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包含施工原理、施工工艺、技术标准、验收规范等理论知识,并包含实训环节内容,综合性与应用性强,为施工岗位与质检岗位的核心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同时还包含对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一丝不苟职业品德的培养。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风向标[1],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分析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产教融合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传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重视学科构建,在课程学时安排中理论学时偏多,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PPT课件中,文字居多,图片、视频较少,对于施工原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普通,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较低,教学效果不明显[2]。产教融合为教学目标指明了岗位任务的具体工作目标,同时也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指明了课程教学目标,即为建筑施工岗位、质检岗位人员,教授建筑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内容,能对常规的钢筋绑扎、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等施工环节进行质量主控。这就需要教师对照岗位工作内容,将对应的工艺解说、技术标准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给学生,并通过充足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体会构件连接、规范操作、施工安全与验收环节的具体内容,甚至让学生提前适应对其而言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建筑工地,尽早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意识。
数字化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施工技术、施工材料、质量检测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BIM技术方便施工管理、模拟施工工艺,在装配式施工中节省材料与人力,加快施工进度。然而,目前教材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总体更新较慢。教材中罗列的一些教学内容包括施工材料、所用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较少[3],甚至有些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早已淘汰。对于目前建筑施工中常用或新采用的工艺、材料、设备等,一些技术标准与施工规范已更新,教材中却未及时编入。“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内容应与实际施工应用的各方面内容及时对接,通过企业导师的积极切入,将类似新型施工模板的支设、新型混凝土浇筑以及其他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实时引入。
该课程传统教学采用多媒体集中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互动过程较少。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不能根据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变化。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大大降低了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线平台的出现为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一方面教师可以参考各家之长为打造“金课”做准备,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了平台。此外,传统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试卷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尤其在实训环节的考核上,应针对各子任务的教学目标实施详细的过程性、多元化考核,以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调整。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课程关联岗位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在我院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团队的积极摸索、勇于实践下,逐步建立了系统化、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图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框架
2.1.1 调整并优化课程体系,基础知识与创新内容相结合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以往课程体系建设时往往偏重学科理念,这样建构的课程体系可能与工作内容相偏离。改革实施中,以工作对应知识为逻辑进行课程体系的建立,通过课程服务工作岗位、提炼工作内容,确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课程关联岗位,涉及施工图识读、施工技术、施工放样、工程量计算、施工质量检测等关联工作,确立“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工程算量”、“施工组织”等关联课程与教学内容。除了为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而设立的基础课程外,还为学生开设了数字化施工应用技术(介绍施工模拟、场布模拟、进度模拟等内容)、装配化施工应用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在基础知识的培养外,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适当范围内能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启发技术的改良构思,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2 充实并更新教学内容,经典知识与“四新”内容相结合
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监理岗位工作,对传统内容可以合理选取、适当删减,但要保留成熟技术的相关内容。如建筑装饰装修内容中,结合实际情况,删除传统水磨石、喷砂、彩色抹灰内容,保留常规的水刷石、假面砖、干粘石等内容;模板施工内容中,简单介绍竹模、木模内容,重点介绍应用成熟的液压爬升模板技术、早拆模施工内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应与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协调,及时关注新兴概念与最新施工理念,将施工技术经典知识保留的同时,及时引入最新的“四新”内容。如介绍基坑开挖内容时,可引入施工开挖机械的传感设置与基坑测量数据监测导入BIM数字化施工平台进行实时管理内容;介绍常规钢模板施工内容时,可引入免抹灰铝模板施工内容,包括在考虑免抹灰的预留厚度时,模板的支设要求、关节节点拼接处理等;介绍混凝土施工内容时,可引入轻型混凝土施工技术。尤其在开展实训环节时,应通过产教联合将现行技术标准与施工规范、加工设备等内容融入到施工操作的技能训练项目中。
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单一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可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实时思考并讨论,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分析讲解。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使其积极参与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对于重点知识部分,课前进行信息化导学,学生通过在线资源进行预习,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知识点结合规范、工程实例进行自学。课中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针对重难点部分详细讲解,对相对复杂抽象的“钢筋节点连接”采用现场教学、动画、视频或结合BIM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建立更直观的感性认识。课后任务化延伸,结合具体钢筋连接、绑扎案例进行知识巩固,让学生完成钢筋长度翻样的简单任务,并对新型钢筋连接工艺、加工设备进行拓展介绍。对于涉及新内容的讲解,如土方量计算,可将BIM与工程测量结合方面的应用引入土方开挖、平衡计算的内容中,再辅以工程实例进行案例教学。
改革原有的重理论轻技能的考核方式,理论知识部分采用三合一考核方式。包括平时的出勤、课堂表现与作业(占40%),期中的工程施工案例分析(占20%),期末综合性理论知识检测(占40%)。实践知识采用多元评价的过程考核形式。以混凝土浇筑实训项目为例:A.实训图纸识读、建筑材料用量计算(教师以材料下料单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占25%);B.钢筋绑扎操作(师傅以现场绑扎验收情况进行考核,占25%);C.混凝土拌合与浇筑(师傅以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考核,占25%);D.小结与汇报(小组代表、现场师傅、指导教师根据现场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情况对各组现场操作进行互评,占25%)。在充分借助企业导师专业化现场教学的同时,利用专任教师、企业师傅、小组互评等多元化的考评形式,全方位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调整与优化教学策略。
一方面要重点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引入实践技能强、能适应教学规律与教学管理的兼职教师。为提升课程教师的施工技能,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探索建立了课程产教融合、“双师”队伍的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充分利用教师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轮岗培训等与合作企业的实践机会,提升建筑施工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实践结束后根据培训内容及时梳理总结在实践中的收获或不足,根据需要向系部提出自己专项培训的方向。围绕建筑新型材料、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新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专项学习,结合信息化教学同步培训,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并融入到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中。在此基础上,推荐该课程负责人进行某一项施工技术的教育教学领域深度精习,为打造“金课”及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三段式培养,逐步提升任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打通建筑行业、企业一线兼职人员与校内专职教师的人才通道,为课程教学增加高技能兼职教师数量,提前编制兼职教师授课单。课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共同体,拓宽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二者协力将典型的施工任务、施工过程融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教学转换,定期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共同研讨、调整并优化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图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除了要实现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还要对应实现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课程的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直接影响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的培养[4]。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企业文化熏陶有效融合,以思政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实境大课堂结合为有效载体,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质开展,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德技并修。教室小课堂要深挖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将授课内容与思政内涵有效对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讲授施工方法、工艺及原理等内容的同时,注重严谨、踏实、吃苦耐劳、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内容的“传递”。在介绍施工质量验收、操作规范、安全管理等方面知识时,同步注重对学生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实训环节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导师,在企业实境下,开展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式教育,体会教室中感受不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课程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的6S管理内容,对实训现场材料的整理、工具的整顿、使用工具的清洁、工作环境的清扫、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过程的职业素养六个要素进行培训与考核。教学设计中,企业导师在操作示范过程着重操作技巧和经验的演示,体现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企业生产中 必须具备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在学校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实境大课堂中全面助力学生德技双修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教学团队一直积极探索、深入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岗位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好评,此外,学生在识图竞赛、工种实训等技能竞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密不可分。课程知识关联度高、实践操作要求性强,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做好建筑行业人才输出端的供给侧改革,才能真正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