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为主导的患者受控教育在神经介入术后二级预防中的效果

2020-09-16 01:49吴航黄德波周翠屏蒋冬芳焦晓燕林传行钟彩虹陈明湘
河北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出院动脉神经

吴航 黄德波 周翠屏 蒋冬芳 焦晓燕 林传行 钟彩虹 陈明湘

神经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 (CVD)的新技术,近年来以其微创、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与某些神经科疾病(如蛛网膜下隙血、急性脑梗死等)的诊断和治疗[1]。常见的神经介入技术有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术、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颅内外动脉瘤簧圄填塞术等。 神经介入患者术后二级预防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预防和减少相关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以及恶化,减少有创性治疗,预防提高生活质量和总体生存率[2]。临床常采用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康复干预,效果不理想。我科行神经介入患者84例术后开展以护士主导的患者术后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受控教育,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16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男5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1±8.7)岁;病情分型:颅内动脉瘤20例,颈内动脉狭窄19例,脑梗死19例,脑动脉畸形1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5例,脑动静脉瘘 3例 。对照组:男5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1.3±8.5)岁;病情分型:颅内动脉瘤19例,颈内动脉狭窄20例,脑梗死19例,脑动脉畸形1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6例,脑动静脉瘘 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CT、MRI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和定位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和《脑血管疾病与神经介入技术》[3]中神经介入治疗的适应证;②同意参加随访6个月。

1.2.2 排除标准:①有任何严重或威胁生命的疾病;②有严重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予以口头指导并发放科室制作的《患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内容包括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防护措施、心脑血管相关康复方案、饮食生活禁忌等。观察组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患者受控教育,具体如下:(1)住院指导:设立健康教育宣教室,于患者为其播放视频。在观看结束后采用本院参照《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4]、《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存在书写困难者,由专科护士进行问询协助其完成;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写神经介入患者术后二级预防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开展健康教育。(2)出院指导:定期电话随访,并由护士进行每2个月1次的家访,记录患者变化,并纠正不良健康方式:①饮食健康指导:根据患者饮食爱好,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并做好饮食健康教育,纠正饮食方面错误认识,督促其戒烟戒酒,保持良好作息习惯,且根据患者反馈信息对饮食方案进行修改。②运动健康指导: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并指导患者正确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定期检查患者的运动计划完成情况和后期的维持情况,关注患者症状的变化。③睡眠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每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要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疾病的良好恢复。④情绪健康指导:安抚患者负面情绪,指导其培养爱好分散注意力,并掌握控制情绪方法,避免因情绪波动太大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⑤病情监测指导:督导患者坚持正确服药,指导其正确加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2组患者均于出院后6个月复查。

1.4.1 比较2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随访基本情况。包括所有患者失访、死亡、回访情况、复发情况等。

1.4.2 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治疗依从情况。按照按时复查、按时取药、饮食结构控制、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休息、控制不良情绪以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开展进行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3个等级的评定。

1.4.3 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选择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6]评估出院后6个月内认知功能:分数在27~30分;评分越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轻,认知功能越佳。选择Fugl-Meyer评测法(FMA)[7]对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的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越轻,运动功能越佳。

1.4.4 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康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8],0~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康复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9]进行等级评定,1~5级,等级越高,恢复情况越好;统计2组5级良好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1.22%(1/82)低于对照组的7.8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n=84

2.2 2组患者治疗依从情况比较 观察组按时取药、控制不良情绪、合理安排休息、体育锻炼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前,2组MMSE、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依从情况比较 例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MMSE、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MMSE、FMA评分比较 分,

2.4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GOS良好率为91.47%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SSS评分及GOS良好情况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球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神经介入技术作为一项新的、发展迅速的临床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显著。神经介入又称为神经介入放射学、介入神经外科等,是在X线的监视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通常为血管性疾病进行直接或辅助治疗,比如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脑动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动静脉瘘等等。神经介入治疗的基本特点是创伤小、疗效好和适应症宽。

临床常规护理措施难以保证神经介入治疗顺利开展,甚至容易引发意外事故的发生。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了168例行神经介入术患者,半年内失访20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18例;死亡2例,均为对照组。最终146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回访率86.90%。观察组复发率1.22%低于对照组的7.81%(P<0.05)。

神经介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十分强烈,尤其是对于疾病复发的预防和康复训炼(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护理、用药等)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10,11]。因此,对患者进行护士主导的、适时的健康宣教,通过控制性的、强效力的干预,大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行为,同时使患者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康复观念,彻底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2,13];通过护士人性化健康教育指导,迅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其在面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问题时,有能力作出正确的抉择,有效实现的二级预防,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复发。本此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6个月内,观察组按时取药、控制不良情绪、合理安排休息、体育锻炼依从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士主导的患者受控教育重点在于通过强执行力度的健康教育干预改变个体异常的病态情绪、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的躯体状态[14,15];间接地,控制性的护理教育也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巨大支持,从而大大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了患者的抗病能力,促使个体及环境之间获得平衡,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社会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MMSE、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GOS良好率为91.47%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说明以护士为主的患者受控健康教育在神经介入术后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使其在规范的二级预防中受益。

综上所述,在行神经介入患者术后开展以护士主导的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受控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从而缓解抑郁,并且对康复效果起到促进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院动脉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神经”病友
第五回 痊愈出院