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肛肠疾病研究诊疗基地,成立于1987年,1998年被总后勤部批准为全军肛肠外科中心,2006年晋升为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
研究所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获河南省肛肠疾病防治创新型科技团队称号,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是海军军医大学和新乡医学院硕、博士联合培养点,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独立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博士后合作导师10名。科室拥有床位310张,下设6个病区,1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个济南军区、陕西省科技厅、工信厅协同创新中心,1个内镜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研究所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便秘、炎症性肠病、肛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诊疗研究。在我国最早开展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大肠癌特异标性志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开展大肠癌骨髓、肝、肺转移特异性标志物研究,筛选和发现了大肠癌早期诊断和转移特异性标志物。1986年率先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开展“新直肠角”和内括约肌重建新术式,成功在患者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解决了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不愿意在腹部造口携带造口袋的痛苦。还创建了早期低位直肠癌根治保留括约肌隧道式切除、超低位吻合等新术式。在国内较早开展便秘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包括排粪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肌电图、盆底肌功能与作用影响学研究。发现了肛提肌作用是“降肛”,纠正了教科书中肛提肌“提肛”的错误观点。在我国较早开展了微创腹腔镜下胃癌、大肠癌根治术、便秘全结肠切除、直肠脱垂经腹腔直肠环状悬吊加经肛PPH综合治疗手术及改良耻骨直肠肌切断术等多种新术式,临床疗效满意。
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30余项。编写专著8部,发表论文近千篇,被SCI收录论文6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2.56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20余项。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成立于1993年3月,是我国成立较早的结直肠肛门外科,是区内最大、最先进的结直肠肛门疾病诊治中心,综合诊疗技术水平国内先进。科室现有床位46张,年门诊量超15 000人次,电子肠镜检查超3 000人次;年住院量约1 650人次,手术量超1 300台,其中结直肠癌手术超700台。科室将现代医学技术和先进诊疗理念相结合,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是广西教育厅、区卫健委及广西医科大学重点学科;是外科学及肿瘤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培养科室,是广西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疗、教学及科研的牵头单位。学科带头人是留日博士、《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主编高枫教授,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医学博士10人,医学硕士3人。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全面开展本领域各种先天性、炎症性、功能性及肿瘤性疾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擅长处理本领域相关的各种疑难病症,尤其是疑难的腹膜后、腹盆部、会阴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对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介入等序贯治疗方案)在广西处于显著领先地位,年诊治肠癌患者达900多例。结直肠癌微创精细化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TEM手术(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aTME手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NOSES手术(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壁无辅助切口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推行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个体化保肛策略,结直肠癌复发、转移规范化个体化精准治疗。对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走在全国的前列,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特色技术还包括结直肠息肉的结肠镜下电切治疗,结肠造口的康复治疗(在广西最早拥有造口治疗师、造口联谊会和造口门诊),痔个体化治疗(包括PPH、TST、外剥内扎术、套扎术),肛瘘、肛裂及肛门周围疾病的外科治疗有独到之处,功能性疾病(如便秘)和炎症性肠病具有多学科综合治疗基础。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400多万元。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厅级医学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本专业重点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进修生百余名。科室创办的《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是国内最早的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期刊,自2008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促进本学科的交流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秉承“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理念,继续为推动专科发展、保障人民健康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