司股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选取中航三鑫为代表,选取该企业2018年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这一事件发生来进行分析。(数据来自新浪财经)
由图2可知,中航三鑫在3月末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自此之后每股收益直线下降,直到第四季度才有所回升。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股价造成影响,导致股价有下降的趋势,进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违规行为对公司社会声誉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会严重损害股东、投资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由于存在企业信息不对称,尤其是那些依靠获得关于企业现状和未来股价趋势的市场信息而选择是否投资的一般投资者来说,一旦发现企业违规,便会对公司的信息披露和企业的实际运作持怀疑态度,这可能对企业的声誉产生重大影响。
(二)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近5年违规行为的处罚分析
参见新浪财经对这10家企业违规记录的详细披露,表3是对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处罚的详细分析。
表4是对航空工业深市上市公司2015-2019年5年间所受的处罚类型的频次进行具体分析。
由表4对所示企业的处罚类型的分析中可知,问询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处罚决定和监管关注次之。中航三鑫涉及处罚类型最多,几乎全部占据,其余公司仅占据一至两个类型。不同处罚类型涉及不同的处罚方式,对深市上市公司所受处罚方式的频次进行统计,具体数据是出具监管函6次、出具警示函3次、罚款9次、警告1次、责令整改1次、其他5次。
由表4可见,近5年来这10家上市公司处罚方式中次数最多的是罚款几乎占一半左右,收到监管函次之,罚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当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也有操纵股价和违规买卖股票所致。由以上分析可见,监管力度薄弱,处罚力度较轻。
四、加强对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管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中,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不可避免,即便是在航空工业这种大型央企板块行业的企业中也时有发生,这类企业市场稳定,经营基础扎实,管理规范,有着由于身处军工行业背景的国家支持政策的优惠,而且筹资渠道稳定可靠。相比较而言,资本市场上不具备航空工业这种行业背景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和被私人控股操纵的企业,有着强烈的筹资动机和不愿意分红的动机,更容易在处理国家利益、公司利益和投资者个人利益方面出现利己行为,从而出现触发突破资本市场规则底线的违规行为。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企业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监控,严格处罚。
(一)加大处罚力度,增加有力的惩处措施
有限的处罚措施对企业违规没有太大的抑制作用。建议加重处罚,增加罚款,合理提高企业非法收入没收的比例,打击犯罪收益,进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公司违规治理预警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起以公司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为依据的预警机制,一旦触发界限,则立即采取措施,主动规避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中介机构发现违规报告制度
完善中介机构发现违规报告制度,赋予中介机构一定的责任与义务,使其更好地扮演一个监督者的角色,从而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完善投资者对企业违规的追偿机制
证监会等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大投资者对违规企业追偿的合法权益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五)加强企业违规处罚的持续披露和媒体监督
加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宣传力度,持续披露企业的违规行为,会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建立合理规范的舆论监督机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违規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孟庆斌,李昕宇,蔡欣园.公司战略影响公司违规行为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3):116-129.
[2]王永妍,牛煜皓,李昕宇,等.资产质量与公司违规行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10):86-97.
[3]刘建勇,张雪琪.非处罚性监管、公司违规与风险承担[J].财会通讯,2020(1):1-5.
[4]沈华玉,吴晓晖.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会提升股价崩盘风险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1):83-94.
[5]钱爱民,朱大鹏,郁智.上市公司被处罚会牵连未受罚审计师吗?[J].审计研究,2018(3):63-70.
[6]刘星,陈西婵.证监会处罚、分析师跟踪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来自信息披露违规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8(1):60-67.
[7]姜楠.环境处罚能够威慑并整治企业违规行为吗?——基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7):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