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郭 娜
(贵州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我国政府长期关心的问题。包容性旅游秉承共建共享理念,最终目的是通过包容性发展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共享旅游发展成果(1)王超、郑向敏《我国包容性旅游的发展》,《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第40-42页。,包容性旅游减贫则是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利益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减少相对贫困。政府作为包容性旅游减贫建设事业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在战略统筹规划和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引领作用。政府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基本职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要素包括服务理念、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基础职能(2)钟莉《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中的服务型创新模式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第73-74页。。因此,剖析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影响因素与理论机制,能够为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和管理启示。
研究者对旅游扶贫、旅游减贫领域的政府作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旅游扶贫、旅游减贫中政府机构重要性的研究。旅游减贫战略需要不同主体的共同参与,在各个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过程中政府起着总协调的作用,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促进旅游的可持续性减贫(3)Asnawi Manaf, et al, “Community-Based Rural Tourism in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How Does It Work Sustainably? Lessons Learned from Nglanggeran Tourism Village, Gunungkidul Regency, Yogyakarta, Indonesia,” Sustainability 10, no. 7 (June 2018): 2142.。旅游减贫的关键是政府通过制度增权提高弱势群体参与旅游开发的能力,提升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4)何莽、李靖雯《景区内的贫困:旅游扶贫的权力视角与解释》,《旅游学刊》2019年第8期,第103页。,选择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源整合最有效的选择(5)龚艳、李如友《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第117-118页。。
二是关于旅游扶贫、旅游减贫中政府政策的研究。在旅游减贫中政策性因素十分重要,旅游减贫要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采取有效措施与保障(6)罗鲜荣、王玉强、保继刚《旅游减贫与旅游再贫困:旅游发展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贫困人口的影响》,《人文地理》2017年第4期,第127页。,以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性增长为目标,为旅游减贫提供优质的政策环境(7)Aviral Kumar Tiwaria, Debojyoti Das, Anupam Dutta, “Geopolitical Risk,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Tourist Arrivals: Evidence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Tourism Management 75, no. 5 (December 2019): 326.。制定旅游扶贫政策要以保障居民权益为原则(8)David W. Knight,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Local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Pro-poor Tourism Outcomes in Cuzco, Peru,”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6, no. 4(April 2018): 16.,通过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为居民提供支持(9)李华丽《茶旅融合与精准扶贫策略——以海南省为例》,《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6期,第72-73页。,建立规范的旅游减贫法律体系、完善旅游减贫决策制度,形成高效的主体参与机制,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带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10)何星、覃建雄《ST-EP模式视域下的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以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农村经济》2017年第10期,第88-90页。。
三是关于旅游扶贫、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对策研究。政府必须以提供均等发展机会为指导思想制定政策,保护各利益主体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的权利(11)王超、王志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第64页。,在思想观念、发展路径、发展政策、发展保障方面为旅游减贫创造有利条件(12)郭鲁芳、李如友《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6期,第90页。。政府决策要以减少相对贫困为出发点,引导居民正确认识自我,形成主人翁意识和思想凝聚力(13)王进、周坤《“认同”还是“误认”:论旅游扶贫中贫困村民的心理镜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78页。,促进包括政府、公民、旅游经营者在内的所有旅游参与者的共同参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促进旅游减贫地区的自我组织性和可持续性(14)Rita Salvatore, Emilio Chiodo, Andrea Fantini, “Tourism Transition in Peripheral Rural Areas: Theories, Issues and Strategi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8, no.1(January 2018): 49.。
综上所述,关于旅游扶贫、旅游减贫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相关研究还未得到系统探索。一方面,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政府政策对于旅游减贫的实际贡献,对政府角色定位以及政府服务内在机理的研究偏少。另一方面,虽然在政府制定旅游扶贫、旅游减贫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影响因素和理论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因此,通过拓展研究方法,进一步厘清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影响因素和理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据来源包括新华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百度新闻等,最终选取了与旅游扶贫、旅游减贫相关的559篇新闻报道(共计779025字),资料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其中400篇作为扎根理论分析资料,159篇作为理论饱和检验资料。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该方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Glaser和Strauss的研究,通过不断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等工作建构相应理论(15)Barney G. Glaser, Anselm L. Strauss, Elizabeth Strutze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Nursing Research 17, no.4 (June 1968):364.。扎根理论在国内外很多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科学性体现在通过系统的三级编码分析程序完成从经验数据到理论建构的转变。本文扎根理论分析的具体步骤是:第一,通过权威新闻网站收集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相关案例和数据;第二,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依次提炼副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第三,对编码所得范畴进行分类整理、完善理论。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表征概念属性的词句进行标注,用新的概念进行命名。首先,对数据库的相关词贴标签、赋予概念,如“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标签化为“共享红利”,“收取的租金折股量化到全县23个贫困村”标签化为“租金分红”,“武隆区完成26个乡镇、7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摘帽”标签化为“旅游减贫辐射对象”,“游客量由去年的6万人增长至15万人”标签化为“游客量增长”等,经过初步概念化共得到226个初步概念。其次,对所得初步概念作进一步提炼和抽象,概念化为62个基本概念,如“共享红利”概念化为“旅游发展成果”,“租金分红”概念化为“参与减贫分红” ,“旅游减贫辐射对象”概念化为”扶贫惠及人口” ,“游客量增长”概念化为“旅游扶贫效应”。再次,对得到的基本概念规范化为40个规范概念,如“旅游发展成果”规范化为“成果共享” ,“参与减贫分红”规范化为“分红方式”,“扶贫惠及人口、旅游扶贫效应”规范化为“扶贫效果”。最后,将40个规范概念进一步范畴化得到20个副范畴,如“成果共享、分红方式、扶贫效果”范畴化为“旅游减贫成效”。
2.主轴式编码
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主轴式编码利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策略-结果”的研究逻辑,整理20个副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主范畴证据链(见表1),共得到主体发展需求、资源建设水平、居民重视程度、组织保障力度4个主范畴。
表1 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各主范畴的主轴式编码
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从更高的层次对主范畴进行识别,提炼出一个核心范畴,形成一条能够阐明所有数据资料的故事线。主体发展需求、资源建设水平、居民重视程度和组织保障力度4个主范畴可以由“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能力”这一核心范畴来概括。故事线如下:主体发展需求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能力的因果条件,统筹旅游减贫分红、发展瓶颈问题、公众就业需求、游客体验需求、居民参与减贫5个副范畴,主体发展需求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驱动力,在该驱动力下公众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逐渐增多,包容性旅游减贫的重要作用逐渐发挥出来,政府服务在包容性旅游减贫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资源建设水平和居民重视程度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能力的中介条件,资源建设水平统筹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减贫支撑、旅游减贫项目、旅游景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5个副范畴,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具体体现;居民重视程度统筹旅游减贫成效、旅游减贫模式、用地管理情况、政府政策落地、宣传推广平台5个副范畴,居民重视程度关系到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实际效应能否得到有效发挥;组织保障力度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能力的行动策略,统筹组织统筹安排、内部改革程度、外部支持力度、体制机制构建、保障体系完善5个副范畴,组织保障力度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立足点,随着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的实施,旅游减贫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最终表现为政府为企业、居民、游客等非政府主体提供保障,推动旅游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式发展。
在当今多元文化大背景下,中国画及画家的生态也呈现多元,需求间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关怀需要更多,甚至高于西方的“人权”思想,又来自“生活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契柯夫语)。今天的幼儿园里,几乎所有的孩子喜欢画太阳,我小时候也一样,不同的是在乡野的路边或在江滩湖边,是在追赶每天的太阳中长大。后来,当我有了或产生思想的时候,我发现阳光下的人和事物越来越纷繁复杂,且随着时事而幻化,所呈现的美大都虚像,而真实的美被外衣裹着,纯美及大美则隐藏得很深……
本研究基于159篇新增案例对所提炼的范畴进行理论饱和检验,进行概念挖掘后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并且新增新闻报道中没有提取到新的范畴,不能对已有范畴进行补充,可以认为范畴挖掘在理论上达到饱和。
根据以上扎根理论三级编码过程,结合核心范畴与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缩小贫富差距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目标导向,目标导向影响主体能动性需求。主体能动性需求包括旅游减贫分红、发展瓶颈问题、公众就业需求、游客体验需求和居民参与减贫。经济落后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医疗、人才教育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发展旅游业带来的辐射效应与综合效益是满足主体需求的重要途径,其受益对象主要包括企业、游客和居民三大主体。因此,主体需求催生包容性旅游减贫政策的落地,可以通过包容性旅游减贫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区的发展战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资源情况是通过包容性旅游减贫实现政府服务目标的基础。资源与环境建设包括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减贫支撑、旅游减贫项目、旅游景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物质基础、环境建设、资源开发等是政府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通过加强景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的实施,为企业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空间、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旅游业的包容性发展将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参与主体。
旅游业的发展效益能否公平分配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居民积极性程度受到旅游减贫成效、旅游减贫模式、用地管理情况、政府政策落地和宣传推广平台的影响。政府通过完善包容性旅游减贫中的资源开发、土地使用等政策,建立多主体参与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推进多部门合作,有助于调动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建设的主动性,激活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的内生动力,从居民内部发力实现旅游业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在战略规划、统筹实施、组织保障等方面的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组织的保障力度。组织保障力度包括组织统筹安排、内部改革程度、外部支持力度、体制机制构建和保障体系完善。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能力体现在政策落地、金融优惠、人才支持等多个方面,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力共同影响政府组织的保障程度。政府应完善包容性旅游减贫的配套保障体系,充分保障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的实施效果和执行效率。
图1 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理论机制示意图
满足主体发展需求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根本动力,根据精准扶贫战略中“精准识别”的具体要求,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理念在于“定位精准、满足主体发展需求”。主体发展需求主要包括旅游企业的盈利需求、游客的休闲养生、科学教育等多元化需求、社区居民的就业收入等需求。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要以满足主体发展需求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旅游企业营商优惠政策,正确引导旅游企业设置低技能就业岗位,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居民权益保障机制,为居民提供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的支持,提升居民自主参与能力;完善游客服务机制,为游客提供智慧化信息发布渠道和智能化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多主体联系机制,从完善组织机构、开展权益协商会议等方面推动各利益主体友好合作。
提升资源建设水平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基本要素,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做到“精准管理”,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管理方式是“科学管理、提升资源建设水平”。建立现代化的包容性旅游减贫管理体系,加强资源管理和人员管理,引导企业做好开发、经营和旅游服务,通过权力下放、简化程序、信息透明等措施规范旅游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盈利和承担社会责任同步实现。加大统筹规划、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建设水平,建设居民参与度高、受益范围广的包容性旅游减贫项目,降低就业限制条件,扩大社区居民参与项目建设和就业机会。明确包容性旅游减贫项目建设目标,为游客进行旅游体验和消费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条件,引导游客健康绿色消费,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重效益。
提高居民重视程度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关键条件,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做到“精准帮扶”,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运行机制要求“服务惠民、提高居民重视程度”。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运行机制应发挥政府服务的引导功能,通过宣传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改变居民传统思维,深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居民对包容性旅游减贫参与地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政府服务的调控功能,完善包容性旅游减贫的民主参与程度,给予社区更多的政策优惠和组织支持;发挥政府服务的分配功能,根据公平、共享的发展原则,对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保障居民的发言权、参与权、利益分配权等基本权益,将包容性旅游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居民。
强化组织保障力度是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顶层设计,精准扶贫战略要求政府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因此,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基础职能的执行也要做到“因地施策、强化组织保障力度”。通过完善政府服务结构、成立民主协商委员会、建立意见投诉平台强化组织保障力度,通过合理分权和权力下放,给各方主体更多的话语权,确保政府服务的基层管理政策真正落地。政府要加强实地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地区差异针对性地制定不同优惠扶持政策,以包容性旅游减贫项目建设为平台,听取多方建议和意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完善政策法规,为参与主体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政府服务。
通过对559篇新闻报道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围绕核心范畴、主范畴、副范畴构建网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构建旅游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政府作为包容性旅游主体之一,要为“企业、居民、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发挥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积极作用,建立减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激发包容性旅游减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以旅游经济为基础的“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本文通过对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理论机制分析后得到以下五点管理启示。
包容性旅游减贫规划是实现减贫的基础,关系到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主导地位的体现。应以各主体的需求为目标进行统筹规划,政府要通过科学决策引导各方主体的负责任行为,促进包容性旅游减贫的战略公平,激励“企业、居民、游客”多方共同主动参与,实现包容性旅游经济共建和利益共享。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监测和预警,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实现包容性旅游的绿色发展,形成多方共同治理的格局。
政府要协调地区资源,加强资源保护,发挥旅游地特色资源的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区位情况和资源质量状况,明确地区发展包容性旅游减贫的优惠政策条件,挖掘旅游地发展的资源基础,依托旅游资源、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等,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建设方针,正确把握政府在包容性旅游减贫中的服务力度,发挥政府服务的积极作用。
在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实施中,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提供组织保障,给企业一定的自主空间,给居民、游客等群体更多的话语权,创造和谐的包容性旅游减贫环境,实现减贫效益最大化。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强化顶层设计,将政策执行到位,坚持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提升包容性旅游减贫的内生能力。通过明确旅游市场管理主体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进入、旅游市场交易、旅游市场退出秩序等措施,促进旅游目的地包容性旅游减贫的发展。
加大宣传教育,改变居民落后的发展观念和传统思维习惯,引导居民转变观念、创新价值理念,保证旅游地有效开展包容性旅游减贫,加大文化保护力度,传承民族文化。政府要加强对包容性旅游减贫政策的宣传,提高居民对包容性旅游减贫的认知,赢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居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高效发挥政府服务的人才管理作用。
政府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包容性旅游减贫政策,打造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提高责任意识,促进旅游业与其上下级产业的融合发展。政府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完善旅游减贫保障体系,为游客打造舒适的体验环境和健康的消费环境,引导游客形成包容性旅游减贫意识,主动参与包容性旅游减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