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何各庄有一处叫作“The Orchard果园”的世外桃源。初夏时节的果园,满园都是绿意。郁郁葱葱的柳树在日光照耀下投些树影在湖面,清风一过,树影与湖中待开的莲花一同摇曳着,似乎能拂去来客周身的燥热。在北京这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高压大都市里,果园是弥足珍贵的一隅闲适宁静。
20年前,人们对这片世外桃源的探寻,是从果园西餐厅开始的。
成片的苹果树林间,一条碎木铺就的小径通往如今已经远近闻名的果园西餐厅。这里的菜肴是很典型的欧洲乡村家庭风格的西餐,比如,挪威熏三文鱼沙拉、红酒烩牛小排、迷迭香烤鸡......不仅菜式经典、分量实在,而且很多食材都是从果园就地取材。多年来,果园西餐厅是“最适合家庭就餐”、“最佳户外餐”、“杰出早午餐”等餐厅奖项的获奖常客。
“大家都说我们的西餐最多只是做到了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惊艳的地方。”果园的老板二涛给了“中规中矩”这个评价一个很直接的回应,“当初我们就想定位在这儿,我们不想玩儿高大上,我们本身就是希望大家拖家带口到这儿来放松,而不是弄成一个假装高大上的地方。”果园优雅而真实地存在着,却并没有给来客提供足以故作姿态的氛围,这样的直接与真实让人不禁想起他曾经拥有的另一个身份。
果园老板二涛,大名吴运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是大名鼎鼎的“呼吸乐队”和“红色部队”的贝斯手,一个热血的摇滚青年,他作词又作曲的那首《累》里唱着,“光阴似流水/时间那么珍贵/怕的只是一切全都成白费”。而如今珍贵的光阴真真切切地走过,二涛和那一拨儿一起玩摇滚的伙伴也都到了六十耳顺的年纪。真正摇滚的人一定要保持愤怒和不满,而耳顺之年的二涛失掉了他愤怒的理由。
“我不觉得这事儿有什么遗憾呐?也许我们到了这个年龄段,从一个摇滚青年蜕变成一个热爱音乐的老头儿,岂不也是一个好事?和我那帮摇滚老哥们儿偶尔地去玩玩音乐,用玩儿的心态去对待音乐,反倒能够反映出这个音乐的真谛。”
或许这个“玩儿”的心态就是留在二涛身上的摇滚的影子。
当他回顾起果园发展起来的近二十年,竟觉得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大的坎坷,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果园有很多可以出错再改正的机会,这使得果园的品质,从细致度、丰富度和舒适度上都是遥遥领先的。果园的成长带着时间的沉淀、心血的倾注和灵感迸发瞬间的“玩儿”一样的尝试。
如今的果园除了西餐厅,还有私房中餐厅、四间各具特色的民宿院子、日式庭院中的知足美甲屋和一个沉浸体验式的民俗馆。果园并没有聘任除了二涛以外的任何一个设计师,他像一个“全能家长”一切设计建造他都亲力亲为。从有机食品种植,到花园各种风格不同的景致,到调料上了餐桌以后客人的评价,二涛在果园里玩得很尽兴。
果园私房中餐厅在一幢民国洋房风格的建筑里,二涛在设计时运用了大量源自欧洲的原装家具和古董来装饰这个区域,在这样一个欧式风格的餐厅里却供应着中餐,来客的体验丰富而奇妙。“西餐厅那边很突出的是中式元素,但是在中餐厅恰恰相反”,二涛玩转了这种反差感。
精致體现在果园的方方面面,小到烛台这样的装饰物,大到一个景致或者一个院落全是由园内技艺高超的木艺师、铁艺师们完成的,二涛亲切地称他们“果园人”。
“国人已经开始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逐渐地转向了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客人们对于环境和品质的品味要求都在提高。”而二涛想通过这些独属于果园手工艺作品,让来客们很放松的同时也能体验到那种不做作的美,它有别于著名设计师们仅供观赏、曲高和寡的美。
如今,“授人以美”是这个曾经的摇滚老炮幸福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