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评论员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抑郁症防治服务方案,提出在高中和高校学生中进行抑郁症筛查,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这有助于尽早发现抑郁症患者并进行治疗,但也应注意隐私保护等问题,避免侵害学生权利。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核心症状是显著持续的情绪低落,严重者会自残、自杀。2019年公布的中国首次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3.4%,加权12个月患病率为2.1%,如果加上有较轻抑郁症状的,加权终生患病率还要翻番。世卫组织2018年的报告称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中国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逐年递增——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对抑郁症的知晓率更高,更愿意求诊,这是好现象。在学生中进行抑郁症筛查,及时发现并尽早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卫健委文件要求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但是如何“重点关注”,需要谨慎处理。评测结果异常,是否会影响学业,病情是否会被泄露,是学生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重点关注,应该是基于科学的干预和治疗。对于有轻微抑郁症状的学生,适当干预后能够正常学习生活,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受教育权利,不应给这些学生打标签,另眼看待。当然对于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甚至有危险倾向的学生,应该以安全为考虑重点,劝其进行正规的治疗,必要时可以休学治疗,治愈后再继续学业。
部分抑郁症患者对外部环境敏感,不专业的“重点关注”可能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加重病情。在很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当下,如果病情被泄露,可能让他们受到排斥甚至歧视。鉴于此,对于抑郁症筛查情况应该保密,对于有抑郁症状的学生的干预,也应该遵守保密原则,避免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
抑郁症的知识需要普及。要摆脱抑郁症是“精神不正常”的观念。抑郁症的起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系统病变有关,各种原因导致的压力过大也可能是诱因之一。但其与流感等一样,是一种确定性的疾病,伴随着神经递质失衡等实质性病变。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界定抑郁症,不随意扩大或缩小其内涵和外延,不能将其视为一般的心情不好,甚至是“矫情”等。另一方面,也不能将短时间的原因明确的情绪低落归为抑郁症。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正规的药物治疗或者系统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有效率可以达到60%-70%。抑郁症知识的普及,要让公众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能够治疗的疾病,不讳疾忌医,也不对之进行社会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