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娟
赵序茅1988年出生在甘肃山区,父母都是仅读过初中的农民。后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但因家里实在太穷,却拿不出钱供他读书。赵序茅就利用业余时间去餐馆端盘子。
为赚学费、生活费,他打过多份零工,甚至直到大学都是捡别人的旧衣服穿。“在大学里我没有追上过一个女生。当时也想谈恋爱,但在餐厅打工,穿的也破破烂烂,没有哪个女孩子能看上……”
赵序茅说自己与动物研究结缘的过程,是“先结婚、后恋爱”。他曾经是文科生,考研时意外考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因专业被调剂,此后他开始跟随马鸣研究员从事鸟类研究。“研究生物习性,不同于纯粹的实验室工作,而是需要长时间待在野外考察,观察、记录动物们的行为性状,而后对收集到的大量一手数据进行分析。”
因为要长期隐蔽观察鸟类,赵序茅在野外的样子,偶尔会被错当成“特种兵”:迷彩服、迷彩帽、登山鞋、背包里常备的是干粮、单筒望远镜、帐篷。
其实非常苦:为减轻负重,不能带足饮用水,沿途寻找补给;食物吃完了,就吃野果、昆虫。野外归来,首先要脱鞋,很可能里面藏了不少旱地蚂蟥。提起这玩意赵序茅至今都心有余悸:“我被咬的最严重的一次,发现蚂蟥的时候在傍晚5点,一直流血到晚上8点半,根本就止不住。”
期间,赵序茅用两年多的时间跑遍了新疆。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他渐渐对新疆动物格外着迷。“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在世人眼中是猛禽,其实它们却有着极为温情的一面。有一次赵序茅在观察金雕雏鸟时,突然下雨了。露天巢中的小金雕非常恐惧,它羽毛还没有长全、害怕挨淋。他正在下面担心时,小金雕的妈妈飞回来了,它张开2米多长的翼展,立即将小金雕紧紧裹住,直到雨停。看到这一幕,赵序茅的视线模糊了,为动物温暖的母爱深深感动……
其间,赵序茅在单筒望远镜的这头,金雕在那头。他不忍心让这种珍贵场面白白流失,于是在科考的间歇,就用手机将这段文字记录了下来。
野外考察少不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一次赵序茅和同事在天山寻找高山兀鹫巢,在山下发现了一处巢址,要爬上去看看里面是否有雏鸟。那是一段非常陡峭的岩壁,而他没有任何攀岩工具,也没任何保护设施,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光滑的岩壁很难找到借力点,往上爬只能先用手抠住上面岩石的棱角,用单臂承重整个身体,然后再慢慢寻找脚可以借力的地方。
“往日里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鬼见愁’(一种带刺的植物),此刻成了我最好的帮手,戴着手套,它的刺依旧深入皮肤。最后终于上到环石下,终于可以获得短暂的喘息,此刻才会意识到原来自由自在的呼吸,也是一种幸福的奢侈。”
读研期间,赵序茅多次深入人迹罕至的偏僻山野。他走过古丝绸之路必经的乱坟岗,还曾在返程途中遇上泥石流,被堵住了所有去路,折回保护区困了一个多月。他曾踩着流沙过陡坡,坡下就是湍急的乌伦河,也曾因找不到合适的露营地点,晚上睡在堰塞湖旁边。那片湖水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山谷,第二天他们的帐篷被一夜大雪没过了一半……
与普通研究生专业常在实验室不同,赵序茅一年中多半时间与禽兽为伍,在野外“搏命”。荒凉的高原雪山和戈壁大漠是人类网络的禁区,却是动物们的天堂。这激发了赵序茅将所见所想用笔记录下来的想法。
有件事令赵序茅终生难忘。有一只小公熊,被闯入领地的另外一只成年大公熊杀害。其间,为保护幼子,它的妈妈竟敢不顾生死和凶狠的公熊决斗;当幼子遇害后,母熊又用爪子一点一点在坚硬的土地上,抛开一个大坑将孩子葬下。赵序茅暗自惊叹,“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后来他和队友悄悄地离开了,不忍惊动这里的亡灵。然而,人类却没有一丝道德底线,后来有猎人竟无情地割下小棕熊的熊掌!得知此事,赵序茅非常愤怒。2013年7月,他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棕熊葬子》的故事。并发出拷问:“为何茫茫阿尔金山竟然容不得一个孤寂的灵魂?”在网友中引起轰动。
赵序茅说,做动物研究,可以见证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见到的景色,是让人高兴的一面,但也会经历无数惊险刺激的野外科考故事。他曾经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迎来一年中野花无限蔓延怒放的最美时刻,但因向导迷路,深夜与熊遭遇,所幸那玩意主动离开。
赵序茅也曾经在了无人迹的穷孤沟,看到绝美的自然风光。其间他骑马过河,马儿踩着河床里大大小小的石块,不料,一只后脚突然打滑,笨重的躯干向河中摔去,值得庆幸的是,他最终只是受了点伤。事后赵序茅一个劲地感叹,自己太幸运了!因为他曾亲眼目睹,一位同级的同学在西部高原上考察时掉下马背,却因头部着地昏迷,立马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最终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其实对赵序茅来说,危险还算不了什么,他更伤心的,是看到一个个动物从眼皮子底下消失,心里就非常心酸,于是就有了为动物代言的冲动。
首先就是写科普文章。他喜欢用手机,利用碎片时间写。短短几年,就陆续出版了《西域寻金雕》《雪豹下天山》《鸟国一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神雕迷踪》四本科普图书。赵序茅说:“很多人只知道我能写,或者说我写作欲望强。他们不知道我的辛苦付出,别人逛街,我在写;别人喝咖啡,我在写;别人风花雪月,我也在写。”
其实动物中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很少为人所知。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那动物世界呢?赵序茅说,他曾在新疆的荒漠草原上观察过一种鸟--波斑鸨。它们身上有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可以和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人类平时很难发现这种鸟。但是到了繁殖期,却很容易看到它们。“只要注意到草原上那一团飞舞的白色羽毛,一定能找到神秘的波斑鸨。”
这是为何?原来雄性波斑鸨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会将胸前白色的羽毛尽情地展示。白色在野外穿透力很强,会把周围的雌性波斑鸨吸引过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天敌也能注意到它。因此每当求偶期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雄性波斑鸨被天敌所猎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很多时候动物求偶,需要为爱情付出,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赵序茅说。
他还在书中介绍,“动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找准自己的生态位置。”比如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是松萝,松萝寄生在冷杉和云杉之上,如果松萝增长过快,它会对树木和整个森林造成危害。如果滇金丝猴把这一块区域的松萝全部吃光,那么就会影响它下一轮的食物。因此在常年的进化当中,滇金丝猴会定期地游走,就类似于人类的搬家。它不等到在这一块地区的食物吃光,就会迁到下一块地方,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又可以保护森林,真正地实现与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很多小读者了解到这些后,都颇感惊奇,称赞滇金丝猴太聪明了!
总有人问他这样勤恳做科普,到底能有什么收获?赵序茅说,保护野生动物,仅凭他一个人能力有限,但可以把它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所以每见到一种动物,他就会把动物们的美、智慧、力量,以及它们受到的迫害分享出去。“这样激发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欲望!”
如今,赵序茅成了孩子们非常受喜爱的科普作家。从2011年开始写作至今,在不到10年时间里,他已经出版了13本科普类图书,本本都很畅销。而且作品还屡获大奖。其中,《西域寻金雕》获得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被上海教委推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入围2017年度中国好书奖,《红唇美猴传奇》获得2018年中国好书奖。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场特别的讲座,打开了他动物科普的一扇新窗。几年前的一天,赵序茅为小朋友讲白头硬尾鸭的故事。那看着孩子们对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神,他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及存在的价值。“科普讲座和写书不一样,孩子们经常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有的问题反映出当下科普和小说的混淆:“斑羚真的能飞度吗,金雕是否可以重生?”
也有孩子问,“在野外遇到金雕、毒蛇、熊等这些凶猛的动物,该怎么办?”赵序茅笑说遇到这种危险只能“凉拌”——保持冷静,千万别跑。“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哪怕是最毒的蛇,人类也不是它们的猎物,它把你咬死了,也吃不到肉。可是毒蛇用一口毒液会消耗很大的能量,所以蛇咬人是出于本能的自我防备,被咬的情况都是人挑衅了它。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期而遇,你误闯入它的地盘,它给你发出警告你却没看见。”
至于见到熊躲到树上或装死,赵序茅笑说也不可取,“熊无论是灰熊还是棕熊,小时候上的第一节课就是爬树,它们爬树的本领很高,肯定能追上你,而且熊也吃腐肉,装死也白搭。还有在野外看到小熊一定要当心,母熊一定就在周围。”
在赵序茅看来,自然界没有一种动物是主动把人类当作猎物的,“我们怕它们的时候,它们也怕你,你如果要跑,就会告诉它你是猎物,来追吧;如果你不跑,它心里反而没底,大家相安无事,所以,不要主动去挑衅。最好的办法,慢慢后退离开。”
科普中,会有学校请他给孩子们讲讲什么是自然界的生命,什么是死亡,原因是孩子们很多认知来自于动画片和电子游戏。赵序茅也着急:“孩子们看动画片,狼就是坏的,羊就是好的,电子游戏里还有血腥暴力。孩子们不了解自然界体系,一种生命的逝去是给另一种生命做了铺垫,而不是简单说狼就坏,羊就可怜。自然界的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人的想象力,孩子们看的很多东西是瞎编的。”
我们经常听说,小鹰刚学飞翔时非常害怕,鹰妈妈要狠心一脚把它踹出悬崖去。进而,家长时不时给自己“念咒”:对自己娃,狠一点!其实那是胡扯。赵序茅说,“鹰妈妈带孩子是有办法的,这办法叫饥饿疗法。小鹰拒绝长大、不愿意走,鹰妈妈平时喂食就开始减量了。减量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让小鹰减肥,因为小鹰比较胖,不利于飞行;第二让小鹰有欲望,刺激它离开。你看这是循序渐进,不是一下子不给饭吃了,甚至踹出去。”他说,现在很多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已经不如动物了,太多的想当然。有的对孩子简直就是一种误导。
有趣的是,赵序茅给自己取的网名叫“动物翻译官”,意思就是要做人与动物间“沟通”的桥梁。近年来,他除先后在中国科技馆、国家动物博物馆,以及重庆、成都、广州、乌鲁木齐等地开展科普讲座外,还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学动物园”栏目,以及“芝麻开门”等节目担任专家评委,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他讲述的有关野生动物的故事,受到亿万小观众的好评。如今这个新锐科普达人,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
因长期从事濒危动物保护的研究工作,赵序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不少专业文章,并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地奥奖一等奖。去年7月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手里拿到多个offer的他,最终选择来到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成为一名研究员。
赵序茅说,其实人类对大自然有着本能的热爱,比如,观鸟、认识植物、观察昆虫,都是一种博物精神的体现。“博物”的魅力正是在于了解到自然的美丽、力量与生存智慧,让大家意识到在人类之外,还有这样厉害的物种存在,然后自发、自觉地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