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指向“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四步法”

2020-09-21 08:41王红霞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讲故事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王红霞

摘要:小学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为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其中,语言核心素养内含积累、建构与运用。“讲故事”作为“语言”这个核心素养的重要训练手段,涵盖了积累、建构与运用三个层面。“讲故事”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针对目前课堂上存在的“讲故事”目标缺失及过程缺失等现状,指向“讲故事”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切入,寻找关键角色”“提炼,梳理重要情节”“聚焦,典型突转之处”“创生,补充课文留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讲故事;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为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其中语言核心素养内含积累、建构与运用,而“讲故事”作为语言核心素养的重要训练手段,几乎涵盖了积累、建构与运用三个层面。“讲故事”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讲故事”目标缺失及过程缺失等问题。到底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整生动地“讲故事”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以下四步走。

一、切入——寻找关键角色

故事类文本在教材中很常见。这类文本最大的写作特色是通过多种手段,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多维度聚焦人物,剖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和生命需求,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要让学生明白,“讲好故事”的第一步,便是寻找关键的人物形象。例如,师从特级教师贾志敏的王丽华老师在执教《孔融让梨》一课时,首先贴出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孔融,然后让学生按照故事中人物的出场顺序把另外的人物寻找出来,把各自的名字摆放好,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中出现的四个角色及出现的先后顺序,为“讲故事”做好铺垫,然后根据角色出现的顺序一句一句讲后面的故事,最后连句成段,练习完整地“讲故事”。这种以关键角色为切入点的方法,让学生很快便能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

焦丽辉老师在执教《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目标也很明确——根据文体特点直指“讲故事”。她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句子,把握关键角色的外形特征,接着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了谁,牵引出文中出场的各种角色,并适时进行语言训练,最后她给出“先……又……后来……最后”的句式,让学生把童话故事讲下来。这样的设计以人物为线,层层推进,直指要点,课堂效率非常高。

二、提炼——梳理重要情节

故事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呢?据调查,百分之百的儿童关注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他们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都比成人要强得多。所以,指向“讲故事”的课堂教学的第二步,必须关注跌宕起伏的情节,弄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故事的主题思想。在此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抓关键词、重点句、衔接语等。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人物的基础上概括出重要的情节:混沌一团、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接着,教师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出示与课文内容配套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着图片说故事内容。然后,通过串联关键词的方式,选择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如“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倒下以后”,串联主要内容“讲故事”。最后,采用列复述提纲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列出提纲,对照提纲“讲故事”。这些过程的训练,抓住了重要的情节,通过多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讲故事”。

三、聚焦——典型突转之处

突转并不仅指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指构成故事要素间的矛盾、差异、冲突等。冲突越强烈,其故事性就越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必然是突转的情节,必然是文章的冲突点。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嫦娥与后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二人同在人间,生活得自由自在,虽然王母赐了能成仙上天的丹药,但二人都无心成仙。然而,故事发生了突转——这件事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趁后羿外出,逢蒙手提宝剑,闯进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不肯。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这便是《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最关键之处。所以,指向“讲故事”的课堂教学的第三步就是:聚焦典型突转之处。

例如,有老师在处理《嫦娥奔月》这个部分的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嫦娥奔月》一文的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请读出来。

师:“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哪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让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我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这个部分讲一遍,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老师通过演绎课文的方式把故事“讲”了出来,聚焦课文的突转处,同时也情境再现了故事内容,让学生记忆深刻。

四、创生——补充课文留白

故事类文本的结局往往比较笼统,常常以留白的方式结尾,有时候中间部分也会有诸多留白之处。故事要想讲好,讲得精彩,必须在充分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取舍和延展。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丰富了故事的血与肉,也提升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力和想象力。所以,“讲故事”的第四步必然是相关的思维训练——创生,补充课文的留白之处。如果我们在语言的训练中再多一些思维训练,增进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普罗米修斯》一文中,有多处空白点值得挖掘、扩展。“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是怎样悲惨的情景?“众神的领袖(xiù)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这里既没有介绍宙斯是如何得知消息的,也没有具体写出宙斯暴怒的神情及动作。作为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讲课文中的故事,更要引导学生讲出故事中的故事,抓住文本的空白点或写得较为精简处进行细致深入的补充完善。

“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语言吸收、存储、内化和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语言必经的历练过程。当然,以上四个步骤并非缺一不可,我们要根据文本的具体特征精选其中的步骤,既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树华.一般故事类课文怎么教[J].语文教学通讯,2011(Z3).

[2]高杰.复述:推开故事类文本教学的一扇门[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5(10).

[3]李金红.小学低年段语文六步教学模式:故事类课文教学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5).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讲故事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讲故事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