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她选择了民宿行业,不如说民宿改变了她的工作方式。张迪凡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人们可以过上“接地气儿”的生活,哪怕只是短暂的体验。
在北京什刹海附近,逛着逛着,不经意就会遇到一条名为“小翔凤”的胡同。
“据说这里以前很窄,并排只能容下两人,所以最初居民们都叫它‘墙缝儿’,而后才取了谐音的名字。”在这里做了一年多民宿主理人的张迪凡告诉《中国工人》杂志记者,每个主理人要同时负责片区的几处院落,但她最喜欢的是一处名为“翔凤还巢”的四合院。
张迪凡至今都记得第一次推开木门时所看到的画面——一棵参天大树将枝叶伸向天空,影子投在砖瓦上随风摆动。
当时,民宿需要在树下建一个茶室,为了保护这棵百年老树,设计师在茶室的屋顶上凿了洞,让大树穿过屋顶。现在,树杈布满了整个院子,甚至延伸到了胡同中,“就像从房子里生长出来一样”。
“在城市生活中加入自然元素,放慢生活节奏”,这是张迪凡一直追寻的。2018年初,她辞掉了枯燥繁忙的工作,开始了新的探索。
起初,张迪凡只是在京郊租下了一个大棚,在里面种满西红柿、萝卜、莴笋等蔬菜,并专门开设微信公众号记录耕种日常。渐渐地,不少城里人被吸引过来,除了提供新鲜蔬菜外,张迪凡开始挪出自己的房屋给大家住。不知不觉间,她就变成了民宿房东。她说:“提供绿色的食物、亲近自然的房屋,看到大家高兴,自己也变开心了。”
一年之后,土地被收回,但张迪凡却爱上了和租客打交道的工作。于是,她开始以主理人的身份穿梭于什刹海附近的四合院民宿。对于从小就住在胡同的张迪凡来说,民宿是租客了解北京文化再适合不过的地方了。
“民宿”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日本,是指民宿主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住宿设施。近几年,国内民宿主要聚集在北京、丽江、厦门等这些大型旅游城市中。
据《2019年中国民宿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民宿行业大洗牌,一些不规范的个体民宿逐渐被边缘化。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升级、共享经济盛行,标准化民宿品牌正在引领高端民宿行业发展。
张迪凡目前所在的文旅公司,在什刹海附近拥有30套风格迥异的院落,致力于以酒店的服务标准打造胡同民宿。不论是之前自己开设在郊区的居所还是现在打理的胡同民宿,在张迪凡看来,都很“接地气儿”,能让人们静下心来遇见生活、感受生活。她曾陪着出差到北京的人一起逛过胡同,曾帮一位女生给男友过生日,也曾给一家三口做过特色小吃……
除了每天有专人来打扫卫生外,其他时间都是张迪凡在照顾客人的日常起居。她在距离民宿一公里外的地方租了房子,10分钟就能赶来这里,基本处于24小时随叫随到的状态。
她曾在自己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中写道:思考“家”这个概念,就是思考我们自己和思考未来的最好方式。张迪凡希望住民宿的客人都能对“家”有新的认识。
今年,受疫情影响,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民宿的烟火气了。很多老板都在靠超低价出租以及短租改长租自救,据张迪凡所知,业内很多民宿已经关停或倒闭。目前她所在的公司,只能一边专注民宿文化的开发,一边对室内装修进行维护和调整,等待着重新敞开大门迎接租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