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东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开启,传统媒体期刊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作为一名期刊编辑,如何充分利用创新的编辑理念和娴熟的编辑技术充分彰显期刊的文化传播意义与价值,已然成为所有期刊媒体人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当前阶段期刊编辑技术与现代文化传播之间的历史联系与共同发展需求进行一定系统化分析与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期刊;编辑技术;现代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文化传播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化传播的深刻含义绝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与传授知识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一个前提必须明确,那就是无论是哪一时期的文化传播,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文化都必须要充分借助不同类别的载体形式进行传播与传递。期刊,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字载体,其不但能够对各类科学知识与文化成果进行记录与传播,并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期刊也能更加彰显出独有魅力与重要作用。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类先进信息化传播技术与传播工具提供有力辅助和支持,期刊编辑技术也相应地在不断提升与创新。客观而言,编辑技术每一次的创新与进步,都对现代文化传播事业起到了极为深远且悠久的影响。不但从本质上让文化传播的时空距离无限缩短,并且让我国现代文化事业全面进入了一个开放化、科技化、先进化的领域之中。
二、期刊编辑技术在传统期刊中的应用更注重时效性与广泛性
回顾整个期刊的历史我们不难發现,期刊的起源时间不但晚于各类书籍,并且也晚于报纸。据较为权威的报道:17世纪的法国诞生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期刊。19世纪的中国也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的期刊。据权威资料查证,19世纪初期,由英国传教士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期刊,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宣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二是宣传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期刊数量不断增加,中国人开始自己进行期刊的创建与办刊。举例说明,早在1904年和1908年,商务印书馆便先后创办了《东方杂志》以及《教育杂志》等专业性较强且针对特殊读者群体的几类期刊。毫不夸张地讲,我国图书类型的革新与不断升级,加之后期各类期刊与报纸的大量涌现,在客观上堪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所产生的结果。虽然我国期刊起步较晚,但其特点极为鲜明,注重实效性与广泛性,能够及时反映各类先进科学文化以及中西方知识观念,并且流传较广,受众面极大。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近代各有识之士探求救国之路的最佳理论武器与思想支持。
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后,我国的期刊出版业在一段时间内可谓是历经坎坷与曲折,面临重重考验。但经过调整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期刊行业重获青春,重新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其具体体现在期刊发行数量逐年迅速增长,并且期刊内容更为个性化、多元化、先进化,其中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许多优秀的期刊得到健康飞速发展,日益成熟,已经成为各高校文化积累、传播与更新的一片思想沃土。
客观来讲,这一时期我国期刊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进步,与期刊编辑的优秀编辑理念和编辑技巧密不可分。这一时期,期刊编辑更为重视期刊内容的文化性与传播性。无论从选题、策划、审稿、编辑、发稿还是校对,都能够做到精心、精细、精准。在整体的期刊编辑技术上来进行分析,由于当时受到各类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的不利因素所制约,期刊编辑通常都是按部就班的利用现代铅活字印刷技术进行排版、制作与编辑,整个流程比较耗时、烦琐且冗长,并且经常要多次往返与印刷厂和编辑部两地修改之后才能够让期刊正式出版,整个期刊编辑工作的辛苦程度与复杂程度可见一斑。随着时间不断推移,科技不断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整个期刊编辑工作带来了诸多帮助与辅助,也让期刊编辑技术与手段产生诸多创新,传统编辑与印刷之间的关系被打破,全新的编辑模式与编辑程序正式诞生。
三、电子期刊的出现让期刊编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评判权
实事求是地讲,在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者心中,“编辑”和“印刷”二者之间总是产生着紧密的联系和不同程度上的化学反应。然而在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期刊编辑无疑拥有了更多编辑技术选择权。传统意义上的期刊编辑纸笔修编、伏案审读的场面逐渐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键盘操作与影印扫描等先进方式。期刊编辑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就是要通过自身编辑理念与思想,结合较为先进的编辑技术与手段,让各类文化知识与思想能够得到有效的、广泛的传播。尽管随着各类科技不断发展更新,加之作者群与编辑主体意识都在不断变革与升级,已经赋予期刊更为多元化的趋势特征以及全新定义上的文风语境特色。总而言之,期刊虽然也在不断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进程,但期刊的最终发展方向还是与期刊编辑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从广义上来讲,文化传播可以概括为两大类:自然传播与自觉传播。从概念上来分析,文化的自然传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交流过程,也就是说,只要这个社会发展历程中,存在不同集团和不同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那么文化的自然传播就必然存在。平心而论,人们在整个现代社会中无疑更为追求文化的自觉传播。鉴于此,针对现代期刊而言,策划选题各项工作对于编辑来讲变得极为重要且需要优秀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站在审稿角度来讲,一般学术期刊所载稿件专业性非常强,然而相当一部分编辑人员由于个人能力以及视野有限,在稿件价值的评估与预判上还是存在许多随意性与片面性。而互联网时代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期刊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快捷、准确的检索到各方面的文章资料来源,进而对所选稿件能够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评审与定量,并且能够进行恰当取舍。当今社会,文化传播速率之快、范围之广超乎人们想象,期刊的整个出版周期也随之不断缩短,大大提速。
众所周知,以往传统期刊出版过程中的鉛排状态之下,期刊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作者的原稿进行精细化的书面编辑与深度技术加工,随后稿件发往印刷厂进入排版阶段,但在这一环节中,印刷部门承担了从拣字到版式设计再到铅印等多项工作,而编辑全程与传统排版过程处于一种脱节状态。这种状态既浪费和拖延应有的出版时间,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编辑思想与版式设计的大相径庭,无疑会对最终印刷质量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
在正式步入计算机排版时代,期刊编辑的编辑技术与编辑策略则完全创新化和升级化。编辑完全能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方式和互联网技术全程参与整个期刊印刷过程,并且能够在板式设计过程中注入自己的灵感与思想,在文字录入过程中更加准确、合理、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期刊编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胸中有丘壑。重要一点是,在当前期刊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加注重带给读者与受众美的享受,这就需要期刊编辑在期刊装帧设计加大力度,下一番苦功。众所周知,计算机排版能够让期刊的版式设计更加灵活、自由且美观,并且能够迅速缩短整个设计与制作的出版时间,期刊编辑充分利用各类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提高个人编辑水平与编辑技巧,并且能够为期刊带来不同风格、不同款式的形式美,获取读者和受众青睐与喜爱的同时,让整个文化传播朝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新媒体时代网上编辑出版技术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空间
步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新媒体时代大幕逐渐开启,各类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变得更为多元化和开放化。期刊,仍旧能够在这种浪潮之下占据整个媒体市场的一席之地,其中必然存在诸多的客观因素。也就是说,期刊能够全面促进我国的文化传承与积累各项工作,并且能够对民族文化精髓内容大力弘扬。毫无疑问,新媒体时代,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伴随网上编辑出版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拥有了更为多元化的文化空间与选择方式。在这个时期,电子期刊信息载体已然不是各种纸张和实体杂志,而是升级为各类先进的信息可读数据,其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条件以及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实现出版以及发行等各项工作,并且能够让使用者仅仅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便能够查询到相关各种期刊的最新动态以及信息。
当前阶段,电子期刊所沿用的已经先进的网上编辑出版技术。具体来讲,期刊稿件作者通过E-mail进行投稿,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更加轻松化和自主化,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作者实时沟通与详细交流,对作者稿件存有各种疑义和不足的地方提出自身的修改意见与修改策略,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作者的反馈意见。期刊编辑想要确保新时期各类期刊稿件的内容能够具备先进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对于作者稿件中的一些重要数据、资料以及公式进行反复查证和确认。进而最终让一些期刊学术论文达到较为完美的水平,能够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查询和阅读。
在近几年时间里,电子期刊的迅速发展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发行方式来看,电子期刊通常分为两大类发型模式,一是通过先进的互联网进行发行,所有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以及互联网得到想要获取的资料源;二是通过光盘或者磁盘形式进行实体化出售。期刊编辑技术也随之不断创新与升级,编辑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化平台与作者以及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和沟通,不但能够拓展各类期刊论文以及相关信息的传播面,还能够充分了解读者与受众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喜好,进而在接下来的电子期刊编辑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不断加入各类创新化编辑理念与技术,让现代文化传播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广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期刊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电子期刊已经占据了整个期刊市场的主流位置,并且在逐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期刊。想要让期刊的质量与水平越来越高,并且迅速推动我国的现代文化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期刊编辑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力求寻找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编辑思想与编辑策略,力争让整个期刊编辑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一个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戴燕.期刊编辑技术与现代文化传播[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97-101.
[2]彭建军.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探析[J].党政干部论坛,2015(12).
[3]张小强,蔡珍红,吕赛英,游滨.教育部科技部学术规范视野下的一稿多投及其对编辑工作的启示[J].编辑学报,2011(1).
[4]张明海.关于科技学术期刊提升新闻报道能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1(1).
[5]吴爱芝.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情报,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