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学院课程事实与评价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2020-09-22 10:20王婷
商情 2020年39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并综合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参与尝试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建立“知识型工厂”“操作型课堂”,实现了学生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双向提升,有利于各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中国传统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对接。在此背景下,加强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企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基于目前企业学院课程开展情况分析,有利有弊整体趋势向好,可仍有部分实际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学院课程的发展实际,对其问题进行评价,并对此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背景  企业学院课程  事实与评价困惑  对策研究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学院课程

企业学院课程是指通过企业和学院合作,通过签约的方式共建企业学院,通过和本地高新区产业园、本土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优化教育团队,给企业和学校一个双向共赢的发展机会。在政府带头、学校参与、企业合作的前提下,通过资金设备和教学力量的投入,建设人才培养的“实训中心”“产业培训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育资源,实现教学和生产的多重职能,还可以成为企业员工培训、师资培训、售后服务的场所,而企业学院课程,就是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项功能提供参照的培训和教学参考。企业学院课程是参照本地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供需情况、合作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攻坚领域、学校的优势专业和师资情况结合于一身,制定出来的教学规划,其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中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职业院校企业学院课程的开展与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产教融合下企业学院课程的开展情况评价

1.校企积极参与,融合更加深入

产教融合是为未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产教融合的实施办法,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产教融合事业将会更加深层次发展。在政策的东风和社会的倡导之下,越来越多企业愿意参与到这场革命中来,一起研究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摸索建设“学习工厂”的新路径。目前中国的产教融合企业课程也有比较深入的发展,进行了很多相关方面的有益探索,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融合金融机构、院校,积极创新合作共建,而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院校的合作,也意味着未来中国产教融合将不会局限在职业教育,会逐渐开枝散叶。而再比如吉利汽车,企业发展的同时就自己创办学校,加强与全国职业院校的合作、联合汽车行业开展技术攻坚,在产教融合方面做出了比较不错的探索。尤其是在企业学院课程开展中,學校是企业的一部分,企业也能执行一定的教育功能。校企一体化发展能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化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能贴近企业和行业的需求。这与国家职业教育办学和实施产学结合战略中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

2.企业学院课程开展难点久攻不破,需要继续研究变革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因素等的多重影响,可能造成校企不能深度融合,而实践证明,种种难点都导致了企业学院课程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实训基地使用频率不高、毕业生入职之后离职率高等问题,都需要继续研究推进变革。

(二)企业学院课程的开展与评价中的困惑

第一,不对接。企业学院课程更强调育人效果和企业的实际发展和经济产业布局相关,但实际上很多课程的开展还是在学院主导下开展,企业投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但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目标不对接。

第二,不愿接。以上目前企业、学校、社会、学生“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比较突出,其表现在学校热,积极鼓励参与校企融合;企业冷,企业没有参与变革的内生动力;社会热,当下针对产教融合的政策引导和宣传引导非常之广泛;学生冷,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

第三,不敢接,这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比较常见,无论是开办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需要投入很大的教育成本,但是这种偏向于“公益”性质的投资,不能让企业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如果合作的院校办学质量不高,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需要不符,那么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亏本”而不是一种投资,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基于各种考量,不愿意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学院课程的开展对策

针对以上困惑,最重要的还是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并做到优势互补,实现教育创新,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增进校企共识,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深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范围,不仅是育人上的合作,更要是利益上的合作,校企实现资源融合,教学和实训齐抓共管,在企业学院课程的实践中,通过咨询企业的意见加强教学研究,建立在校企利益至上形成教育共识。同时,积极协调企业资源入校园,将企业的管理制度融合到学校管理中,这样能让学生在日常规范中,就能养成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行为规范。优化企业学院课程内涵,强调教学教材的实操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人文性,学院育人教材,也是企业的员工培训材料,让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实现跨界的创新。

(二)真学实干博采众长,以校企优势提升育人效果

加强育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探索教师培养、导师培训新模式,引入“双师制”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多维考察,学校的专职教师主要进行基础理论上的指导,聘任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校外教师,主要进行技能指导,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就是学生自我要求和班级管理规范的制定者,真正根据企业和学校的优势,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优化企业学院课程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延明.基于技师学院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就业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职业,2020(15):81-82.

[2]孙加存.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背景下基于岗位能力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9):79-82.

[3]王晓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03):16-20.

作者简介:王婷(1992-),女,汉族,江苏江都人,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暑期游泳培训班现状及对策研究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