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有两大功绩:水利和禁烟
在40年的政治生涯里,林则徐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治水足迹
除此之外,他还是最严厉、最决绝的禁烟派领袖
他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1811年,27岁的林则徐以殿试二甲第四名高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1820年,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对治理黄河决口提出建言,大放异彩,“寻授浙江杭嘉湖道”,升为正四品道台。从1823年擢江苏按察使,到1832年迁江苏巡抚,十年间林则徐辗转各地,在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等各方面都令朝野称道。1837年,林则徐升湖广总督,在湖广实施禁烟,成效显著。1838年,林则徐临危受命,前往广州禁烟。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在虎门海滩监督销毁所缴获鸦片,取得了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大胜利。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作为替罪羊成为朝廷“罪臣”,1841年6月被革职查问,流放新疆伊犁。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为陕甘总督。1850年,林则徐赴广西平定叛乱,因积劳成疾,于11月22日病死在广东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
道光十八年(1838年)八月,林则徐上奏《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这道奏片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写了一个帝国的命运。十月十一日,林则徐奉命入觐,随后南下禁烟。此去凶险莫测,行前,林则徐对老师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随着林则徐的南下,道光十八年也走进了尾声,大清王朝渐渐逼近了一个划时代的关口,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将为中国近代史揭幕。
还是小吏时,林则徐已和禁烟结下不解之缘
1804年,林则徐“年二十,举乡试”,中第29名举人,并迎娶郑淑卿为妻。婚后,林则徐只身赴京参加会试,不幸名落孙山。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回乡后,为了养家糊口,林则徐一边外出谋生,一边准备下次会试。这期间,他当过衙门文书,做过塾师,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对之十分痛恨。
林则徐的父亲曾与人缔结“真率会”,这是一个由当地正直士人组成的民间社团。林则徐随父亲参加聚会,对“真率会”里的人士“心敬慕之,欲修一见”,他们在逆境中受尽折磨仍不折不挠保持一身凛然正气的品质,对林则徐影响深远。
1806年秋,林则徐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任厦门海防同知誊录(书记)。这一段小吏生涯,让林则徐直接切入了他未来最大的人生主题——海防与打击鸦片走私。
当时,厦门是东南沿海贸易兴盛的港口,海防同知是管理海口商贩、洋船出入收税、台运米粮、监放兵饷、听断地方词讼的官员。当时,外商与国内烟贩相互勾结、买通关防官吏、放任走私。但在房永清的坚守和严查之下,厦门拒中外鸦片贩子于门外。
利欲熏心的鸦片贩子自然不会就此放过这口肥肉,他们开始武装走私,或抢滩登陆,或在近海进行鸦片交易。林则徐追随房永清“出入风波里”,追缴走私鸦片。然而他们的缉私船往往追不上速度更快的走私船,他们使用的冷兵器和火绳枪敌不过走私分子的毛瑟枪。这让林则徐切身感受到了鸦片走私之猖獗、洋枪洋炮之厉害、鸦片烟毒之祸患。
是时,林则徐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吏,从厦门到虎门,他还要走33年。
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誊录半年,随后被福建巡抚张师诚聘为幕僚。张师诚之建树与政声皆为时人所称道,《清史稿》称他“才猷建树,卓越一时”。张师诚把各种典章制度连同自己办理公事、文案的知识技巧等几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林则徐,可以说他是林则徐在正式步入仕途前的一位导师。林则徐后来特为张师诚撰写了《张兰渚中丞六十寿序》,稱赞这位恩师“爱才如性命,染人如丹青,扶寒畯如济舟航,引后进如培子弟”。
在长达5年的佐幕生涯里,林则徐还有一次军事历练。1809年,张师诚奉命带兵镇压海盗蔡牵,特命林则徐随从。在福建巡抚张师诚、闽浙水师提督王得禄等率兵合力征剿下,蔡牵陷入绝境,遂“发炮自裂座船,与妻小及部众二百五十余人沉海而死”。
亲历了这次海上征战,林则徐深知书生报国绝不能在纸上叱咤风云,随时都要做好投笔从戎的准备,必须钻研军事和兵法。这为他日后防御来自海上之敌做了一次军事铺垫。
1811年,27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加会试,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仕途。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7年,他的长子林汝舟、次子林秋柏(早殇)、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鸾(后夭折)皆在此期间相继出生。他的年俸只有纹银200两,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他安贫守道,所虑者不是一家之生计,而是国计民生。
在翰林院期间,很少有人能像林则徐这样终日坐着冷板凳。翰林院的那些官员们一心只想尽早出人头地,四处奔走打点,攀附权臣。林则徐却整日埋头工作,几年后,同僚们才发现他撰写了一部《北直水利书》,此书极有见地。很多人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但他们可能不知道,林则徐还是一位水利大家。
在他40年的从政生涯里,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治水的足迹
林则徐有两大功绩,除了禁烟,还有水利。
1816年,林则徐告别翰林院的冷板凳,“历典江西、云南乡试,分校会试。迁御史”。1819年,林则徐受到提拔,“迁江南道监察御史”,从五品。江南道监察御史品秩不高,权力不小,可不分地域行使其监察职责,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并对地方的行政弊端直接上奏朝廷。
林则徐上任不久,正逢黄河决口,先“河决武陟马营坝”,随后黄河下游“仪封(今河南兰考)又决”。林则徐随即奔赴黄河,亲临一线。他看见仪封堵口工程进展十分缓慢,立即深入调查,发现堵口缓慢的原因并非督办不力,而是贩卖堵口筑堤材料的奸商囤积居奇。林则徐当即震怒,愤而上奏,请朝廷“饬地方大吏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这一建议很快被嘉庆帝采纳,在圣谕的督促下,治黄工程加速,未久,决口便已合龙。
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早就充满忧患地看到,鸦片无论是对国人身心,还是对社会风气、社会生产力、吏治、军纪,都造成了极大破坏。清朝的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国家危在旦夕,让林则徐成为一个最严厉、最决绝的禁烟派领袖。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1838年,林则徐向道光帝复奏了《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奏折中,林则徐直陈:“鸦片流毒于中国,纹银潜耗于外洋,凡在臣工谁不切齿!”他又诉:“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
重治吸食,“罪以死”。给一年戒毒期限,这是他的建议。具体措施如下:责令州县收缴烟具计入功过;责劝吸者戒毒,若一年不戒加重惩罚;重罚兴贩开馆,限期上缴烟具自首;加罚失察官吏,下令地保、牌头、甲长等收查烟土烟膏烟具;采取熬审法以断吸食者烟瘾等。
林则徐多年来一直收集多种戒毒良方,这次一并呈上最有效的“救迷良方”两种,希望向各地推广以治疗烟毒。此后,他又连连上奏:“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林则徐的啼血之声,在京城引起禁烟方针的大讨论。但他凭以往的经验判断,这场讨论不会很快就有定论,与其争论不休耽误工夫,不如自己在辖区先行禁烟。于是,他在湖广先动手了。
林则徐先召集湖南巡抚钱宝琛、湖北布政使张岳崧商议,随后发布告示,缉拿开馆兴贩之人。在武昌和汉口等多地设卡布局,全面收缴烟土药丸及一切吸烟器具,收押吸毒人员,发放戒烟药物强制戒毒,以观后效再行严办。汉阳知县郭觐辰积极响应林则徐指令,在其辖县内缉获烟膏1.2万两、烟杆1.2万余杆。
湖广雷厉风行地公开严禁鸦片,尤其是治以死罪后,烟贩和吸食者们无不闻风丧胆、心惊肉跳,奸恶之徒闻讯远遁,地方吸食者为保命均投案求解毒药物。一时,省城及汉阳等地各家药店所配戒烟药剂,销售极盛。
严厉的禁烟行动和有效的戒烟药物配置,很快在湖广地区收到良好效果。一批批形容枯槁的吸食者渐渐得到新生,回到正常生活中来,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颂。
为了继续震慑烟贩和吸食者,林则徐下令把收缴的烟枪烟杆等器具以及烟膏烟土,统统堆积到武昌总督府辕门外场地上,他亲自率众官员现场验明,以刀斧砍烟杆,以桐油浇烟膏,悉数烧毁之。
这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第一次郑重且公开地销毁烟具烟土。虽然其规模远逊于后来的虎门销烟,但是它开了历史先河。
这年八月,林则徐又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正是这道奏片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写了一个帝国的命运。这一奏片深深地触动了道光帝的危机感,据《清史稿》载:“宣宗深韪之,命入觐,召对十九次。”
诚如历史学者来新夏所言:“这是禁烟运动中一件极重要的文献。它以有力的论据促使道光帝决定采取严禁措施,推动了禁烟运动,使原来力量脆弱的严禁派一举掌握了领导禁烟运动的权力,为揭开反鸦片战争做了舆论准备。”
十月十一日,林则徐奉命入觐,他将湖广总督关防事宜移交湖北巡抚伍长华代署,随后从汉口启程,赴京面圣。据《林则徐年谱新编》记载,林则徐于十一月初十(12月26日)抵京,翌日早晨便奉召入宫陛见,由此可见道光帝对禁烟已经迫不及待。
道光帝赐林则徐骑马和坐轿入觐,这是连一般亲王和军机大臣都享受不到的崇高礼遇。随后,道光帝颁布上谕道:“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衔林则徐,着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所有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后来,林则徐在一封信中吐露了自己临危受命去广东禁烟时的心迹:“戌冬在京被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而固辞不获,只得贸然而来,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惟时圣意亟除鸩毒,务令力杜来源。所谓来源者,固莫甚于英吉利也。侍思一經措手,而议者即以边衅阻之,尝将此情重叠面陈,奉谕断不遥制。”
在离京赴粤之前,林则徐特意去探望座师沈维矫,“师生相顾涕下”。在师生俩看来,此行实在充满悲怆、凶险莫测。林则徐在恩师的病榻前坦陈:“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林则徐抵粤后,又在致沈师函中再次倾诉衷肠:“则徐自戌冬被命而来,明知入于坎窞,但既辞不获免,惟有竭其愚悃,冀为中原除此巨患,拔本塞源。”
林则徐面对贿赂:“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尔”
1839年初,林则徐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他发出传牌(古代一种书面命令,差人快马加鞭发送传阅),此次“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之人。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强行勒索财物者“扭禀”,私自行贿者揭发处分。
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经州县驿站不计其数,为了不打扰地方,一路花费他全部自己承担,轿夫、船夫以及为他送行李的车夫工钱,也都自己付给,不许向沿途驿站索取。
林则徐对自己的伙食标准也作了严格规定,“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烘烤,以节糜费”。传牌最后强调“言出法随,各宜懔遵勿违”,要求“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准此”奉行。
这道传牌,可以说是林则徐的廉政公示,也是中国廉政史上的珍贵文献。位高权重的钦差大臣,自奉如此之俭,律己如此之严,在当时实在是凤毛麟角。
到广州的第二天,他又张贴告示:第一,公馆一切食用,均系自行买备,不收地方供应;第二,所买物件照实价给钱,不准丝毫抑勒赊欠;第三,公馆前后不许设立差房,偶遣家人出门,乘坐小轿随时雇佣,不必预派伺候。
一安顿完,林则徐便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等人商量禁烟事宜,随即向广州各界发出一则通告,即《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明确表示:“本大臣于督部堂、抚部院懔遵严旨,惟有指天誓日,极力驱除,凡攘外靖内之方,皆已密运深筹,万无中止之势。”严正命令:“省城限以二月起至三月底止,各府州县以奉文之日起,勒限两月,务将家有烟枪、烟斗几副,杂件烟具若干,余烟若干,一并检齐,赴所在有司呈缴。”
这是林则徐秉持严禁政策,双管齐下的第一步,即先从清理国内吸食者下手,而且严宽有度,留给吸食者充分的悔改戒烟时间。接着,他上奏请求道光帝早些颁布严律。
清理国内毒贩烟馆及吸食者的同时,林则徐的目光始终盯着鸦片外商。想全面禁止国内吸毒者,必须同时斩断外商供货渠道。为此,他采取的第二步,是根据外夷鸦片船只活动情况,积极整顿吏治,检阅水师,加紧调派水师全面跟踪海上鸦片趸船,严密监视和堵防他们以各种方式向国内烟贩私售鸦片,杜绝一切可能的暗中交易。他亲偕水师提督关天培,一同出海,乘舟查勘虎门、澳门等要塞海口,巡视地形工事及海面情况,下令驱赶游弋在近海的可疑趸船。
但林则徐意识到,这种简单的驱赶,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逐出近海,暂避风头后,这些外贼还是会找机会返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缴获他们的鸦片烟土。这就要直接面对洋人。
这时的林则徐,对西方世界以及洋人的了解,几乎为零。为掌握洋人情况,林则徐煞费苦心,“日日使人刺探西事”。他召见广州众多文武官员以及友人、旧属、同乡,让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所了解的外夷情况及鸦片流入资料。为此,他还特意聘请曾在十三行为洋人当过大厨的两个伙夫,到行辕掌勺,通过他们详细了解洋商的踪迹和活动规律。
林则徐还派人收集在广州和澳门出版的所有洋人报刊、英文书籍,甚至包括传教士宣传小册子。由于看不懂洋文,他又在广州和澳门物色懂外文的人才,组成翻译班子。
林则徐周密调查了鸦片走私的有关情况,掌握了外国鸦片贩子与广东海关、水师、行商等勾结舞弊的种种黑幕。他了解到,广东鸦片泛滥远超过其他各省,究其原因,在于外国鸦片贩子“卖烟而起”,于是,他把禁烟方针从“必先重治吸食”,调整为“先以断绝鸦片为首务”,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和鸦片贩子。他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禁绝鸦片的决心。
他发现捐纳都司王振高巡查鸦片走私船时受贿,立即将其革职。串通外商走私鸦片并受贿的十三行洋商总商伍绍荣见势不妙,声言“愿以家资报效”。林则徐义正词严,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尔!”
当时跟他打交道的外国人都承认,林则徐与同时代的大多数清朝官吏很不一样,“他的手从来没有被贿赂玷污过”。
虎门销烟的二十余天,林则徐坚守虎门,寸步未离
据林则徐给道光帝的奏稿描述:
臣林则徐、臣邓廷桢均于二月二十七日自省城乘舟,二十八日同抵虎门。水师提督臣关天培本在虎门驻扎,凡防范夷船,查拿售私之事,皆先与臣等随时商榷,务合机宜。自收缴之谕既颁,尤资严密防堵。兹趸船二十二只陆续至虎门口外,关天培当即督率将领,分带提标各营兵船,排列弹压。并先期调到碣石镇总兵黄贵、署阳江镇总兵杨登俊,各带该标兵船分排口门内外,声威极壮。粤海关监督臣豫堃,亦驻虎门税口,照料稽查。臣等亲率候补知府南雄、直隶州知州余保纯、署广州府同知佛冈同知刘开域、候补通判李敦业、乐昌县知县吴思树、暨副将李贤等,分派文武大小各委员,随收随验,随运随贮。惟为数甚多,一趸船所载之箱,即须数十只驳船始敷盘运,而自口外运至口内堆贮之处,又隔数十里。若日期过促,草率收缴,恐又别滋弊端。臣邓廷桢拟收至两三日后,先回署办公,臣林则徐自当常驻海口,会同提臣关天培详细验收,经理一切。
林则徐和邓廷桢仔细谋划收缴烟土的具体方案,并告知洋人。具体如下:洋商馆内的鸦片,定于第二天全部搬到馆外,由清朝官方验收;黄埔货船内存的鸦片,定于3月30日由官员乘船前去验收;伶仃洋、九洲、沙沥等处抛泊的趸船,由特派官员持信前往传谕,令其驶入沙角海面,等候林则徐、邓廷桢于3月31日至4月2日亲临虎门,会同关天培验收;存放在澳门的鸦片,指令其运往沙角海口,随时验收;散泊外洋远处船只上的鸦片,由官员持信前往令其驶至沙角海口,随到随缴。
4月10日,林则徐接到关天培信函,首批鸦片烟土已运至虎门。林则徐携邓廷桢、豫堃一起前往虎门,登沙角炮台,从高处观察海面上来往运送烟土的舟船情况。这些夜里,林则徐都坐镇沙角海口水师船上,昼夜监督收烟进程。每天都有数百上千箱烟土运进来,风雨无阻。
水师提督署院里,镇口庙堂和几间民房里,都堆满了鸦片烟土。为了防止宵小觊觎,每一储存处屋外加筑围墙,上盖高棚,固若金汤。每日24小时,内院派正佐文官12名分棚坚守,外派武官10名带领弁兵100人,昼夜巡逻,严防死守。
随后,林则徐上报道光帝请示。道光帝很快下旨,批准林则徐把烟土全部验明烧毁。
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林则徐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在虎门海滩监督销毁所缴获的全部鸦片——2376254斤,取得了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大胜利。其间,林则徐坚守虎门,寸步未离。虎门销烟,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
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可称大快人心事!”林则徐过55岁生日时,道光帝还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林则徐也先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历史学家如此评说:“林则徐主持下的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壮举,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愚公”林则徐
然而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迅速恶化。1840年6月,恼羞成怒的英国政府决定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军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又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道光皇帝惊恐求和,歸咎林则徐“办事不善”,将林则徐革职查问,流放新疆伊犁。
短短一年,林则徐的从政生涯从巅峰跌进谷底。他自制印章一枚,上刻“宠辱皆忘”。1841年7月14日,他满怀忧郁,告别送行的亲友,凄然乘舟离开镇海,前往伊犁。8月,河南又发大水,从河南到安徽六府,20个州被淹。路过扬州时,林则徐接到道光帝的谕旨,要他先到河南开封协助治理水患。林则徐当即奔赴开封城,投入治河工程。他日夜奔波,亲自督率民工挑土筑坝。经过6个月的艰辛努力,1842年3月19日,决口终于合龙,制住了水害。
水害刚去,光绪又下达圣旨:“林则徐于合龙后,仍往伊犁。”林则徐只能继续上路西行。途中,林则徐因病滞留西安3个月。病体初愈后,他告别不辞万里赶来送行的夫人,由两个儿子陪伴着继续向伊犁行进。
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伊犁。作为一个充军边塞的官员,林则徐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严密监视,连来往信件都要被拆封检查,有些甚至被退回。林则徐得到了伊犁将军布彦泰的大力帮助,借用官方信封将林则徐的书信寄送关内。此外,布彦泰还让林则徐借阅只准在职官员阅读的《京报》。
这样,林则徐在万里之外的边陲,也能与家人、师友保持联系,并继续了解到时局和国事。由于这些消息和材料来之不易,林则徐将它们视为珍宝,一一抄录、编辑,汇集成两册《衙斋杂录》和一本题为《软尘私议》的笔记。
在新疆,林则徐不仅看到了沙俄的勃勃野心,还目睹了这里的荒凉景象。他认识到,要充实边防和改善人民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屯田备边。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林则徐向布彦泰提出开垦荒地的建议。
从1843年秋开始,林则徐拖着衰老的病躯,不辞劳苦,当起了“愚公”。到1845年11月,大约两年的时间,林则徐在新疆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总共开辟各方屯田884068亩。有书籍记载林则徐的这一功绩说:“由于林则徐的查勘开垦,使新疆的大漠广野,都变成肥沃良田,农户炊烟相望,田野耕作皆满,合兵农为一体,每年为国家省经费无数,回民的生计亦由此而充裕。”
布彦泰后来给道光帝写了一个奏章,肯定了林则徐的功劳:林则徐到伊犁后,劳绩可嘉,是一位好官,平生所见之人,再也没有比林则徐更好的了。
除了开垦荒地,林则徐还十分重视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同时,他还积极传播纺纱技术。他跑遍新疆,绘制了很多翔实的边防地图。后来,林则徐将在新疆收集整理的很多珍贵的军事、地理、文史等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20多年后,左宗棠继承林则徐的遗志,收复新疆,经略西北。
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为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去所有官职。他本来想回到老家,过一过流连诗书的生活,但是因国家需要,他又抱病第二次出任钦差大臣。1850年,林则徐赴广西平定叛乱,因积劳成疾,未及抵达广西,就病死在广东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朝廷在他死后追来了圣旨,加封他为广西巡抚,谥号文忠。★
(责编/袁栋梁 责校/陈小婷 来源/《海祭——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陈启文著,花城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山之巍峨:林则徐传》,郭雪波著,作家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林则徐的水利之缘》,张懿鸣/文,《晚報荟萃》2016年第3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