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寻找“公约数”,印度教民族主义泛起?

2020-09-17 11:18唐迎露
南方周末 2020-09-17
关键词:印度人民党古吉拉特邦印度教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唐迎露

2020年9月7日,印度加尔各答郊外的纳格达村在举行传统的斗鸡比赛。

新华社❘图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它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

今天,印度政治的主要矛盾依旧是甘地-尼赫鲁与莫迪路线之争,前者代表着世俗、多元和民主价值,后者则被认为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代表,承载着“旧邦新造”的印度梦。

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渐近失控,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500万例,已超越巴西成为全球第二大疫情国,其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暴跌23.9%,失业率一度飙升到20%。

防疫失策、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与多个邻国关系紧张,这些都未影响莫迪政府的民意支持率。总部设在美国的民调机构Morn-ing Consult的数据显示,莫迪的支持率高达74%。

“尽管问题重重,为何莫迪仍是最受欢迎的领袖?”2020年9月11日,印度《经济时报》以此为题刊文认为,莫迪深知如何更好地利用“民粹主义”。

多次制胜的“魔方”?

印度教民族主义内容庞杂,其核心主张是将印度建成“印度教统治的国家”。这股思潮诞生于19世纪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教民族主义一度沉寂,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复燃,2014年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崛起为该国主流的意识形态。

莫迪则被认为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重要操盘手。香港《星岛日报》认为,当前,一向善于利用民族情绪以巩固权力的印度总理莫迪,正利用中印边境摩擦转移国内矛盾,以纾缓由新冠疫情和高失业率导致的民间怨气。

1950年9月,莫迪出生在古吉拉特邦瓦德纳加尔小镇的一个低种姓家庭,自幼帮助父亲售卖红茶。大约八岁时,莫迪开始接触印度教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经常参加它的地方训练课,并逐渐成为一名小干事。

“莫迪利用了印度国民对恐怖主义和巴基斯坦的恐惧来提高支持度。他胜选的情况与19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相似,后者利用福克兰战争(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来推动选情。”哈佛大学印度裔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亚马蒂亚·森(Amartya Sen)撰文说,印度教民族主义是莫迪两次制胜的“魔方”。

在2014年的大选中,莫迪带领人民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大打“经济牌”,鼓吹“发展主义”,并许诺将以主政古吉拉特邦时的路线实现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

一些印度经济和政治学者则认为,莫迪的胜选不是“发展主义”的胜利,而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得势。更让印度舆论失望的是,莫迪政府第一任期并没有为全国带来高速经济增长,贫穷问题依旧,他所承诺的解决基础建设设施不足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不过,这并未阻碍莫迪蝉联总理。在2019年大选中,莫迪带领人民党正式公开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作为竞选口号,争取得到印度教群体的支持,后者大约占该国总人口的80%。

经济改革举步维艰,莫迪政府的政策出现“路径依赖”,更加仰仗印度教民族主义,试图以此打破长期被宗教、族群、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所撕裂的国家,进而提升国家能力、重新整合印度社会。

莫迪上台六年多来,印度教民族主义高涨。2020年初以来,莫迪政府还推动了三大政治改革,包括《公民身份法》修正案(Citizen Amendment Act)、修宪改变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对外对多个邻国发起边境摩擦,彰显印度教民族主义在政府管控和社会治理中的强势抬头。

当前,印度社会仍不乏对印度教民族主义泛滥的反思和反对之声。但是,这种声音越来越弱,已经难以对人民党及莫迪政府形成有效的制衡。2019年大选前夕,莫迪政府还被国大党指责利用掌控印度政府的权力,打压非政府组织(NGO)和“废钞”(废除大面值的纸币)等手段破坏国大党及各种姓党派和地方党派的经费来源。

莫迪出身低种姓阶层,他上任后摈弃了前总理瓦杰帕伊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开始将印度教民族主义扩展为一种跨越种姓的力量。为此,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大力广泛跨阶层吸纳党员,还大力强化人民党的外围组织。

“从办公室看见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RSS)被认为是执政党的外围组织,尽管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而执政的人民党成立于1980年。最初,国民志愿服务团以罗摩神作为崇拜对象,经常举办训练营,鼓动青少年使用棍棒、匕首等武器对付少数族群。如今,一些地方的国民志愿服务团还组织斗鸡、瑜伽等传统项目比赛。

1948年2月,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数名成员策划暗杀了圣雄甘地,因此被印度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1949年,该组织向印度政府保证,今后不介入任何政治斗争才得以恢复合法地位。

“从我的办公室看见印度教民族主义。”一篇署名“印度尤”的文章流传甚广。据作者观察,在2020年2月的新德里骚乱中,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不仅直接卷入世俗政治,还打出“保护圣牛”的旗帜,组织执法纠察队对食用牛肉者、交易活牛者及屠宰场所有者处以私刑。

多年来,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一直在寻求将素食纳入印度教徒的特性和行为规范中。据印度民间组织的一项调查统计,该国的非素食人口高达77%,不少人不吃肉是因为吃不起肉。

“护牛队”暴力频发。仅2018年,印度就至少发生13起以保护母牛为借口而致人死亡的恶性犯罪案件。其中,一名少年因为吃了牛肉被“护牛队”活活打死;一名奶农被打成重伤,他的房屋被焚烧,因为“护牛队”在他家附近发现了牛骨头。

“印度人应该将精力用在发展教育、科学和技术上,而少一些‘哪些人该吃哪一种肉的教派主义争吵。”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印度裔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但是,“饮食政治”已成为一项社会运动,印度的航空公司多次因为在舱内杂志上印有牛排等非素食食物而遭国民志愿服务团抗议。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还极力推动政府在北方邦巴布里清真寺遗址上修建印度教罗摩神庙。

2020年8月5日,莫迪出席了罗摩神庙奠基仪式,点燃了新一轮宗教冲突,而利用信仰争端也是人民党发迹的原因之一。1996年,印度人民党利用“寺庙之争”迅速崛起,击败国大党而成为印度议会第一大党,并在1998年上台执政。

国民志愿团是印度人民党三次赢得选举的基石。在2014年和2019年议会选举中,国民志愿团动员遍布全国的基层组织,不遗余力地为人民党拉选票。

当前,印度人民党政府核心成员大多数出身国民志愿团。从公开信息来看,1971年印巴战争后,莫迪正式成为国民志愿团的宣传干事。七年后,他被国民志愿团委任为古吉拉特邦一个区的负责人。1985年,莫迪受到国民志愿团的指派,正式加入印度人民党。

莫迪由此跳出宗教文化圈政治转向政坛,古吉拉特邦也成为他的政治发迹之处。2001至2014年间,莫迪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

他的任期内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古吉拉特邦骚乱,印度教徒与其他宗教教徒相互攻击,导致近千人死亡。至今,一些批评者仍指责莫迪要对这起暴力骚乱负责。

国民志愿团被视为印度人民党的“母体”,在与执政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局面中,国民志愿团也迅速壮大。2014年,它在印度全境大约有4.5万个基层组织“沙卡”,2019年大选时则暴增到6万个。

与国民志愿团属“同盟家族”,一家名为“猴王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极右翼激进组织也大行其道,它鼓动成员攻击异教徒。尽管该组织已在印度政府的保护下“合法化”,但是依旧被美国华盛顿大学政治学荣誉退休教授保罗斥责为“法西斯组织”。

▶下转第8版

猜你喜欢
印度人民党古吉拉特邦印度教
喜迎春天
印度镇上寺庙镶上百公斤黄金
印度人民党赢得2014年选举的原因探析
大工程
印度教领袖要求一家生10个孩子
习近平访问后,古吉拉特邦掀汉语热
久旱求雨
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形势浅析
印度教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