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价值分析

2020-09-22 06:36林丽华罗燕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8期
关键词:体征心肌梗死病情

林丽华 罗燕玲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1],也是急诊科常见的重症疾病,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均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2],该病发展迅速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发病后若是未得到及时的救治,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达到医院接受治疗前,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病死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个性化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心肌酶学检查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的意识清楚且沟通交流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1)住院期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者;(2)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存在视听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

对照组(n=41):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7-78岁,年龄平均值(61.45±2.87)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9例,前间壁梗死9例,高侧壁梗死10例,下壁梗死13例。

观察组(n=41):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8-80岁,年龄平均值(61.53±2.94)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0例,前间壁梗死10例,高侧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12例。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院前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急诊科人员快速赶往现场,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生命体征检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建立静脉通路、吸氧、扩张血管等急救治疗和护理,在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后进行转运。

观察组:个性化护理。(1)及时出诊:急诊科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定的了解,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指导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自救;由经过专业急诊护理培训的急救人员携带好相关急救设备及药品快速赶往现场,急救人员在途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相应的指导。(2)急救护理: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结合现场环境调整患者的体位,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将患者的口鼻腔中的异物进行清理,密切监测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在对患者进行救治及护理期间,急救人员同时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安抚、稳定患者的情绪,促使患者配合临床操作。(3)转运护理:通过院前抢救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后,护理人员同患者家属加强沟通,促使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快速进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向医院相关人员介绍患者的病情,并通知其做好相关准备;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吸氧及输液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在到达医院后,向院内急救人员快速进行院前急救说明,并参与院内救治,开辟绿色通道。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急救相关指标以及急救效果。

(2)统计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n(%)]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急救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急救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2.2 急救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如表2所示。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存在较大区别(P<0.05)。如表3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急救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急救相关指标(±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1 41出诊反应时间(s)92.74±30.51 48.64±17.92 7.981 0.001急救时间(min)40.58±5.72 19.28±5.20 17.643 0.001入院时间(h)3.19±0.51 2.48±0.26 7.942 0.001

表2 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n(%)]

表3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以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3],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常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4,5],且死亡率较高。该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且1/3左右的患者在首发时会出现猝死,故对该病患者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治十分重要。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急救意识,坚持“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争分夺秒地开展急救工作,优化护理流程[6],减少繁杂的环节,促使抢救效率提高,达到提高急救成功率的目的。个性化护理是指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满足患者不同多元需求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7,8]。在本次研究中,个性化护理中及时出诊能够缩短到达现场的时间,在前往现场的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基础的急救指导,根据“先保命后治病”的原则,能够避免患者的病情持续进展[9];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病情快速评估、生命体征监测,并结合病情立即开展急救,能够快速完成急救工作,促使患者能更快地达到医院接受更全面、更好的治疗,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可减轻其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能够增加其配合度,有利于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转运期间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以及与院内急救人员的沟通,一方面能解决患者在转运期间出现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院内急救人员做好相应的接诊准备,进而能缩短患者的院内急救时间[10],促使患者的病死率降低。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急救、入院时间均更短,说明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分析原因在于,由接受过专业急诊护理培训的急救人员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救治,在短时间内出诊和完成急救,促使患者更快接受院内急救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显著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充分说明了个性化护理能促进急救效果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的急救效率以及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体征心肌梗死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