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业态背景的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22 09:58陈环罗明
高教学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新业态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

陈环 罗明

摘  要:“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外贸新业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外贸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与新方向。外贸行业有了新的方向,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立足于创新,展现出新业态时代的培养特点与培养理念。文章将会重点探究新业态背景下本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具体的探究新业态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新业态;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168-04

Abstract: "New Business Form" refers to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new enterprises, businesses and even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value chain and external industrial chain,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and grafting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training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is a new goal and direction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foreign trade talents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foreign trade formats. The foreign trade industry has a new direction, which requires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process, based on innovation, to show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philosophy of the new business era.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the context of new formats, and specifically explore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in the context of new formats.

Keywords: new business typ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ross border E-commerce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中国经济与全球电外贸易的规模逐步扩大,这就导致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断的扩大。高校是人才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专业化、复合化的“互联网+外贸”人才的紧俏,高校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且需要在新业态时期不断地改变培养方式,进而能够让学生切身的体验到跨境电外贸易环境,强化自身技能,为中国跨境电外贸易发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付出努力。

一、新业态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近年来外贸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例如,传统的外贸经营方式和外贸模式比较单一,商企、商圈和业态同质化经营现象比较严重;创新型外贸领军人物和各种专门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增长,但增幅趋缓,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外贸成本费用刚性增长,使外贸可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外贸发展这些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急需复合型外贸人才,但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外贸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能胜任外贸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针对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来说刻不容缓。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未来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应积极的借用“互联网+外贸”的技术优势,进一步的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能够借助于互联网贸易渠道充分的展现中国制造的优势。“新业态”背景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商科的升级,是新业态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可以说,跨境电商是时代产物,与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其具有复杂的特点,比如经济运营环境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消费者群体需求的差异等等。在跨境电商业务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物流的问题,特别是各国的物流标准、物流规则以及关税等问题非常不明确。跨境电子商务的学习是复杂的,更需要跨境电子商务学生掌握一些创新的知识与理念。

现阶段受到教材以及教学观念的限制,一部分国际贸易课程在组织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创新思维不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围绕应用型相关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理念开展相关的实践学习时,一部分高校教师无法具体的联系新业态背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应用实训。当然,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的新业态环境相联系,其根本原因不仅仅在教师的意识,还在于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环境也没有充分地融入人工智能系统、设施,从而促使一部分高校学生无法接触到新业态背景下对跨境电商专业所带来的实际变化。

二、新业态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机制不够创新

从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来看,为了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大部分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注重于“理论+实操”,为学生安排跨境电商实验室,甚至会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进入到一部分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学习参观,但是由于一部分知名的跨境电商企业并不会为一些没有毕业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岗位实习,所以大部分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仅能到一些中小规模的外贸企业进行学习,所锻炼和学习的都是相关的交易能力的提升、店铺管理知识的学习以及交易环境参数的掌握等等,而忽视了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的学习,比如缺少对于智能物流系统应用以及智能数据系统的学习等等。从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化的程度来看,目前智能跨境电商系统已经初步的实现了智能化备货、智能化数据分析以及智能化运营决策等等。

当前,由于高校教材以及跨境电商本身培养观念不够创新的原因,导致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所能够接受的都是跨境电商体系内的基础内容,但大多数课程并没有真正的立足于新业态背景。

(二)课程组织形式不够灵活

客观上来说,当前高校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增加了很多的实践课程,这对于高校学生的专业时间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部分跨境电商专业授课过程中,也存在理论课程与实际知识脱节的情况,具体来说,一部分教师在组织跨境电商课程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切合度不高,一部分理论在阐述过程中没有实际的演示出操作方法。举例来说,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在跨境电商理论学习过程中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实操环境的限制,无法有针对性的演示出人工智能在跨境电商体系中所展现出的具体作用,也无法有针对性的演示出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手段,因此导致跨境电商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实际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在课程组织模式上,教师无法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际的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课题让学生进行演练,这也导致实操课程中,教师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不能够通过现有的基础课程进行创新拓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创新成效不突出

跨境电商本身是一个新兴学科,且其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操作方法以及技术理论上也会产生出丰富的变化,这就导致一部分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实践,才能够跟得上跨境电商专业学科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来说更是如此,由于一部分教师缺少跨境电商企业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及时的结合跨境电商企业平台的发展实际,及时的更新自身的课程内容,从而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组织模式都缺乏创新的理念,无法真正的体现出新业态时代的特征。

创新成效不突出,也体现在一部分跨境电商教师本身的教研能力有限,且每年有很少的时间参加领域性的培训,这样将会导致一部分教师无法及时的了解到专业领域中前沿的知识,同时也无法真正将一些前沿的知识理论带入学生的课堂中。

(四)实践过程与新业态背景脱节

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大多数学所安排的跨境电商实践内容来看,高校在学科建设以及组织专业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会与企业进行合作,但是由于一部分企业为学生安排的岗位不同,所以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区别,特别是一部分学生进入到实习的岗位之后,由于实习时间段,所以无法接触与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技术相关的实践学习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有一些高端的跨境电商企业中存在与新业态背景下相关的时间内容,且大部分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内部的人工智能化水平也比较高,但是由于一部分应用型本科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仅能够接触到一些基层的技术岗,无法接触到更加高端的学习内容,且一部分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没有与企业沟通合理的岗位内容,且企业提供岗位内容后,无法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实践训练,这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即便参与了一些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的实习,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仍然不强。

三、新业态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创新培养模式,注重与新业态背景要求吻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才的创新能力決定了产业的发展,而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核心在于良好的培养模式,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扬创新精神、探索新路径,使教育在创新发展中回归人才成长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似简单重复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功底与创新能力。因此,无论是对于高校管理者还是专业教师来说,在培养模式上,都需要具有新业态培养的理念与视野,特别是在组织相关实践课程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贴合于新业态的背景,同时需要在新业态专业建设方面增加一些创新实验室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突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落实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以学生的实践作为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思维,进而能够让学生符合与新业态背景下的培养要求。

(二)设计“五位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体系

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坚持人才培养与外贸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本文设计基于“理论教学——认知演示——验证模拟——虚拟操作——实境训练”“五位一体”递进式外贸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性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可分为跨境电商能力模块、跨境电子商务基础模块、商务英语模块、网络营销模块、毕业模块等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突破高校人才培养的某些制度约束,按照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岗位需求来设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使外贸人才的培养生态联盟体系不仅能应对企业需求,还能不断创造企业需求,最终实现共赢目标。

(三)优化课程组织模式,突出新业态元素

在课程组织模式上,跨境电商的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创新,比如改变原有的课堂组织模式。跨境电商作为一款实践性强、前瞻性强的学科,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现有的发展形式,即逐步的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新业态元素,让学生能够了解未来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并主动的参与学科的研究与建设之中。作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来说,其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与创新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更应该改变原有的课程组织方法,无论是对于理论讲授还是对于实践过程,教师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变革与创新,比如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笔记本,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开展,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在知识上进行有效的延伸,让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新业态时代环境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解决实际跨境电商运营企业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可尝试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前、课后发送微课或网络教学平台等录制教学视频,实现线上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当面授课、答疑解惑,实现线下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线下自我学习。

(四)强化师资力量,推动课程内容创新

为进一步落实创新培养的目标,跨境电商专业教师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在现有高校教材中教学内容中所涉及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知识较少的情况下,需要主动的参与学科的研究建设,在教学内容中应充分地融入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比如增加智能物流组织模式的讲解,增加一些人工智能系统应用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未来跨境电商的组织模式、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跨境电商的内容。

另外,强化师资力量的重点在于高校管理部门需要为高校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并且需要通过绩效评比的方法激励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参与专业的建设与研究,推动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内容不断的丰富完善。

(五)围绕新业态理念重视跨境电商实践

受到高校教育环境以及企业实习环境的制约,跨境电商专业在组织专业实践过程中,往往无法体现出新业态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时候,需要做好细节的沟通,要求企业需要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方面的内容学习。另外,为进一步的落实新业态时代的培养要求,高校也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人工智能系统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演练过程中,需要及时的让学生了解新业态方面的内容,了解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在跨境电商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效果。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来说,专业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過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容易发现自身在专业领域中存在的欠缺,因而在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以及岗位实习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培养要求,为他们安排与新业态培养要求相关的实践课程。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跨境电商是一门创新性较强的学科。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丰富其内涵。新业态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对老师和学校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和学校在开展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中,都需要重视学生的需要以及时代的需求,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并且要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理念创新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更好地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朱方,赵宝山,戴艳.芜湖外贸新业态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4):5-7.

[2]孙明.培育河南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思路[J].知识经济,2019(28):36+38.

[3]张丽杰.基于互联网实践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智库时代,2019(34):8-9.

[4]马德清,刘建刚.跨境电商平台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以“敦煌网”的实践平台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163-164.

[5]彭哨.高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7):39-40.

[6]李莹.外贸新业态下进出口企业业务岗位分析[J].北方经贸,2019(06):15-16.

[7]吴春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151-153.

[8]王化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优化建议[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204-205.

猜你喜欢
新业态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新常态下港口加快转型升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