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轩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漯河 462000)
新生儿肺气漏是指新生儿肺泡内空气往外溢出,多由肺部发育不全、原发性肺疾病、气体交换不匀或肺机械通气压力过大等因素所致,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诱发心包积气、肺间质积气、气胸等多种疾病,损伤患儿心功能,危及生命[1-2]。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临床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方便快捷方式,但受肺部组织重叠影响,其诊断价值有限。近年来,随影像学技术不断改进、发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临床新生儿疾病检查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比较DR与CT对新生儿肺气漏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肺气漏的52例新生儿。其中男35例,女17例;出生时间4~27 d,平均(15.74±4.32)d;早产儿22例,足月儿30例;剖宫产20例,自然分娩32例;出生体质量1 948~4 119 g,平均(3 549.32±200.49)g;原发病为吸入综合征22例,新生儿湿肺1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8例,心血管疾病3例,十二指肠闭锁2例,其他3例;新生儿结局为羊水污染13例,胎膜早破7例,脐带绕颈6例,宫内窘迫3例,过期产2例。新生儿监护人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出生时间<4周;(2)伴有呼吸困难、心动过缓、三凹征、呼吸暂停、呼吸呻吟、患侧呼吸音减轻、心音偏移或胸廓隆起等临床表现。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2)存在传染性与代谢性疾病;(3)合并先天性畸形或肺出血;(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5)监护人存在精神行为异常。
1.3 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机对新生儿进行胸部常规平扫,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50 mA,层厚5 mm,螺距1.0。DR检查:采用万东移动床旁DR及西门子DR对新生儿进行胸部摄影,取仰卧位,球管距离1 m,管电压90 kV,管电流3~5 mAs。
1.4 观察指标(1)DR、CT检查对肺气漏类型的诊断结果。(2)DR、CT检查对肺气漏类型的诊断准确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诊断结果52例新生儿肺气漏中诊为气胸22例,占42.31%;肺间质气肿12例,占23.08%;纵隔气肿18例,占34.62%。
2.2 DR和CT对肺气漏类型的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DR和CT对肺气漏类型的诊断结果(n)
2.3 DR和CT对肺气漏类型的诊断准确性CT和DR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4.23%(49/52)、78.85%(41/52),Kappa指数分别为0.910、0.679。CT检查准确性及Kappa指数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影像学特征新生儿发生气胸时,气体主要在胸腔前部、膈上及肺野内侧聚集,可导致胸腺、纵隔、膈肌及心缘异常透亮,甚至可勾画上述部位轮廓。DR检查:气胸主要伴有同侧肺透光度上升,肺尖、肺外侧、肺底及心缘旁条带状透亮带表现,未发现肺纹理;纵隔气肿主要伴有上纵隔旁或纵隔内条形透亮带表现,并出现胸腺帆征或胸腺抬高征;肺间质气肿主要表现为经肺门向外分布条状、囊柱状透亮带。CT检查:可清晰显示间质积气泡样,线条样透亮影,并可见透亮影内存在包绕肺小血管影、肺动脉或肺静脉分支;前上纵隔积气可见多腔、多分隔征象,主要由相对发达的胸腺筋膜及胸腺叶间隔膜所致;心缘下部两旁气体影,并通过冠状位重组图像清晰呈现前上、后下纵隔积气及椎管内积气。
新生儿肺气漏通常伴有气道细小、呼吸气流阻力高、肺组织结构松散、肺泡间隔厚及肺泡组织弹性低等临床症状,具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其发生机制在于:(1)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接受人工呼吸器治疗时气道压力过高;(2)胎粪吸入综合征导致气道黏液、胎粪阻塞;(3)膈疝、肺发育不良所致代偿性气肿破裂;(4)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导致肺内小脓肿,或肺大泡破入胸膜腔等,若未及时干预,威胁患儿生命[3-4]。同时,由于气体聚集在胸腔内,可增加脉搏减弱、血压降低、周围静脉扩张等发生风险,进而影响新生儿预后。因此,尽早准确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类型对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关键。
既往X线检查为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常用方式,可清楚呈现患儿胸腔积气状况,但由于新生儿器官组织发育不全,加上新生儿肺气漏具有特殊性,故X线检查时部分纵隔气肿在纵隔旁表现为纤细条带状透亮影,而部分气胸则呈现膈面或心缘清晰、锐利异常等现象,或在胸腔顶部、膈面底部呈弧形透亮带,另外与成人相比,内侧气胸X线表现略有不同,多与投照体位改变有关,致使胸腔内气体分布广泛,相邻肺压缩方向改变,胸腔负压消失,进而产生一定的漏诊或误诊现象,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5-6]。DR检查在摄像速度、后期处理等方面优势突出,可于数秒内即刻成像,有助于缩短图像转化时间,同时DR利用数字化转换模式,辐射小,成像质量与图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且其图像噪声较小。DR检查极易受肺部组织重叠影响,不利于疾病诊断与病情监测。相较于X线与DR检查,CT检查可围绕患儿肺部进行连续断面扫描,CT检查具有图像分辨率较高、扫描速度较快等优势,有利于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可有效避免各组织器官间的干扰,呈现更加清晰的气胸、纵隔积气状况,对病灶大小、位置、性状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新生儿肺气漏提供循证医学支持[7-8]。黄志杰等[9]对30例肺气漏患儿均实施X线与CT检查发现,CT检查准确度高于X线检查,可作为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首选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DR检查,CT检查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肺气漏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定位病变部位、监测病情变化、区分疾病类型及对症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综上,相较于DR检查,CT检查对新生儿肺气漏的诊断准确性高,可为病变的定位、病情的监测、疾病类型的区分及对症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