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词调作为古雅风格的曲艺乐种之一,其音乐由乐器伴奏和声腔两部分构成,伴奏音乐衬托声腔演唱,推动故事发展,声腔风格的形成依托于伴奏乐器的演奏。乐器伴奏是临海词调表演艺术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影响其音乐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相关乐种的伴奏乐器比较,进而分析伴奏艺术的特点及其与声腔艺术的关系,拟对深入及扩展认识临海词调再做新探。
民间乐种以其声腔和主弦(主要伴奏乐器)为其主要符号化特征,临海词调亦然。这一流传于台州的词调是一种融合南戏、昆曲和当地民间小曲等曲种的乐调声腔,并结合当地方言发展而成的音调,还有才子词调、仙鹤调等雅名,不仅使其显现当地特色,还可见其古雅留传曲艺的特征。从表演形式来看,临海词调主要以坐唱形式为主,一个人模仿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参演人数可多可少,表演时大家团团围坐,自弹自唱。自弹自唱的表演形式,汇集演员一身,这就要求表演者在具有高超唱腔技艺的同时,还需具备精湛的乐器演奏能力,声腔与伴奏的无缝衔接,是手、口、眼、心的高度结合。同其他曲艺相比,临海词调表演中所有环节都有乐器伴奏的参与,这抬高了乐器伴奏在以往曲艺中的伴奏地位,使其达到与唱腔平分秋色的地步。特色伴奏乐器在衬托声腔的同时,除了推动曲艺艺术所需的故事情节发展外,还因其器乐表演艺术而使临海词调形成特定的音乐风格,成为影响古老曲艺的因素之一。
目前学界对临海词调的乐器研究,多见于声腔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与研究者多是声乐从业者有关。对乐器的研究散见于临海词调的整体研究中,如《临海词调的艺术价值及传承发展》①、《临海词调的传统文化基质与人文价值》②、《临海词调》③、《江南曲艺的一枝奇葩——临海词调艺术形态浅析》④、《让临海词调成为江南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⑤、《省级非物质文化“临海词调”的艺术形态及器乐研究》⑥、《临海词调》⑦等,从上述研究中可得知,对临海词调乐器的论述,所占比例很小,尤其在某些论文中只是稍稍提及,如:涉及乐器种类、伴奏特点尔尔,缺乏详细的对伴奏乐器的论述。由此,本文将通过不同乐种间伴奏乐器的比较、临海词调伴奏乐器形态特点、临海词调伴奏乐器与声腔的关系,从而解析临海词调伴奏乐器的特点,力图以此深入扩展其认识。
乐器是乐种存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之一,是展现乐种自身所具有艺术特性时最重要的物质和色彩基础,是表现乐种社会功能的一种直接形式⑧。伴奏乐器的使用不仅展现了乐种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基调,还以此而影响伴奏与演唱之间的融合关系。如,主弦的运用、伴奏的组合形式、乐器的音色搭配等等。临海词调发展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这一古老的民间坐唱曲艺形式,在伴奏乐器的运用上,主要使用丝竹类乐器伴奏,以二胡、竹笛、琵琶为主,还有洞箫、三弦、扬琴、中胡、檀板、碰铃、鼓板等,后来根据某些演出节目的剧情、气氛的需要,增加了笙、大胡,有些剧目里还出现有粤胡等乐器⑨。以丝竹类伴奏乐器呈现的曲艺——临海词调,旋律悠扬轻柔、朴雅恬静,极具江南韵味,充分展现了江南一带曲艺的音韵声情。
“毗邻”临海词调的古老乐种之一的“泉州南音”,在乐器的伴奏上,比临海词调乐器伴奏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制,这可能与其长时间形成的文人流传层面有关。它的乐器分为上四管和下四管,“上四管”包括琵琶、洞箫、二弦等,“下四管”是在“上四管”的基础上,增加唢呐、木鱼、拍板等乐器。泉州南音以琵琶主奏,加上三弦辅助(在弹奏指法上需与琵琶保持一致)旋律清雅柔美,洞箫作为旋律乐器与定音乐器,与二弦配合修饰、润色旋律,控制着南音的调高和声腔的定调,同时还配合着琵琶的旋律特点⑩,由此可见,泉州南音的伴奏乐器在演奏时,极为讲究乐器的排列,在4种不同的乐器各尽其职的同时,又相互帮衬,互为补充,因此说,乐器伴奏在南音表演中有着极高的程式性要求。
同处南方文化色彩区之一的广东“潮州弦诗乐”,是具有600~700年历史的中国古代乐种之一,它在乐器的伴奏上同临海词调、泉州南音相比又有着一定差别。潮州弦诗乐以拉弦乐为主,以二胡主奏,还有椰胡、大胡弦、竹弦、琵琶、横笛、秦琴等,旋律简朴优雅.演出时,潮州弦诗乐伴奏乐器根据演出场合和的不同,演奏旋律风格也不相同,它分为“儒家乐”“顶棚乐”两种,前者是由社会人士资助起来的乐队,演奏上纤细、雅致,后者用于戏剧表演中,演奏上就有简朴、粗旷的效果。除此之外,潮州弦诗乐伴奏时为美化旋律、塑造人物形象,极善于在器乐伴奏中使用加花和变奏的音乐手法。在加花上,用跳进音,使得旋律在音程级进中能增加律动感,起过渡性作用的同时,也使得较平缓的旋律稍加起伏更加婉转。在变奏上,通过拷打与三板的手法,使得伴奏旋律更为简练。由此可见,伴奏乐器在潮州弦诗乐音乐手法使用上的灵活。
与之相近风格,但却是居于北方文化色彩区古老曲艺之一的秦安小曲(也称秦安老调),它的器乐伴奏相较于前三者而言较为简朴,伴奏仅是为烘托、渲染气氛之用。其中原因除了流传区域在甘肃的原因之外,或是因为地域性差异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秦安小曲表演为演唱者手持碰铃,一边演唱,一边敲击节奏,仅用三弦一种伴奏乐器来伴奏,并充当着主旋律声部。在稍大型的演唱活动中,也仅仅加了二胡、扬琴、笛子等乐器,由此可见,“秦安小曲”中的器乐伴奏是以声腔服务为主,“伴与唱”的碰撞向声腔倾斜。但伴奏乐器少,并不是秦安小曲的短板,它意味着这一伴奏乐器,足以掌控全局,同时也意味着在整个小曲的表演中,只有该乐器是与秦安小曲的风格、基调高度恰合的。(过门的间奏、旋律的主奏等,均是通过三弦一种乐器进行。)故此,在秦安小调中伴奏乐器的效用往往被最大限度开发,同时也必然推动着“三弦”的改革创新。
从古老的相近乐种间伴奏乐器比较来看,临海词调的伴奏乐器有其特定区域的乡俗文化选择特点,居于临海的说唱艺术形式在临摹中原古雅乐调的观念中形成了区域音乐的审美特点,也因古雅音调而使其与同类乐种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些相异与相似之处,是文化色彩区的特性之显现。
伴奏乐器在临海词调表演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贯穿全曲表演始终,包括演出者都要求必须掌握乐器演奏,以便在台上进行自弹自唱的演出。乐器伴奏以其独特的音声、音色旋律直观地展现了整个曲艺的风格基调。临海词调伴奏乐器有二胡、洞箫、琵琶、竹笛、三弦、檀板、碰钟等,其中二胡、竹笛、琵琶为主奏乐器。为使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与声腔、唱词等紧密结合,在其形式上与内容表现上就从板式结构、旋律特点、伴奏应用中体现出来。
首先,表现在板式结构上,板式的变化与伴奏乐器有很大的粘连性,(临海词调中有唱段的板式,也有器乐的板式,这里所指为器乐板式),各板式中特定的速度、节奏与乐器伴奏的旋律、速度和节奏联系紧密。临海词调基本板式有散板、慢板、中板、快中板、慢中板、快板等,其根据曲目故事发展的需要及板式本身的特点选择使用。在器乐伴奏中,前奏的器乐曲牌《浪头》就是中板的板式,旋律平缓、柔和的引入,给人以娓娓道说故事之感。尾奏的器乐曲牌《凤点头》是快中板板式,一阵急促、热烈器乐伴奏的收尾,将现场气氛带向高潮。故此,通过乐器伴奏的旋律和板式上节奏、速度的把控,完美地将表演时音乐旋律的轻重缓急、人物唱腔的抑扬顿挫,形象地刻画出来。从而使整个人物的表演更立体。
其次,表现在旋律特点上,临海词调是以曲牌为法,在演唱中通过多个曲牌的连接进行演唱,而这种曲牌音乐同样也运用在乐器伴奏中。临海词调的乐器伴奏,有专门的器乐曲牌,如开场的器乐前奏《浪头》,为五声羽调式。旋律以音程级进构建为主,音的发展呈波浪式特点,附点节奏居多,又给旋律增添了律动性,故此,《浪头》伴奏旋律舒缓、自由,又不失活泼。
注释:
①杨韵.临海词调的艺术价值及传承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10.
②陈辉.临海词调的传统文化基质与人文价值[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4):105-110.
③郑瑛中,沈建中,戴相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临海词调[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④陈辉,施一南.江南曲艺的一枝奇葩——临海词调艺术形态浅析[J].当代音乐,017(01):45-46.
⑤陈辉.让临海词调成为江南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J].名作欣赏,2014(32):151-152.
⑥陈乾英.省级非物质文化“临海词调”的艺术形态及器乐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06):7-9.
⑦沈建中,郑瑛中.临海词调[J].浙江档案,2011(01):54-55.
⑧林燕.泉州南音乐器制作及其音律现象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⑨郑瑛中,沈建中,戴相尚.临海词调[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85.
⑩林燕.泉州南音乐器制作及其音律现象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