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2020-09-22 00:48冯润枝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肩手浮针上肢

冯润枝

(栾川县中医院 康复科,河南 洛阳 471500)

肩手综合征(shouder-hand syndrome,SHS)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据相关数据统计,脑卒中后SHS发病率为12.5%~70%[1-3]。SHS影响患者脑卒中后功能康复训练,加重致残风险及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鉴于脑卒中后SHS患者存在上肢浮肿、疼痛等症状,单独应用量化康复训练具有局限性。中医认为脑卒中后SHS由正虚邪留、气血不畅所致,治则调节皮部经气。本研究旨在探讨浮针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栾川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3~72岁,平均(65.21±3.09)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22.26±1.05)kg·m-2。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3~72岁,平均(64.87±3.49)岁;体质量指数17~25 kg·m-2,平均(22.13±1.10)kg·m-2。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栾川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脑卒中史;②存在患侧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③经CT检查、症状表现及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SHS;④生命体征平稳;⑤病历资料完整;⑥无局部或全身性感染。(2)排除标准:①患病前存在上肢功能运动障碍;②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③外伤等其他原因所致上肢功能障碍;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⑤脑卒中次数≥2次;⑥脑肿瘤、代谢性疾病等其他原因所致神经功能缺损;⑦营养不良或糖尿病致周围神经病变;⑧肩周炎、腕管综合征等因素所致肩部疾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量化康复训练。(1)体位管理,仰卧位时,肩胛骨前伸,手指伸直外展,腕关节屈曲;健侧卧位时,患侧在上,肩胛骨前伸,调整并保持为前伸位,上肢下垫软枕,掌心朝向健侧。(2)肢体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上肢关节;指导患者以交叉方式,使健侧手指抓握患侧手指,并在无痛范围内行前伸、伸肘、屈曲及外展、外旋前臂等运动。功能锻炼,每次 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

1.3.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浮针疗法,取仰卧位,从患肢远端部位开始寻找肌筋膜触发点,并确认进针点,从距肌筋膜触发点约8 cm部位进针,使用0.6 mm×32 mm浮针,使用安尔碘对进针点进行常规消毒,消毒范围直径≥10 cm,以斜持毛笔样夹持针柄,严格控制进针夹角约20°,将针尖置于皮肤上,后快速透皮达肌层;进针后略向上提针,使针退于皮下,后行运针、扫散,放倒针身,施力将针向前推进,且施力推针时应略向上提起,防止针尖向下深入,浮针完全没于皮下时,皮肤外观呈隆起状,水平摆动浮针行扇形运动,摆动角度25°~30°,扫散动作轻柔,每分钟100次,每200次1个循环,完成后对患者关节行按摩等被动活动,3 min后再次扫散,重复3个循环;取出针芯,针孔行止血等常规护理。治疗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

1.4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oulder-hand syndrome assessment scale,SHSS)评分判定疗效。显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显著改善,SHSS评分减分率≥67%。缓解:临床症状部分改善,SHSS评分减分率≥33%且≤66%。无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SHSS评分减分率<33%。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采用S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肩手损伤程度,总分0~14分,评分越高,肩手损伤程度越严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总分0~66分,评分越高,上肢功能越好。(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疼痛度,总分0~10分,评分越低,疼痛度越低。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SHSS、FMA评分治疗前,两组SHS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SHSS评分较对照组低,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HSS、FMA评分比较分)

2.3 VAS评分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后SHS与脑卒中后腕关节异常屈曲、血液回流受阻等因素相关,患者多存在肩痛手肿、关节僵硬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严重者会导致上肢永久性畸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6]。量化康复训练可通过上肢关节活动及相关康复训练,维持肌肉长度,诱发肌肉活动,改善关节活动能力,但脑卒中后SHS患者自身已存在关节活动障碍,易降低康复训练效果。积极探讨一种最佳治疗方案,对加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SHS病位为皮部、经筋,浮针疗法从中医学论治,具有以下作用:(1)针具针身直径较大,可提高皮下扫散可操作性和刺激量,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2)针刺部位肌筋膜属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为传统经络皮部范畴,与肢体关节相近,可直接影响肌腱、筋膜,提高治疗效果;(3)治疗操作在疏松结缔组织中进行,扫散操作可改变疏松结缔组织空间结构,并通过压电效应有效释放生物电,疏松结缔组织存在半导体导电性能,可提高生物电传导效率,促使生物电传至病变组织,形成反压电效应,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治疗过程中,只在针刺进皮肤时产生轻微疼痛感,而扫散过程中无或很少会出现疼痛等不适[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量化康复训练能避免患者肌肉萎缩,浮针疗法可通经络,具有良好止痛效果,二者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避免患者因疼痛等不适影响活动训练,可进一步保障量化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提高临床效果。本研究数据亦显示,治疗后,两组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SHSS评分较对照组低,FMA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将浮针疗法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SHS患者,可减轻肩手损伤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另外,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浮针疗法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将浮针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SHS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肩手损伤程度和疼痛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肩手浮针上肢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悬吊下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浮针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