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
摘 要:望江县现存晚清至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60多处,为区别传统意义上的古民居,这里称为近代民居。文章对望江县近代民居特色进行梳理,阐述望江近代民居现状保存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保护利用建议,以期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关键词:望江县;近代民居;现状特征;保护利用
1 望江县近代民居的特色
望江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安徽省西南边缘,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望江县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所在地,自古提倡忠孝,相传王祥卧冰、孟宗哭竹、徐仲源泣墓都发生在望江,宋始建有三孝祠,现存有王祥卧冰池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望江人既传统又包容的特点,这在望江县近代民居上就有充分的体现。望江县近代民居根据分布情况可分为县城城区、乡村集镇、传统村落等几种类型,各类型早晚期也有一些变化。
县城城区的近代民居一般在街道的两旁,民居朝向主要根据街道的走向,大门开向街道。一般三开间,进数根据主人地位、财力情况有二至五进不等。硬山屋顶,砖木结构,清水脊,小封火墙,盖小青瓦,墙面青砖勾白缝,沿街齐檐,大门内收抽廊,檐下装饰40厘米的白色带,有些白色带上绘有装饰图案。木梁架为抬梁穿斗,前后进之间有天井。左右厢房和前堂常带有一层木阁楼,阁楼有花窗,沿天井装有木质栏杆。室内木板墙分隔,有的在二进后部建有太师壁。一般是三合土夯筑地面,也有用砖铺地。早期建筑有的有斗拱、月梁、雀替等,石质的门框、柱础。晚期建筑装饰简化,为满足采光常增加明瓦。
乡村集镇的近代民居更加朴素,与县城城区近代民居结构的不同之处是沿街挑檐。为满足店面的需要,木质的前墙内收抽廊,地面有用条石、砖铺墁的。重要的民居建筑一般散落在乡间的传统村落,如祠堂、名人故居等。住宅一般坐北朝南,三雕更为丰富,大门的门框基本是石质结构,有的门框顶部有石浮雕,窗框上下用石条承重,石条外立面两端凸出,呈半圆形,用于安装木窗,窗棂的花纹为镂空透雕。
晚期的民居明显带有欧式风格,有的民居开始修建地下室,有的做地基处理,采用三角形屋架和墙承重结构多了起来,采用券窗来加大窗的面积,木构件装饰进一步简化。①一般是两层,但显得高大,虽然还有马头墙,主体已使用砖砌筑,柱子、梁架和墙壁都是砖砌。如宋梓臣故居,位于望江县华阳镇吉水社区吉水小学西10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正房上下各五间,厢房四间。正房抽廊,走廊上的八角形砖砌柱子为该建筑的一大特色。二楼门窗呈拱形,外设楼梯,室内用木地板,主体建筑的两边有东西厢房,与門楼构成了一个四合院。
2 望江县近代民居保存现状
在望江县老一点的原来比较繁华的集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近代民居,如吉水老街、县城小北门、华阳前街等都整条街保存着近代民居。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县城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很多近代民居都在逐渐消失。以吉水老街为例,吉水老街位于望江县城南的吉水社区,华阳河北岸,从明代开始,由于雷水改道,上游的黄梅、广济、太湖、宿松等地物资多水运经此出大雷口,形成居民成聚、商旅辐辏的商贸发达地区。清乾隆县志载:“望邑集镇之可观者惟吉水,余仅有其名耳。”当时老街分为上街、下街和横街,总长约1000米,共有店铺、作坊200多家,居民1000多人,道路都用麻石铺设。后来由于华阳河口建闸,内河船只不能直通长江,商贸渐趋萎缩,居民多弃商务农,吉水老街逐渐衰落。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老街上的居民有的迁居他地,部分民居已经拆毁,保留下来的也显得破烂不堪。如今,吉水老街原有的青石板路被水泥路覆盖,又有十几家近代民居被现代建筑所代替,与原有的风格极不协调。
有很多近代民居仍在使用中,且大多位于开发强度较大的区域,对社会、经济的变化非常敏感,与区域建设发展的矛盾更为突出。这一方面导致其产权、管理权问题更加复杂,更容易受到不当改造利用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不是很长,对于近代民居研究才刚刚起步,保护理念没有形成,保护技术还不成熟,少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致使其很容易受到忽视。近代民居中有些是革命文物、名人故居,或升格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受重视一些,保护利用情况好一些;更多的近代民居或由于屋主人过世无人居住而倒塌,或因所有权复杂保护不善而损毁,如宋梓臣故居由于失火造成建筑被损坏。政府部门保护经费少,居民的保护积极性不高,也是近代民居保护利用不善的部分原因。相对古代文物,近代民居面临更为严峻的保护形势,具有更为迫切的保护需求。
3 如何保护利用好近代民居
近代民居的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文物、旅游、规划、建设、房管、环保等众多部门。文物部门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鼓励全民参与,发挥近代民居的使用功能延续性、贴近当代社会需求的优势,加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工作;结合文物价值认知,拓展合理利用方式,建立整合社会资源的渠道和途径,丰富拓展价值展示阐释手段;根据文物保护利用对历史记忆、爱国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等的社会效益和意义,将近代民居保护利用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密切结合。
第一要提高认识程度,增强保护意识。党委、政府要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出发,统筹考虑社会发展与近代民居保护的矛盾,将近代民居保护纳入区域整体规划。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宝贵机遇,积极主动地提前介入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近代民居保护方案,使村庄建设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和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方案相协调,实现近代民居的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二是加强近代民居保护的制度建设。首先,明确这些民居的保护责任人,积极探索和尝试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有关专业人士研究近代建筑的特点和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律,抓紧制订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保护规范。其次,以多种形式调动农民和村集体对近代建筑保护的积极性,适当争取财政资金对保护近代建筑的补助,完善近代建筑的使用、管理、开放、展示和处分等相关标准。
第三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融入当今社会。这些近代民居是重要的人文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利用要充分征求业主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产生个人与集体的记忆共鸣,调动广大群众保护近代民居的积极性。将近代民居与其日后展示利用问题统筹考虑,重视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实现与城乡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的充分结合,得到社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让近代民居的保护利用适应社会发展,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注重近代民居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开展,在保护利用中要根据近代民居业主的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修缮前对其统筹规划设计、合理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第四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重视对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无人居住、无人管理而破败的民居,要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利用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住房政策的机遇,对这一类民居进行政府收购,提出保护方案,进行抢救修缮,防止建筑进一步被破坏。在保护近代民居时,视野不应局限在单体建筑,要从自然人文景观,如历史风貌、传统格局、空间尺度、重要天际线、景观视廊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考量。
第五要根据近代民居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保护利用方式,突出特色。如县城里的老街可进行整体打造,以传统商铺搭台,唱商贸、旅游之戏。乡镇的民居保护利用,以近代民居为支撑,延续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好周边的优美自然风光,发展民宿业、传统美食等。对于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类的保护利用,需要从展示的角度,见人、见事、见精神地讲好文物故事,以点带面,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4 结语
望江县近代民居开始了建筑近代化的转型,同时受传统建筑文化影响较强,近代化转型不充分,表现在建筑的结构、材料、施工、艺术形式等方面。①近代民居的保护利用通过与城乡发展相结合,融入当今社会,必将在增强区域活力、构建地方特色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