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奇,刘佳佳,柳洋,张哲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备物资管理中心医学工程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医用气体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救死扶伤的重要气体支持系统[1-3]。医院管理部门要立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对医用气体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细致周密,保证医疗用气安全供给,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促进其康复[4-6]。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引入法规;201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是针对使用环节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及其监督管理制定的规章,对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使用质量控制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新疆某三甲医院结合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状况评价标准(试行)》,针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状况制定了评价标准细则,并明确了评价分值,对规范和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7-9]。
吸氧是医疗机构常用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11-14]。本研究针对该院医用气体安全使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并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005年,该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435-2013《医院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的要求,实施中心集中供氧的方式,建立了液氧站[15-16]。液氧站由3个罐组成:1号液氧罐容积为30 m3,是新疆最大的单体液氧储罐;2号和3号液氧罐容积均为10 m3。医用液氧供应分布见图1。
图1 医用液氧供应分布
该院供氧采用液氧和汇流排相结合的方式,当在用液氧罐液位为4 m3左右时,切换至备用液氧罐,同时联系液氧供应企业及时补充液氧;若3个液氧罐均中断气源供应,报警提示后,医院应采取应急措施,手动切换至汇流排,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汇流排由两组高压氧气瓶(一组供气,另一组备用)、减压和稳压装置、输气管路及报警装置组成;当供气组的钢瓶氧气即将耗尽时,需手动启用备用组钢瓶氧气,然后卸下空氧气瓶,并在钢瓶上悬挂“空”标牌。液氧站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输气管路和监控报警装置等组成。
随着近年手术量及重症病区的扩建,医院年平均液氧使用量逐年上升,见图2~3。
图2 全院液氧使用总量统计
图3 重点科室液氧使用量统计
为落实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保证医用气体安全、连续不间断地供应,降低气体压力不足、供气中断的隐患,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严格规范的优化和把控,该院医学工程科探索并实施了一套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优化医院医用气体管理机构,提升医用氧气的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医院医用气体供应的实际情况,编写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及应急预案;明确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岗位职责;提升医用气体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安全使用医用气体提供机制和制度保障。医用气体安全使用质量控制组织架构见图4。
图4 医用气体安全使用质量控制组织架构
该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435-2013《医院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的执行标准,结合医院医用气体供应的实际情况,编写《医用气体管理制度与职责汇编》,针对医用气体专管员的工作职责、液氧站、瓶装氧气、医用二氧化碳、医用氮气及医用气体钢瓶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及应急预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依据医用气体行业标准,合理改造和规划医用气体中心布局和设计;加强消防、安保、监控、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周边环境的防护工作;完善报警系统,建立智能化监测平台;提升硬件配置水平,确保基础安全。
2016年对防火改造:根据国家关于液氧储罐与医院建筑物的安全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 m 的规定,该院对液氧站进行了防火改造。
2017—2018年对安全设施改造:为提高液氧站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该院陆续增加了照明、监控设施(5个高清摄像头)、地面栅栏防护、搭建顶棚及纱网防护,实现液氧站四周隔离,在监控室可以实时清晰地监视到液氧站,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医院安全保障部门1 min 内可到达现场,极大地提升了液氧站的安全等级。
液氧站四周配有消防设备;气体终端有气体标识,以防止接错管路,并配置检修阀;工作人员配备必要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护目镜、劳保鞋、防噪声耳塞、防冻手套等。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监管送气人员、气体专管员、值班工程师的操作、交接规范和安全,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员对医用气体的使用管理;转变维修维护模式,确定巡检周期及内容;规范资质档案、交接记录、巡检记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提升档案系统化管理;实现医用气体精细化管理,做到预防为主,全过程监管。
2.3.1 保障日常使用,确保安全运行
“安全”目标的实现包括3个方面:日常安全、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资质及压力容器设备安全管理。
日常安全措施:医用气体专管员根据液氧及瓶装氧气的使用规律,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配送,要求24 h 内按计划送达医院(如遇特殊紧急情况,2 h 内必须将液氧和瓶装氧气送达医院),保障供应;做好相应交接记录,并汇总以备查询;制作三联单,要求医用气体供应商对运送液氧人员(司机与押运员)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核实;医学工程科值班工程师进行详细交接登记,对医用氧气检验报告单、发货单(包括送液氧车牌号、司机与押运员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息进行核实,保证车辆、人员、液氧数量等信息的一致性。
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资质:医院医用气体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运维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涉及机电维修的应取得《电工操作证》,管理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
压力容器设备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压力容器(3年1次)、安全阀(1年1次)及压力表(半年1次)定期进行校验。
2.3.2 定期监测维护
医用气体管理人员和24 h 值班人员每日按要求巡查液氧储量、压力及安全评估,并作相应记录,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分别定期巡检,每天核对1次记录的数据,确保巡检质量,见表1。
表1 巡检频次与时间
2.3.3 完善档案管理
规范的档案管理是执行医用气体标准不可缺少的环节。档案主要分为3类:管理性档案(医用气体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流程、人员培训等)、技术性档案(医用气体总平面图、液氧罐操作流程图、计量校验证书等)和运行记录档案(交接记录、医用气体系统巡检记录、液氧供应三联单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根据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人员医用气体使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工程师岗前、在岗的定期制度流程、消防安全培训和不定期原理、操作、突发性事件处置培训;利用PDCA 循环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定期回顾,查找问题,及时整改,评估成效。
每年定期进行2次医用气体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持续修订。
每年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工作:新入职员工培训、新设备原理和操作培训,以及相关制度流程、消防安全、应急处置等内容培训。
我们统计该院医用气体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供氧压力、供氧连续性、报警次数、隐患处置及时性等方面数据,对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根据该院《液氧站管理及维护制度》中罐体压力下限值为0.5 MPa,近1年罐体日平均压力值100%达到足够的供氧压力,见图5。
图5 罐体日平均压力曲线
医用气体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应是确保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连续供气”,该院采用“一用、两备、一应急”的设计思路。通过严格执行标准,近1年罐体日平均压力值100%达到足够的供氧压力。完善的气体供应机制保证了医院100%的医用气体不间断供应。
我们通过任意连续3个月的液氧交接数据,得出每日罐体液位趋势图(图6)。由图6可知每个液氧罐正常供气天数的规律性,1号罐可供应10 d,2号和3号罐可供应3 d,这为科学计算加液时间、及时切换罐体、合理安排巡检内容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6 每日罐体液位趋势
2017年全年液氧站报警6次。2018年1月增大巡检力度后,报警次数降低为2次,降幅66.7%。
液氧站巡检制度执行率99.6%。工程人员定期完成罐体、液位表、阀门等的校验工作,在巡检中发现阀门、汽化器、液位表等故障13次,及时处置隐患,防止出现险情,100%做到供氧的安全高效,未发生由医用氧气使用导致的医疗事故。
该院在利用PDCA 循环进行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发现,管理部门所在位置与液氧站有一定距离,除工程师每日巡检外,无法远程实时动态监测液氧罐压力、液位和泄漏与否情况,不能及时掌握液氧站运行情况。为解决该问题,该院根据液氧站管理现状,购置智能化平台监测系统,进行液氧站远程实时动态监测,有效提升了液氧站的安全等级。
2019年4月,该院成功启用智能化平台监测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3个液氧罐高度、体积、重量、压力、系统温度、外部压力、外部温度等数值的远程实时监测。监测界面见图7。
图7 智能化平台监测界面
本研究针对新疆某三甲医院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建立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通过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实施,保证了医用气体供应压力充足、连续不断供应、报警次数降低,并可及时处置安全隐患。针对此次管理过程,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1)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职责是基础:建立以院领导为核心的组织架构,确保执行力;完善管理制度与职责,对工作人员加以要求和约束,指导工作开展。(2)硬件设施齐全:根据不断推出的新标准,持续进行基础设施完善改造及设备配置,确保设备安全、正常、有序运行。(3)严格落实交接制度:制定详细的液氧交接表,每日医用气体管理人员与24 h 值班人员进行严格交接登记,便于日后回顾性分析。(4)合理利用工具进行分析、管理及推进工作:不断利用PDCA 循环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定期回顾,查找问题,及时整改,评估成效。(5)“双保险”巡检管理:医用气体管理人员与24 h 值班人员分别定期巡检,确保巡检质量。(6)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持续修订。
医用气体安全使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可以规范医学工程人员的操作,提高临床用气的安全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牢固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医用气体安全管理新方法、新思路,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证了安全、高效的医用气体供应。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要针对智能化平台监测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逐步改进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最终建立一套同行医院可以参照的标准质量控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