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丰,边传振
(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210008)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边界清晰的单一结节,直径≤3cm,被含气肺组织完全包绕的病变,不伴有肺门增大、肺不张或胸腔积液的表现,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或偶然间行胸部X线或CT时发现[1]。可引起肺结节的病因包括局部瘢痕、良性肉芽肿、肺内淋巴结及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在CT检查中均可表现为半实性或实性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加细腻的显示肺结节征象,通过早期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2]。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就CT三维重建技术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作以下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结节37例,恶性结节63例。患者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83±5.79)岁;肺结节最大直径1~3cm,平均(1.96±0.78)cm;均为单发结节。
所有患者行CT轴位平扫+增强扫描,仪器选用64排多层螺旋CT(GE LightSpeed VCT),扫描范围:肺尖至肺底;参数设置:螺距1,重建间隔1.25mm,层厚1.25mm,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将80mL非离子型造影剂以4mL/s速度注入。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在结节上、下1cm范围内,进行重建,厚度为2mm、5mm,重组矢状面、冠状面的肺窗、纵膈窗;固定点选择结节中心,随后以X、Y、Z为轴转动,确定最大截面及最佳显示图像。容积再现(VR):对VR重建增厚进行调整,并调整中心层面,多角度观察病灶形态,观察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重组横截面、矢状面、冠状面的纵膈窗、肺窗。最大密度投影(MIP):利用VR删除病灶周围血管及肺结节不需要的结构,进行多方位、旋转观察。
由2位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对胸膜凹陷征、内部结构、灶周支气管、灶周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分。评分标准[3]:病灶可清晰显示细节为4分;病灶可基本显示细节为3分;病灶部分细节可显示但不清晰为2分;病灶细节无法显示,只能显示轮廓为1分;未显示病灶为0分。比较三维重建与轴位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37例(37.00%),其中良性结核结节20例(20.00%),炎性假瘤17例(17.00%);恶性结节63例(63.00%),其中腺癌26例(26.00%),细支气管肺泡癌12例(12.00%),鳞癌16例(16.00%),小细胞癌4例(4.00%),转移癌5例(5.00%)。
MPR与轴位成像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MIP在灶周血管、边缘形态方面较轴位成像显影更优,VR在胸膜凹陷征、内部结构及边缘形态方面较轴位成像显影更优(P<0.05)。见表1。
三维重建+轴位成像诊断过程中,其中一种检测方法诊断为恶性则为恶性肺结核。三维重建+轴位成像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纯轴位成像(P<0.05),见表2-4。
表1 4种方式病变显示评分比较 (,分,n=63)
表1 4种方式病变显示评分比较 (,分,n=63)
注:与轴位比较,*P<0.05
成像方式 胸膜凹陷征 内部结构 灶周支气管 灶周血管 边缘形态轴位 3.32±1.25 3.14±1.35 3.48±1.39 2.93±0.95 3.18±1.21 MPR 3.38±1.31 3.41±1.38 3.51±1.42 2.96±0.98 3.24±1.23 MIP 0 0 0 3.43±1.41* 3.83±1.49*VR 3.99±1.52* 3.63±1.46* 3.52±1.43 2.97±0.99 3.68±1.42*
表2 轴位成像检查结果 (n)
表3 三维重建+轴位成像检查结果 (n)
表4 两项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
肺恶性肿瘤的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肺结节,而早期通过手术治疗肺癌,长期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恶性肺结节占肺结节总数的1/3左右,因此,早期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4-5]。以往传统的CT检查,由于对肺结节的毛刺征、分叶征等显影不清晰,加之无法清晰显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之间的关系;且由于扫描时间较长患者呼吸控制不好,对肺结节的成像较差,且三维重建无法实施,因此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较低[6-7]。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整个胸部的容积数据,不受患者呼吸的影响,使三维重建技术得以实施,从而获取更完整、准确的数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37例(结核结节20例,炎性假瘤17例),恶性结节63例。MPR与轴位成像显影比较,差异并不显著,MIP在灶周血管、边缘形态方面较轴位成像显影更优,VR在胸膜凹陷征、内部结构及边缘形态方面较轴位成像显影更优;三维重建技术与轴位成像联合对恶性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轴位成像。分析其原因,MPR可通过重建的方法获取病灶相对层位的图像,但容易被伪影影响,虽然可以通过增加扫描剂、延长时间来提高,但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8]。VR是通过充分利用容积资料,并对图像的灰阶、明亮度进行调整,显示肺结节的表面形态,并确定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清晰观察到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9-10]。MIP通过VR删除不需要的结构,提高图像的质量,将内部强化部分清晰的显示出来,但不能显示胸膜凹陷征,也无法将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完整显影[11]。CT三维重建技术可通过MPR、VR、MIP等方式对病灶进行观察,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肺结节的形态、结构及细节,诊断效能较常规CT平扫更佳[12]。
综上所述,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对胸膜凹陷征、边缘形态及邻近结构关系有较好的显影,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