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胜任力与教学胜任力研究现状的比较和分析

2020-09-22 09:58代静
高教学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代静

摘  要: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是高校教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课题从研究成果数量、研究年代、研究成果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6方面对我国高校教学胜任力及教学胜任力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及比较分析,揭示当下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规律,对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胜任力;教学胜任力;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147-03

Abstract: Teaching competenc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er competenc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orts out and compar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eaching competency and teaching competency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ix aspects: quantity of study, age of study, type of study, method of study, content of study and object of study. Its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current law of teaching competency research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competenc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e; the research status

一、问题的提出

勝任力是指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可用于区分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1]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最开始见于企业组织管理领域,随着胜任力理论的逐步深入完善,胜任力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运用广泛。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深度教学投入是从根本上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所应具备的特质群,它作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和领域之一同时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2]。

近几年,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成果则不多,为了详细了解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现状,本课题从研究成果数量、研究年代、研究成果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6方面对我国高校教学胜任力及教学胜任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及比较分析,揭示当下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规律,对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高校教师胜任力与教学胜任力的研究现状比较与分析

(一)研究成果数量及研究年代的比较

本研究以CNKI为主要工具,以“高校教师胜任力”或“高校教师胜任素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803 条数据,其中高度相关数据为79条,关于构建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共58条。以“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或“高校教师教学胜任素质”为关键词,得到103条数据,其中高度相关数据为29条,关于构建高校教师 “教学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共22条,表1是各年度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及高校教学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数量统计。

1. 研究年代比较

表1数据显示,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最早始于2007年, 在2009年达到研究高峰,随后从2010-2015年进入相对平稳的水平;而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研究情况来看,最早始于2007年,在2017年达到研究高峰。普赖指出,在学科发展的初期,该学科文献的数量处于不稳定的增长期,当该学科进入发展期,其文献数量将呈指数增长,进而出现“情报爆炸”态势[3]。从表1统计结果得知,关于我国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符合科学文献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此外,从研究年代可以得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高峰期(2009)早于教学胜任力模型的研究高峰期(2017)。由此可见,高校教学胜任力的研究丰富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内涵,未来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将逐渐弱化,而作为教师胜任力的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的教学胜任力研究将逐渐增多。

2. 研究数量比较

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关于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为58篇,其年均研究成果为4篇,此外,通过文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专著有2部;相比之下,国内有关于构建高校“教学胜任力”的研究成果仅22篇,年均1.7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目前没有高校“教学胜任力”相关专著。因此,从研究数量来看,不论是研究成果总数,还是年均研究论文数,国内关于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远多于构建“教学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从研究方法来看,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虽然目前的主流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依旧是经典模型构建法,即BEI行为事件访谈法,或BEI结合问卷法构建模型,或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或采用德尔菲法结合论文的方法构建胜任力模型。近年来,有部分学者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构建胜任力模型,如有5篇论文采用层次分层法,有3篇论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有1篇论文采用灰色系统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或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从研究方法使用的频率来看,采用传统方法(访谈法、问卷法、德尔菲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仍旧是主流方法。但是,数学建模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胜任力建模法,数学建模方法有一套较为严谨、系统的建模体系。随着数学建模方法的引入,一方面丰富及拓展了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得构建的教师胜任力模型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类似的,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文献研究表明,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一般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法、德尔菲等传统方法,或以上几种方法混合使用(共21篇),除个别学者采用AHP来构建教学胜任力模型(共1篇),目前没有更多的关于使用非经典法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

由此可见,相较于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多样化构建方法,我国高校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方法则略显单薄。因此,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使用其他科学的方法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将是接下来的研究难点。

(三)研究成果类型比较分析

如表2,从研究成果类型来看,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且愈发成熟,从最开始的文献综述类研究(共9篇),发展到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共38篇),再到对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共11篇),呈现“探索阶段——构建阶段——应用阶段”的研究规律。但就文献研究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方面,占研究论文总数的65.5%,而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具体应用的研究较少(占比19%),胜任力模型应用研究集中在2014-2019年,研究成果为年均1.5篇,由此可见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比之下,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文献综述类研究共0篇,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共17 篇,占研究论文总数的77.3%,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共5篇,占研究论文总数的22.9%,其中对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表时间集中在2015年-2018年,年均研究论文1.2篇。因此,就文献研究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均存在“模型构建多于模型應用”的情况,故如何对构建的教学胜任力进行有效应用将是高校教学胜任力领域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据文献调查显示,虽然目前有少部分论文(共3篇)是对我国高校教学胜任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但根据对相关文献内容的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关于高校教学胜任力的研究综述都出现在“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中,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关于高校教学胜任力研究综述类论文或其他相关研究成果。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比较分析

如表3,从研究内容来看,在58篇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中,关于通用胜任力的研究共22篇,具体学科领域的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共3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思想政治理论、经济管理、创新创业、计算机技术这些领域,这些研究成果所占总研究成果的60.34%,教师胜任力在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成果较少。这个情况在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文献调查显示,仅有1篇关于外语领域的研究,其余均为通用模型构建。由此可见,关于具体某学科领域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相关研究非常匮乏,这也是接下来该领域研究的一大趋势。

另外,从研究对象来看,关于青年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论文占总研究数的10.3%,研究成果发表时间集中在近5年;相比之下,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占总研究数的31.8%,研究成果发表时间集中在近5年。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国内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热度不减,因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决定着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此看来,未来的对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特别是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将会是研究热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胜任力”的深入研究实际上是进一步丰富了“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从文献研究来看,尽管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与教学胜任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在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内容的丰富化、研究成果类型多元化等方面仍旧存在研究空白。因此,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胜任力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教学胜任力的研究工作重心集中在某一具体学科领域,针对性的开发具有某学科特色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是本课题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1):65-69.

[2]何齐宗,赵志纯.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07):77-79+85.

[3]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39.

[4]丁岚,王成华,冯绍红.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9-43.

[5]熊思鹏,何齐宗.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6,37(11):126-132.

[6]蔺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4.

[7]付敏,张璐璐.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述评[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09):24-27.

[8]余鸿,程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探析[J].商,2014(25):280.

[9]何齐宗.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38-45.

[10]许欢乐.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J].学理论,2013(02):314-315.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