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碧秋,李 晶*,徐保民,陈宪信,陈 亮,刘振富
(1.山东济宁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 济宁 272000;2.山东嘉祥县农业局土壤肥料站,山东 济宁 272400;3.山东曲阜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 济宁 273100;4.山东金乡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 济宁 272200)
大蒜是鲁西南地区农民致富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鲁西南地区为黄淮海一年两熟区,大蒜畦埂多轮作玉米、辣椒等,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其中,大蒜轮作辣椒具有接茬好、病害轻、上市早、品质好等明显种植优势。由于经济效益突出,蒜—椒轮作种植迅猛发展,已成为鲁西南大蒜种植区新兴特色种植模式[1,2,3]。
蒜—椒轮作种植模式在大面积推广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辣椒为小宗经济作物,配套养分高效管理技术研发相对滞后,连年轮作造成的土壤质量下降、重茬性病害逐年加重、单纯依靠增加化肥投入量已不能实现辣椒高产等问题日益凸显。要优化辣椒高效追肥技术,在鲁西南蒜—椒间作期“一膜两用”“一肥两用”特色种植模式基础上,在减少肥料资源投入量的前提下,提升单位耕地的辣椒产出能力,已成为鲁西南蒜—椒轮作特色种植模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试验于2018 年在鲁西南蒜—椒轮作主要种植区金乡县马庙镇马庙村进行。选取蒜—椒轮作5 年的地块,试验土壤为潮土,排灌条件较好,在当地具有代表性。以大蒜收获后轮作的三樱椒为试材。辣椒定植前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
表1 辣椒定植前土壤养分含量
前茬大蒜种植方式:2018 年10 月10 日施用基肥,10 月12日种植大蒜,大蒜施肥量为目前鲁西南地区推荐施肥量:N 为30 kg/亩、P2O5为16 kg/亩,K2O 为24 kg/亩,氮肥2/3底施+1/3 追施,磷肥全部底施,钾肥2/3 底施+1/3 追施。配施有机肥500 kg/亩;微生物菌剂20 kg/亩,主要成分为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复合芽孢杆菌,有效菌含量100 亿个/g。
辣椒种植方式:2019 年4 月17 日移栽辣椒,每隔3 行蒜种一行,株行距57 cm×25 cm。每穴双株种植,种植密度8500株/亩。定植后,结合大蒜浇缓苗水。2019 年5 月15 日收获大蒜,2019 年9 月28 日收获辣椒。
以大蒜收获后辣椒不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4 种不同追肥方式。处理1:N、P、K 总施用量为目前鲁西南地区蒜—椒轮作种植模式下辣椒常规追肥量,大蒜收获后随水冲施4 kg/亩纯N,辣椒封垄前追施4 kg/亩纯N,P2O52 kg,K2O 4 kg,立秋后(第二次开花结果高峰期)每亩冲施2 kg 纯N,K2O 4 kg[4];处理2:微生物菌剂+100%常规追肥量;处理3:微生物菌剂+85%常规追肥量;处理4:微生物菌剂+70%常规追肥量。微生物菌剂在辣椒定植后,结合大蒜浇缓苗水时冲施,10 kg/亩。每处理3个小区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单灌单排,筑坝覆膜,防止串水。
1.3.1 辣椒生理指标测定。于2019 年8 月10 日进行病害田间调查,9 月28 日取整株辣椒,测定生理指标,并测定产量。同时取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用无菌塑料袋装好,迅速带回实验室,用于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
1.3.2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碱解氮测定采用1 mol/L NaOH 扩散法;有效磷采用0.5 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1.3.3 辣椒炭疽(叶片)病情调查。各小区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 株,每株从枝尖全展叶往下数30 片叶进行发病级数调查,每小区调查150 片叶,根据各叶片的发病程度确定发病级别,再计算病情指数。
用Excel2007 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 Statistics 24 数据处理系统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 法。
研究表明,5 个不同施肥处理中,CK 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辣椒定植时降低了0.09 g/kg;处理1 有机质含量与辣椒定植时基本持平,显著高于CK;处理2、处理3、处理4 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处理1 和CK。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均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辣椒定植前>CK;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为:处理2>处理3>处理1>辣椒定植前>处理4>CK。其中,处理1、处理2 和处理3 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 和辣椒定植前;处理4 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CK,与定植前和处理1 基本持平。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参)
随着鲁西南地区蒜—椒轮作年限的增加,以辣椒炭疽病为代表的真菌性病害面积逐年扩大,病害程度不断加深,已成为影响当地辣椒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表3 可知,不同施肥方式对辣椒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1 的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处理2、处理3 和处理4 的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处理1 和CK。表明蒜—椒轮作模式下,辣椒常规追肥方式会增大辣椒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配施微生物菌肥会有效降低辣椒炭疽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炭疽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由表4 可知,不同追肥处理辣椒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不同追肥处理间辣椒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辣椒株高和平均果长、果实直径由高到低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CK,株高较CK 分别增加15.39%、12.18%、11.98%和10.52%;辣椒亩产量由高到低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CK,依次较CK 增加41.63%、34.85%、22.79%、28.04%。辣椒素含量由高到低为:处理3>处理2>处理4>CK>处理1,处理3 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促进作用较处理2 更为显著,处理4 与处理1 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辣椒素含量提升66.67%。可见,在常规追肥的基础上增施微生物菌剂利于辣椒植株的生长,适度降低追肥量可更好的促进辣椒产量和品质提高,以85%常规追肥量+微生物菌剂增产效果最佳。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5 可知,与CK 处理相比较,处理2 肥料成本最高,为185.13 元/亩,亩增收1505.25 元;其次为处理3,肥料成本169.36 元/ 亩,亩增收1797.45 元;处理4 亩肥料成本153.59 元,亩增收1210.65 元;处理1 肥料成本105.13元,亩增收984.60 元。不同施肥处理收入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增幅分别为:41.64%、34.87%、28.04%和22.81%。
表5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经济效益的影响
该试验结果表明,鲁西南蒜—椒轮作种植模式下,辣椒定植后不再追肥,会造成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显著降低;适量追肥可保持土壤养分含量稳定,提高辣椒产量;在适量追肥的基础上配施微生物菌剂,较化学肥料直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降低辣椒炭疽病病情指数,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在大蒜种植时施用微生物菌剂20 kg/亩的基础上,结合辣椒定植后冲施微生物菌剂10 kg/亩,辣椒追肥量减少至常规追肥量的70%,可与常规追肥管理产量持平;减少至常规追肥量的85%,辣椒产量和品质表现最优,可作为鲁西南地区蒜椒轮作种植模式的辣椒减量追肥管理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