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凤
摘要:美术作品和古诗词都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融入古诗词,可以更加生动地解读美术作品中的意境,并在诗画的双重美感中让学生得到更多精神滋养。
关键词:美术作品;古诗词;融合
【案例背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课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就是要打破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隔阂,超越学科的界限,将学科间知识相互融合,扩大知识面。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美术知识,而且有利于其他学科知识以一种更活跃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语文古詩词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熠熠生辉,孕育了多少可爱的读书郎,温润而有力地熏陶着一代代学子。美术教师可以探索将语文古诗词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为小学生营造更加全面综合的美的情境,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让小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得到更多的人文精神滋养,这样不仅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绘出不一样的精彩,更会对小学生人格奠基、性格塑造、思维开发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朝着这个方向,我在思考美术课几大课型里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古诗词呢?这时候美术欣赏课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初登讲台的时候,我非常惧怕公开课,尤其是以欣赏评述为主题的欣赏课。可是随着时间的洗礼和考验,我明白了越是难的事情,越有存在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对欣赏课已从畏惧转化为憧憬,我渴望与它碰撞后产生的激情火花,因为它让我一次次看到自己满满的收获。而欣赏课与古诗词结合,这是再合适不过的契机了!
【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美术欣赏课,我提前让学生回去收集蕴含有丰富情感的古诗作品,同时寻找与古诗情感相吻合的绘画作品,并打印整理。而我则准备了西方油画作品《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和古诗《满江红》作为赏析作品。我通过准备的赏析作品,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与绘画作品的结合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及情感表现,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古诗词,充分感受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态;能将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融入到美术学习中来,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增强美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界限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体验到更加全面的美的感受,激发他们开展美术活动的激情和创造力。
【案例描述】在处理“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时,我意识到如果仅仅按照往常的教学模式,教师展示艺术作品,学生欣赏,表达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学习过程只是一种授予的过程,学生缺少对作品更深入的体验。那有没有另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感情呢?这时候我想到了古诗词,同样不依靠过多言语,却蕴含深刻情感,这不也是另一种情感赏析的方式吗?于是我想到了古诗词与绘画作品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欣赏课,以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多一个寻找共鸣的渠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各种情景图片,感受照片中的人物情感,在欣赏的同时,想一想都有哪些表示情感的词汇?教师通过最直观的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第一时间获取直觉感受。
师:21世纪的我们用照片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瞬间,而每张画面都蕴含着人类丰富真挚的情感。在100多年前的人们同样有着真挚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而画家通过画笔记录下了那些历史性的瞬间,现在让我们怀着热忱的心一起走进100多年前的美术世界(倒计时进入美术世界)。
二、欣赏角度介绍
师:欢迎来到美术世界。在欣赏作品前,我想让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以往的美术课中都是从哪些角度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前,可以从它的艺术特色、作者、画种先进行观察,接着深入了解这件作品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包含了色彩、构图、内容、情感,这一课我们欣赏的重点就在于作品的情感部分。我们可以从造型、动态、表情等方面入手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感受大师作品中的情感世界。而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先来体会其中的情感世界,再来感受画中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漫无目的地欣赏作品只会让学生的感受流于表面,提前告诉学生分析作品的方法,引出“情感”这一关键点,让学生明白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表现,紧抓这一内容,用心去体会。
三、作品赏析
(一)欣赏古诗,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想分享一首古诗词——岳飞的《满江红》(古诗词配图),请你们自己朗读两遍,老师会选几位同学上来朗读表演一次,请用符合情境的语气朗读这首词。
出示:《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播放视频及配乐,教师朗读,学生欣赏: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四周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留下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1)请学生上台模仿词人当时的表情及动作,配合诗词表现出来,感受人物情感。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悲怆、沉重、豪气、不认输等)
(3)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件美术作品,虽然这是一幅油画作品,但是作者表达的情感跟这首词一样,都是面临国破家亡仍不放弃的决心,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和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用文字语言体会词人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满江红》中的悲愤之情,体会简短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而美术作品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二)欣赏作品《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1)说说你对这件作品的第一印象。(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简要总结概括学生的第一印象)
(2)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件作品的背景及作者。
介绍历史背景:17世纪时,土耳其皇帝要求萨布罗什人脱离俄国而归附于他。这封信惹恼了农奴出身的勇武强悍的萨布罗什人,他们虽然流落至此地,却深爱自己的祖国,从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
(3)人物情感分析。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画面中你找到哪几种表情,把描述这些表情的词语写在卡片上,并选出一位代表归纳总结小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人物情感)
教師总结:这些自由武士有形形色色的装束和性格表现,差不多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里有土生的萨布罗什人,他们头顶上那一撮灰色辫发是一种习惯“发式”;也有年轻的神学学校出来的学生;有掉完了牙齿的老头和头包伤布而沉默寡言的战士;有穿得漂亮的纨绔子弟,也有皱缩着脸的干瘦老人。人们在这幅画上找不出两个相同的形象和两种相同的表情。由于人物众多,画家不断地修改,变动他们的位置,前后十数年,易稿几十遍,直至无可增删为止。这些形象散发着整个萨布罗什雪契的勇敢与无畏。他们的眼睛里闪耀着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强精神的光辉,以及保卫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坚定和英勇。
(4)总结笑的变化。播放各种不同的笑的表情,总结出有几种笑(欢乐的笑、大笑、微笑、嘲笑、鄙视的笑)。分析在笑时人的脸部会有哪些变化(嘴角上扬、双眼眯起、肌肉上提),除了脸部表情,加上一些肢体动作可以使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更加丰富。
(5)游戏环节。每个小组在自己的卡片中添加表情,看哪个小组能创造出最多的生动表情。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再选一个表情进行表情模仿秀。哪个小组画的表情最多,模仿得最好,就是冠军组。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这件油画作品,感受画面中人物的情感是如何通过艺术语言表达的。通过小游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人物情感在人物上的表现都有哪些,例如面部肌肉、五官的变化、肢体的变化,还有画家可以营造的画面效果,这些都表现在色彩、构图上。
四、古诗词与绘画作品的结合
《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这件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为民族、为国家、为尊严而战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情感是否和岳飞《满江红》里的情感相似呢?(学生观赏并思考,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请学生根据古诗词《满江红》的形式,站在《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中萨布罗什人的角度,用古诗词的形式写一首诗来回复土耳其苏丹。五分钟创作时间,请学生上台表演,朗诵自己创作的古诗并表演出来。
总结:《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的情感是振奋的,《满江红》是悲愤的。不论是哪个民族,都有着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我相信同学们从这两件作品中都能深刻体会到。我们在欣赏作品时,不仅要学习作品中的艺术特色,更要用心体会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满江红》与《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的对比,引导学生寻找不同艺术题材中情感的表现形式,学会用文字语言表达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要让学生体会诗词和画在艺术特征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二者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二者都注重描绘画面感,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画面,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情感的冲击;诗词和画之中都具有人文情感关怀的内涵,都通过打动人心实现艺术价值。
五、学生创作(绘画古诗词)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古诗词,在画纸上写上古诗并加上配图,用绘画语言描绘古诗中的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提前收集古诗词,并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一定了解,再用绘画语言将诗中的情境表现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古诗词的了解,又锻炼了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的绘画能力。教师在美术作品欣赏活动中融入古诗词,更加生动地解读美术作品中的意境,并在诗画的双重美感中让学生得到更多精神滋养。
六、因材施教,巡视指导
(略)
七、作品展评
请学生带着绘画作品上台展示,并朗读古诗词变现作品。教师点评作品。
课堂总结:欣赏了今天的古诗与绘画作品,相信同学们都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人类的丰富情感。我希望学习了今天这一堂课后,同学们能更加深刻地去感受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用心去体会。你可以尝试用画笔去记录下来,也可以尝试去临摹一些画家的作品局部或画出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情感表现,这样你一定可以从中受益匪浅。
【案例反思】在这节美术课中,我坚信以情动人是这一课的灵魂点,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对的。学生以情入境,感受面对敌人挑衅时萨布罗什人的愤怒;在罗丹的作品中,感受亡国之际,不同的人对生死的态度;在略带沉重感的音乐下,情感这条线贯穿其中,我取得了小小胜利。可这样的沾沾自喜并不能持续多久,在后面的欣赏课中我面临了难题。不是什么欣赏课题都能用以情动人这条线,不是所有欣赏课学生都能接受老师的引导和讲解。这样的挫败让我意识到没有经过严谨设计的欣赏课只会是枯燥无味的演讲,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技能学习,尤其是小学欣赏课,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启发和引导,不是纯粹看一件作品,还要掌握欣赏理解作品的能力。诗词和画在艺术特征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二者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二者都注重描绘画面感,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画面,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情感的冲击;诗词和画之中都具有人文情感关怀的内涵,都通过打动人心实现艺术价值。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古诗词,并非简单地将二者共同展现在课堂上,美术和诗词的联系是内在而深刻的,要实现跨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使美术作品与古诗词合二为一,成为具有创造性生命力的文化作品。这对小学美术教师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能搞“拼盘”式的教学,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通过画作自然联想到诗词,通过诗词将画面表现出来,使诗与画相融合,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总之,“诗情+画意”的融合,能构建精彩的美术课堂。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